如何有效复习中考物理

物理复习是对已学过的物理知识的再学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对物理知识进行组织和系统化,加深理解并熟练运用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下面谈谈十几年来指导学生复习的一些经验。

一、学习目标明确的《考试大纲》

毫无疑问,物理复习必须紧密联系课本,但高效复习必须在中考大纲的指导下理性进行。这样就少走弯路,发力不均匀。

中考大纲中明确指出:“如有超出大纲要求的知识,以及选考内容、阅读材料和部分知识,是必修的,但只要学生常识性地知道,就不要求参加考试,也不列入考试范围。”如:球面镜、物体颜色、串并联电路的计算等。

大纲中“常识理解”的内容只要求知道这些知识点的含义,可以在相关题型中识别,考试中不给出特殊题型。例如热力学温度。

中考大纲规定,考试中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知道”和“理解”,掌握。

对于“知”的知识,对知识本身的要求是能够说出大意,对知识应用的要求是能够识别。比如大纲规定了“知识升华的现象”。在理解升华的最初含义的基础上,学生要说出升华的特点:公认的是,冬天挂在室外的衣服虽然冻住了,但过一段时间还是能干的,因为冰直接升华成气体,而不是因为冰融化成水再蒸发。再比如“知道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应该可以应用这个知识去识别,在划船的时候,因为桨受到了水的反作用力,所以桨是向后划的,船是可以前进的。

“理解”是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需要“理解”知识,说出知识要点,对知识有更深更全的理解。你必须理解知识的物理意义。抓住本质特征,找出知识反映的是什么特征或规律。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对问题的结果做出判断,进行简单的计算或估计,对简单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比如“理解比热的概念”要求理解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会吸收不同的热量,比热是反映物质这种性质的物理量;物质的比热是指每单位质量的这种物质温度升高65438±0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比热;能够用比热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进行简单的计算。比如水的比热比沙子大来说明沿海地区早晚温差小,沙漠地区早晚温差大;计算物质温度变化时吸收(释放)的热量。其他知识点也可以相应把握。

“精通”不仅包括对“理解”的要求,对运用知识的要求也高于对“理解”的要求。还可以灵活运用,分析解决简单问题,比如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二,注重基础,突出重点

近年来,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一直是中考物理试题的重点。所以一定要把基础知识作为复习的重点。不能简单的认为抓基础就是背一些概念和公式,多做一些简单的题目。而是要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关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注意基础知识之间的记忆联系,使之系统化。

对于基本概念,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物理意义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样的物理问题?如何测量相关物理量?比如,质量是指一个物体包含多少物质,不同的物体包含的物质数量不同;物体的质量是确定的,不随其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质量可以用天平直接测量,也可以用与质量有关的计算公式间接测量。

理解并记住物理概念的定义,物理量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搞清楚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力和压力,压力和压力,重力和压力,功和功率,功和能量,功率和机械效率,实像和虚像,温度和内能和热能。

2、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和复习,需要达到以下要求:

找出每个规则的内容,用物理语言表达出来。

找出每条法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比如热量q =cm(t-t0)和q =cm(t0-t)的计算公式,只适用于物质在温度升降过程中状态不变的情况。再比如欧姆定律中的I、U、R三个物理量必须同时对应同一电路。

找出相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各种物理量的统一单位,即国际单位制的统一单位。

注意法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些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非常相似,容易混淆,要特别注意分析它们的异同。比如液体的压强p=ρgh,物体的重力g=mg=ρgv,浮力公式f=ρgv,形式上是相似的,但是除了g之外,其他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不同的。

3、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仪器的使用、实验设计、查表和绘图知识,其具体内容有:

正确使用秤、托盘秤、弹簧秤、量筒(或量杯)、滑轮和滑轮组、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电阻等。

可根据需要测量密度、机械效率、电阻和电功率。

可以查密度表,熔点表,沸点表等。

能做力图,完成光路图,用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或用实物连接图纸画电路图等。

3.抓骨干形成网络

因为平时的教学是一章一章、一点一点的进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往往是不系统的。对于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定律,他们只记住了它们的表达式或公式,而不了解它们的内涵、外延和脉络,也不知道知识的脉络,所以遇到一些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时会无所适从。建立知识体系,在阅读的基础上打破章节界限,按照知识块进行分类,并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由点到面的知识网络。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提高综合能力的过程,是深刻理解知识内涵和外延的过程,是升华物理复习质量的过程。

课本上的很多内容可以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网络,比如关于测量的知识,初中物理就涉及到长度、力、质量、液体体积、液体压强、温度、电流、电压、电能等物理量的直接测量。任何测量都必须有一个标准单位。测量就是把一个要测量的量与规定的标准单位进行比较,看它是多少倍。所有的测量都涉及到仪器的使用,任何测量工具都有自己的精度,体现在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上。当测量值不是最小刻度的整数倍时,最后一位数只能靠肉眼估计,所以任何测量都有误差问题,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读数误差。任何仪器都不能超范围使用,任何量具都有自己不同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果在复习中把所有的测量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无疑会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第四,做好实验研究和探索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新的教学改革中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历年的教材和中考试题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实验研究能力的考查。近年来,中考物理实验考试分数不断攀升,从试题内容上,已经从单纯的记忆到实验探索出了设计模式。如2011中考第26题,首次考查了学生根据实验设备和观察到的现象设计实验形式、填写相关实验数据等基本实验能力。这方面恰恰是学生薄弱的方面,多年来失分较多。因此,中学生应加强复习训练。总的来说,在实验研究中,学生要特别注意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明确研究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的作用与选择、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归纳。

& lt& lt<中考大纲> & gt明确指出实验题主要是考察本大纲所列的16学生实验,包括教材中的重要演示实验。要求掌握每个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使用的仪器和实验操作步骤。能够正确使用相关仪器进行测量、观察和读数。能够正确独立地撰写实验报告。根据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对于每个实验,根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是关键。比如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明确实验原理为P = UI时,设备的选择必须是:为了形成基本电路,必须有“几个电源、开关、待测小灯泡和导线”。要在实验中测量电压和电流,必须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为了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还需要一个“滑动变阻器”。

如果测量一个家用电器的功率,实验原理为p = w/t,则必须测量功率和时间,测量仪器必须选择“电能表和计时器”。必须明白“①安全、②准确简单、③符合实验要求”是设备优选的三大原则。回忆实验时,也要回忆实验步骤的因果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回放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比如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中,需要“匀速拉起弹簧秤”。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记录台;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实验结论——直是实验考核的重点。对于演示实验,要了解实验设备和各部分的作用,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物理现象,分析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五,提炼应用,提升能力

任何知识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得到深化和熟练掌握,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在物理复习中,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知识的应用。

1.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现象

注意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果去医院打针时,在皮肤上擦了酒精后感到冷,那是因为酒精蒸发吸收了皮肤的热量;跑步时绊倒,向前摔跤都是因为惯性;当白炽灯丝烧断后重新连接时,由于电功率和电阻的关系,灯更亮,等等。

2.应用物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训练从实际问题中识别物理模型,知道应用哪些物理规律。课本上的习题要充分利用。每做一道题都要善于总结,有所收获。对于一个综合题目,在解完之后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这个题目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识?有多少种解决方案?哪个解决方案是最好的?这样才是真正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不及物动词掌握问题分类的方法

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题目一定要多做,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很多题是不明智的。学生要对习题中的各类题型进行分析、比较、归类,找出异同,掌握解题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在解题时多角度理解题意,拓宽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浅入深,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加,很多同学觉得物理题很难做。这主要是因为思维方式不对。得到一个问题后,一般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知道,逐渐向已知靠拢;二是“发展”已知,从已知到已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连接”起来,就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路径。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头堵”。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理解和掌握并不是“一日之功”。也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并运用。

七。关注热点,把握动态

近年来的中考物理热点问题有几种:(1)估算,考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判断能力。要求考生贴近生活和实践,从物理学的角度仔细观察事物,并熟练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解决。(2)数据表这类试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正确分析、概括和表达的能力。要求考生确定试题的物理模型,找出同表中纵向和横向数据的关系(相等、较大、较小、和与差、正负比等。),进一步寻找同表内或表间的数据关系,找出关系的物理基础的条件,并推断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结论。(3)动态与故障电的动态分析题涉及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源、钥匙等多种电器,是历年中考的常见题型。考生必须重点了解这些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以及错误连接可能导致的故障。(4)“灯泡”、“电阻”等题目几乎有机地结合了电表的使用、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性、电力、电功率等重要的电学知识,因此需要考生加强这方面的复习和探索。(5)科学方法题主要考察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过程中的思维方法;(6)情境信息题,即在试题中提供更多的情境信息,根据题型要求筛选出有用的相关信息。(7)开放试题(包括开放结果、开放条件、开放过程等。)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研究方法和手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定式,研究成果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

总之,只要大家都能打好基础,提高能力,抓住骨干,形成网络,激活思维,注重创新,做好实验,研究探索,活动与实践相结合,适当训练,熟悉题型,中考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