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计算题总结与解答)
1.某公司准备以2000万的价格购买一台设备。适用于10年。租的话,每年年初交250万的租金,除此之外,其他买租条件都一样。复利年利率10%,买还是租比较好。P=A×PVI**i,n-1 +A=250×PVI**10%,9+250 = 1689.75 & lt;2000所以,房租是最好的。
2.某企业在银行有3万元,准备3年后购买一台价值4万元的设备。如果复利是12%,问这个方案是否可行。
F=P×FVIFi,n = 30000×Fv IFF 12%,3 = 42150 & gt;40,000.所以,它起作用了。
3.如果两年后复利终值变成现值的16倍,如果每半年计算一次利息,年利率应该是多少A×(1+i/2)4=16A?所以,我=200%
4.1991某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延迟5年。1996年初投产,从投产之日起每年盈利4万元。如果年利率是6%,那么191的收益现值是多少?(书中的例子)
两种算法:
(1) 40000× PVI * * 6%,15 -40000×PVI**6%,5=220000元。
⑵40000×PVI**6%,10×PVI 6%,5=219917元。
第二章
1.某企业总资产780万,总负债300万,年市场利润60万,总资本400万,资本利润率12%,股价100元。
要求:采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计算股价。
⑴分析方法:p =(780-300)÷400×100 = 120元。
⑵综合法:p =(60÷12%)÷400×100 = 125元。
2.某企业从银行介入300万元,贷款期限2年,年复利12%。
要求:(1)如果一年记录一次利息,贷款的实际利率是多少?
⑵如果每半年记录一次利息,那么贷款的实际利率是多少?
(3)如果银行要求在银行保留60万元,贷款的实际利率是多少?
⑴K =[(1+12%)2-1]÷2 = 12.72%
⑵K =[(1+6%)4-1]÷2 = 13.12%
⑶60÷300×100%=20%
k = 12%÷1-12% = 15%
3.某企业发行长期债券,面值10000元,利率10%,期限10年。
要求:计算债券发行价格时
(1)市场利率为10%。
⑵市场利率为15%。
(3)市场利率为5%
(1)当市场利率等于票面利率时,发行是等价的。因此,债券发行价格为100000元。
⑵10000×PVI 15%,10+1000×PVI * * 15%,10=7459元。
(3) 10000× PVI F5%,10 +1000×PVI**5%,10=13862元。
4.某企业拟融资2000万元。为此,它采用发行债券、普通股、银行贷款和投资者投资四种融资方式。
(1)发行300万债券,融资利率3%,利率10%,所得税33%。
(2)发行800万股普通股,融资利率为4%,第一年的股息率为12%,此后的年增长率为5%。
(3)银行借款500万元,年利率8%,所得税33%。
(4)吸收投资人投资400万元,第一年投资收益60万元,预计年增长率4%。
要求:
⑴计算各种融资方式的资金成本率。
(2)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债券k = 10%(1-33%)↓(1-3%)= 6.9%
普通股k = 12%⊙(1-4%)= 17.5%。
银行存款K=8%(1-33%)=5.36%
收入K=60/400+4%=19%
加权平均值k = 300/2000×6.9%+800/2000×17.5%+500/2000×5.36%+400/2000×19% = 13.65438+
第三章
1.某企业01年实现销售收入3600万,2002年计划销售收入增长20%。2002年平均占用营运资金990万,比01高出10%。
要求:计算营运资本的相对节省。
2002年销售收入= 3600×(1+20%)= 4320万元。
01年的资金占用= 990÷(1+10%)= 900万元。
01年周转次数=3600÷900=4次。
2002年的周转次数=4320÷990=4.36次。
相对储蓄= 4320 ÷ 4—4320 ÷ (4320/990) = 90万元。
2.某企业2002年销售收入2000万,2003年计划流动资金平均占用400万。与2002年相比,节约资金约80万元,2003年销售收入增长20%。
要求:计算流动性周转的加速率。
2003年销售收入= 2000×(1+20%)= 2400万元。
周转次数在2400-02-400 = 80
2002年的周转次数=5次
2003年的周转次数=2400÷400=6次
周转加速率=(6-5)÷5=20%
3.某企业每年对货币资金的需求为80万元,每次将有价证券转换为货币资金的成本为100元,有价证券年利率为10%。假设货币资金收支转为核销,计算货币资金持有量、折算数和货币资金总成本。
持股QM =(2×100×800000÷10%)1/2 = 40000元。
转换次数DM/QM=800000÷40000=20次。
总成本= 4000/2×10%+20×100 = 4000元。
4.某企业每年销售A产品27000套,每套价格为40元,其中28%为现金销售,其余为赊销。信用条件“3/10,1/10,N/30”。50%的客户在10天内付款,20天内付款的占20%,30天内付款的占25%,30~40天内付款的占5%。如果证券年利率为12%,计算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日信用销售额= 27000×40×(1-28%)÷360 = 2160元。
采集的平均时间间隔= 50%×10+20%×20+25%×30+5%×40 = 18.5天。
应收账款余额=2160×18.5=39960元。
机会成本=39960×12%=4795.2元。
5.某企业全年需要65,438+0,200件A件。每单的订货成本为400元,每件每年的仓储成本为6元。
要求:(1)订单数为2和5时,计算年仓储成本、年订单成本以及年仓储成本和年订单成本之和。
⑵计算经济订货量和订货次数。
(1) 2次:存储成本=1800元。
订购成本=800元
总成本=2600元
5倍:仓储成本=720元。
订单成本=2000元
总成本=2720元
⑵经济订货量=(2×1200×4000÷6)1/2 = 400件。
订购次数=1200/400=3次
6.某企业本期销售收入7200万元,平均占用流动资金18万元。计划期内销售收入8000万元,平均占用流动资金16万元。
要求:(1)计算流动资金本期和计划期的周转次数和周转天数。
⑵计算营运资本的相对储蓄和绝对储蓄。
(1)本期周转次数=7200/1800=4次。
此期间的周转天数= 360/4=90天。
计划期内周转次数=8000/1600=5次。
计划期周转天数=360/5= 72天
(2)相对储蓄=(90-72)×8000÷360 = 400万。
绝对储蓄= 1800-1600 = 200万。
7.贾鹏公司2000年实际销售收入3600万元,平均每年占用流动资金654.38+20万元。公司2001年度计划销售收入比上年实际销售收入增长20%,流动资金计划周转天数比上年缩短5%(按一年360天计算)。
要求:(1)计算2000年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和周转天数。
⑵计算2001的计划流动资金需求。
⑶计算2001年流动资金计划需求的节余。
(1)2000年的周转次数=3600/1200=3次;周转天数=360/3=120天
(2)2001年计划流动资金需求= 3600×(1+20%)×120×(1-5%)/360 = 1368万元。
(3)2001 = 3600×(1+20%)×120/360-1368 = 1440-1368 = 70。
8.某公司目前的信用标准(坏账容许损失率)为5%,变动成本率为80%,产能绰绰有余;为扩大销量,公司拟将新使用标准放宽至10%。放宽授信标准后,预计销售额增加50000元,新增销售额平均坏账损失率为7%,新增销售额平均回款期为60天。如果机会成本率为15%,则分析放宽授信标准的可行性。
边际利润率=1-单位税率-单位变动成本率
预计销售利润= 50000×(1-80%)= 10000元。
机会成本= 50000×15%×60/360 = 1250元。
坏账成本= 5万×7% = 3500元
10000-1250-3500 = 5250元> 0
所以,是可行的。
第四章
1.一家公司打算购买设备来扩大生产能力。b有两种选择。方案A需要初期投资65,438+065,438+00,000元,使用年限为5年,投资当年产生收益。年资金流入情况如下:第一年5万元,第二年4万元,第三年3万元,第四年3万元,第五年1万元。设备报废没有残值。方案B需要初始投资8万元,使用年限也是五年,投资当年产生收益。年资金流入25000元,设备报废后无残值。投资是通过向银行借款解决的,银行借款年利率为10%。
要求:(1)计算a .两个方案的净现值。
⑵如果两个方案是非互斥的(即可以同时投资方案A和方案B,不排除投资方案A),请判断两个方案是否可以投资?
⑶如果两个方案互斥,请用盈利能力指数法判断应选择哪个方案。
(1)方案A的净现值= 50000×0.909+40000×0.826+30000×0.751+30000×0.683+100000×0.621-165438。
方案B的净现值= 25000×3.791-80000 = 94775-80000 = 14775元。
(2)可以做投资。
(3)方案A的盈利能力指数= 127720/110000 = 1.16。
方案B的盈利能力指数=94775/80000=1.18。
应选择选项b。
2.某企业1997年初固定资产总额为12万元。7月采购生产设备1台,价值10万元,9月销售在用设备1台,价值16万元,2月报废。
要求:计算(1)固定资产平均总值1997;⑵本年折旧额。
(1)平均总资产= 1200+[100×(12-7)-160×(12-9)-60×(12-12)。
(2)年折旧= 1201.67×5% = 60083500元。
3.某企业拟采购一台设备,进价49200元,运输安装费用800元。估计能用五年,到期没有残值。另据了解,设备年净现金流量为15000元,该企业资金成本为12%。
要求:计算方案的净现值。
总投资=49200+800=50000元。
未来报酬的总现值=15000×PVI**12%,5=54075元。
净现值=54075-50000=4075元
第五章
1.债券面值1000元,票面收益率12%,期限5年,本息一次性偿还。A企业在债券发行时以1050元购入债券并持有至到期;企业B在第三年初以65,438+0,300元的价格购入债券,持有三年;企业C在第二年年初以1170元买入,持有两年后以1300元卖出。
要求:
(1)计算企业A的最终实际收益率;?
(2)计算企业B的到期收益率;
⑶计算企业C持有期的收益率。
⑴K =[1000×(1+12%×5)-1050]÷5 \u 1050×100% = 10.48%
⑵K =[1000×(1+12%×5)-1300]÷3÷1300×100% = 7.69%
⑶K =(1300-1170)÷2÷1170×100% = 5.56%
2.5元,某公司刚发行的普通股每股分红,预计每年增长5%,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为10%。计算普通股的内在价值。
内在价值= 5(1+5%)/(10%-5%)= 105元。
3.东方公司于65,438+0,996年8月发行950元面值65,438+0,000元债券,收益率65,438+00%,期限两年。A公司买一个。
(1)A公司持有两年,计算最终实际收益率。
⑵甲公司于1998年2月以11的价格将债券出售给乙公司,并试图计算甲公司在其持有期间的收益率。
(3)B公司将持有该债券直至还本付息,并尝试计算B公司的到期收益率。
⑴K =[1000×(1+10%×2)-950]÷2÷950×100% = 13.16%
⑵K =(1140-950)÷1.5÷950×100% = 13.33%
⑶K =[1000×(1+10%×2)-1140]÷0.5÷1140×100% = 7.69%
4.2002年7月1日,有人打算在2006年7月1日向大兴公司折价960元购买。每张债券面值65,438+0,000元,票面利率65,438+00%,四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要求:(1)假设2002年7月1日大兴公司债券的市价为1100元,此人购买后打算持有至债券到期日,计算此人的到期收益率。
(2)如果此人于2002年7月1日以1100元的价格买入该债券,于2004年6月1日以1300元的价格卖出该债券,计算此人持有该债券期间的收益率。
(3)如果此人在2001 1买入此债券并持有至债券到期日,计算此人的实际收益率。
(1)到期收益率=(1000+1000×10%×4-1100)÷2.5/1100×。
(2)持有期内的收益率=(1300-100)÷1.5/1100% = 12 . 46656866
(3)实际收益率=[1000+1000×10%×4-960]÷4/960×100% = 11.46%。
5.....a公司今年税后利润800万元,优先股654.38+0万股,每股分红2元;普通股654.38+0.5万股,去年每股盈利3.5元。
要求:(1)计算本年度每股收益;
⑵计算每股收益增长率。
(1)每股收益=(800-100×2)/150=4元/股。
(2)每股收益增长率=(4-3.5)/3.5×100% = 14.29%。
6.某公司购买股票,预计年分红654.38+0万元,购买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为654.38+00%。
要求:(1)如果公司有意永久持股,求投资价值;
(2)2年后以12万元卖出,寻求投资价值。
(1)V = D/K = 100/10% = 10万元。
⑵V=100×PVI**10%,2+1200×PVIF10%,2 = 11.648万元。
7.某公司普通股基准年每股股利为65,438+02元,若干年后股利增长率为5%,预期收益率为65,438+02%。
要求:如果公司打算永久持股,求投资价值。
v = 12(1+5%)/(12%-5%)= 180元/股。
第七章
1.某企业生产产品A,通过成本计算可知,每件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为9元,总固定成本为24000元,单位售价为14元。
要求:(1)企业在计划期内需要销售多少产品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此时的销售量是多少?
⑵预计企业在计划期内可销售7000件产品A,企业能获得多少利润?
⑶如果企业在计划期内预计盈利15000元,那么企业在计划期内将销售多少产品?
(1)保底销售点销量=24000/(14-9)=4800件。
盈亏平衡销售额=4800×14=67200元。
(2)利润= 14×7000-9×7000-24000 = 11000元。
⑶销量=(24000+15000)/(14-9)= 7800件。
2.一个企业销售A和B产品。销售比例是A70%和B30%。单位销售价格分别为500元和800元。单位可变成本350元,480元。消费税税率分别为10%和15%。这家企业的总固定成本是64500元。盈利目标12900元。
要求:(1)利润目标的销售收入。
(2)两款产品的保底销量和收入。
(1)单位变动成本率:
甲的单位变动成本率=350/500=70%
乙的单位变动成本率=480/800=60%
边际利润率:
a的边际利润率=1-70%-10%=20%。
b的边际利润率=1-60%-15%=25%。
A和B的加权边际利润率=70%×20%=30%×25%=21.5%。
利润目标的销售收入=(64500+12900)/21.5% = 360000元。
(2)保本销售收入=64500/21.5%=300000元。
a产品:30万×70% = 21万元。
b产品:30万× 30% = 9万元。
保证销量=210000/500=420件。
b保本销售=90000/800=113件。
3.京华木厂只生产电脑桌,198年销量10000张,每张价格200元。每张电脑桌的单位成本为150元,其中单位可变成本为120元。(价格中不含税)
要求:(1)计算工厂在1998的利润。
(2)如果工厂希望1999的利润在1998的基础上增加4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增加多少销量才能实现利润目标?
(3)如果工厂希望1999的利润在1998利润的基础上增加4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应该减少多少单位变动成本才能实现利润目标?
(4)如果工厂希望1999的利润在1998利润的基础上增加4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增加多少单价才能实现利润目标?
总固定成本= 10000×(150-120)= 300000元。
(1)利润1998 = 10000×(200-150)= 500000元。
(2)假设1999的销量为Q,则Q(200-120)-300000 = 500000×(1+40%),则Q=12500件,销量应增加2500件。
(3)如果单位变动成本为V,则10000×(200-V)-300000 = 500000×(1+40%),则V=100元,单位变动成本20元应减少。
(4)如果单价是P,那么10000×(P-120)-300000 = 500000×(1+40%),那么P=220元,应该增加单价20元。
4.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计划年度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1.6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00元,单位产品价格为200元,消费税税率为10%,利润目标为3600元。不能除尽的数请保留两位小数。
要求:(1)计算保底销量和保底销量;
(2)计算利润目标和利润目标中的销售量;
(3)如果产品单价降到160元,利润目标中的销量应该是多少?
(1)保底销量= 1600/(200-200×10%-100)= 20。
保底销售额=20×200=4000元
(2)利润目标销售量=(1600+3600)/(200-200×10%-100)= 65;
利润目标销售额=65×200=13000元。
(3)实现利润目标销售额=(1600+3600)/(1-10%-100/160)= 18909.10元。
5.北方公司1993年税后利润为800万元,上年度出现未弥补亏损50万元。公司按10%提取盈余公积金,按6%提取公益金。比如公司1994的投资计划中,* * *需要400万元,公司的目标是权益资本占55%,债务资本占45%。公司按照剩余股利政策分配股利,1993有300万股普通股流通。
要求:(1)计算1993年末公司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
⑵公司在1993分配的每股股利。
(1)盈余公积金= (800-50) × 10% = 57万元。
公益金= 750× 6% = 45万元
可分配盈余= 800-50-75-45 = 630万元。
拟投入资金= 400×55% = 220万元。
每股分红=(630-220)/300=1.37元。
第10章
1.某企业期初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2,期初存货为1.00万元,期末流动资产比期初增加20%,期末流动比率为2.5,速动比率为1.5,本期销售收入净额为41.25万元,销售费用为20%。
要求:计算存货和流动资产的周转次数。
期初流动比率=期初流动资产÷期初流动负债=2
期初速动比率=(期初流动资产-存货)÷期初流动负债=1.2
因此,期初流动负债= 654.38+0.25万元。
因此,期初流动资产= 25万元;期末流动资产= 25× (1+20%) = 30万元;期末流动负债= 30/2.5 = 65,438+0.2万元。
期末速动比率=(期末流动资产-期末存货)÷期末流动负债=1.5
因此,期末存货= 1.2万元。
存货周转率=275/(10+12)÷2=25次。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412.5/(25+30)÷2 = 15次。
2.某企业65438至0997年的销售收入为2400万元,其中300万元为现金销售收入。销售退货、折让和折扣占赊销的20%。1997年初赊销500万元,1997年底700万元。
要求:计划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
赊销净收入= 2400-300-(2400-300)×20%-1680万元。
应收账款周转率=1680/(500+700)÷2=2.8倍。
3.某企业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现金、有价证券与速动资产的比率为0.5,流动负债为10万元。企业的流动资产只有现金、短期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和存货。
要求:计算存货和应收账款。
流动资产= 2×1000 = 2000万元。
速动资产= 654.38+00万元=现金+短期有价证券+应收账款。
现金和有价证券:速动资产= 1: 2
所以应收账款= 500万元。
存货=流动资产-速动资产= 10万元。
4.某企业2001年初速动比率为0.8,2001年末流动比率为1.5,年资产负债率为30%,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4。假设企业2001年度净利润为96万元,其他相关信息如下:(单位:万元)
项目?年初的时候?年终数字
库存?240?320
流动负债?200?300
总资产?500?600
要求:(1)计算流动资产的年初余额、年末余额和平均余额(假设流动资产由速动资产和存货组成)。
⑵计算本年销售净收入和总资产周转率。
⑶计算销售净利率(?)。
⑷假设企业2002年投资需要70万元,维持2001的资本结构,企业2001年按规定需要提取10%盈余公积金和5%公益金,请根据剩余股利政策确定2001年企业向投资者支付股利的余额。
(1)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所以年初流动资产余额=速动比率×流动负债+存货= 0.8×200+240 = 400万元。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年末余额=流动比率×流动负债= 1.5×300 = 450万元。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400+450)/2 = 425万元。
(2)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故本年产品销售收入净额= 425× 4 = 17万元,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余额=1700/(500+600)÷2=3.09倍。
(3)销售净利率= 96/1700×100% = 5.65%。
(4)分红余额= 96×(1-10%-5%)-70×(1-30%)= 81.6-49 = 32.6万元。
5.一个企业的初始流动比率是65,438+0.8,速动比率是65,438+0.2。期初存货为24万元,期末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65,438+0.4。本期销售净额972万元,销售成本61.2万元。期初和期末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0%和45%。
要求:(1)存货周转率;
(2)流动资产周转率;
(3)总资产周转率;
(4)期末流动资金库存率。
期初流动比率=期初流动资产/期初流动负债=1.8
期初速动比率=(期初流动资产-24)/期初流动负债=1.2。
因此,期初流动资产= 72万元;期初流动负债= 40万元;
期末流动资产= 72× (1+25%) = 90万元;期末流动负债= 90/2 = 45万元。
期末速动比率=(90-期末存货)/45=1.4,期末存货= 27万元。
(1)存货周转率=612/(24+27)÷2=24次。
(2)流动资产周转率=972/(72+90)÷2=12次。
(3)期初总资产= 72 ÷ 40% = 65,438+0.8万;期末总资产= 90÷45% = 200万元
总资产周转率= 972/(180+200)÷2 = 5.1次。
(4)期末流动资金存货率=期末存货/(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27/45×1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