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遥感的真题

准确及时的土地利用信息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计划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利用变化是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动态管理、保障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有效保护耕地的必要前提。然而,常规手段难以快速反映土地资源利用变化的现状、分布、特点和发展趋势,有效监测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查处和控制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不利于建立动态开放的城市土地体系,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和集约用地管理。

近年来,随着卫星遥感影像分辨率的提高,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对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的快速、动态、实时、准确需求提供了支持。可以说,城市遥感正悄然向我们走来,卫星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将带动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的变革。2001年,我们利用SPOT和TM影像,每季度进行4次土地利用卫星遥感动态监测,为天津市耕地保护、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土地执法监察提供了大量的动态变化信息。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在城市湿地保护、主要高速公路两侧建筑变化、中心城区扩展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I .利用卫星遥感对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

65438-0999,国土资源部开始对部分大中城市进行卫星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每年一次)。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用地增长速度较快。为了更好地掌握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从2001开始,我们每年开展4次卫星遥感城市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从监测效果来看,像天津这样的直辖市,每年开展4次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很有必要的。

2001前三季度动态监测变化信息可分为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新增建设用地占用非耕地和变化可疑土地三类。在总结2001前三季度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结合土地管理的需要,第四季度增加了荒地、建设用地、水域转为耕地和新增坑塘水面占用耕地两种解译信息。

一季度卫星遥感动态监测报告共出现362个变化点,其中外业变化274个,外业不变88个。在用地变化方面,新增建设用地100,现有建设用地内部变化83,农业结构调整用地91。其中水产养殖20块,蔬菜大棚和地膜765,438+0块。现有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塘沽经济开发区和城市建成区。增量建设用地项目一半以上使用耕地,相当一部分建设用地没有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季度,卫星遥感动态监测报告中有289个变化点,其中241个点发生了野外变化,48个点没有发生野外变化。在用地变化方面,新增建设用地165,现有建设用地内部变化50,农业生产结构调整26。其中养殖用地有巧妙地块,蔬菜大棚H地块和塑料薄膜用地,建设用地存量主要集中在塘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汉沽区城市建成区。用于增量建设的耕地比例增加,增量建设用地未批先建现象较多,农业结构调整用地增长速度较快。

第三季度卫星遥感动态监测报告中有1468个斑块,野外有1123个斑块。第三季度变化格局增加较快,第三季度遥感监测格局占前三季度总量的69%。农村建设项目零星用地现象更加突出,占用耕地较多,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快。其中,水产养殖用地主要集中在宝坻区、津南区和西青区,畜牧生产用地主要集中在武清区、宁河县和静海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主要集中在津南区。

第四季度卫星遥感动态监测报告变化点583个,田间变化点424个,新增建设用地182个,现有建设用地99个,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图斑143个。高速公路建设占用的耕地占50。65438+新增建设用地的0%。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主要集中在津南区、北辰区、大港区和宝坻区,农业结构调整用地主要集中在蓟县、津南区、宝坻区、东丽区、西青区和大港区。第四季度增加了荒地、建设用地、水域转为耕地的监测项目,监测情况显示,部分区县荒地、建设用地、水域转为耕地的数量较少,缺口较大。

遥感监测报告显示,第三季度耕地占用大幅增加,各区县耕地占用不平衡。宝坻区占用耕地最多,占全年遥感报告占用耕地总量的21.8%,西青区次之,占全年遥感报告占用耕地总量的8%,津南区占全年遥感报告占用耕地总量的14.8%。

根据遥感监测报告,塘沽区2001占天津市非耕地最多,占30。1%的全市非耕地总量,其次是大港区,17。占全市非耕地总量的2%,津南区占全市非耕地总量的13.3%。

2001,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占72。5%,建设项目占用的非耕地占6。占遥感报告的总变化面积的3%。遥感发现,2001: L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与非耕地之比。

2001,建设项目占用非耕地数量变化不大。前三季度耕地占用量呈逐季增加趋势,尤其是第三季度,耕地占用量为2。第一季度的5倍,9。6倍,第四季度有所下降。8倍于第一季度,这是可疑的。

实施遥感监测一年多来成效显著,监测总面积41757平方公里。经过实地调查核实,* * *共监测各类土地利用变化2702块,总面积89670亩,其中建设用地变化监测52845亩,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变化监测28920亩。

二是利用卫星遥感动态监测中心城区的扩展和建筑物的变化

遥感具有在时空尺度上动态监测城市形态和城市发展变化的优势,具有现状性强、形象直观、反映城市建设现实的特点。根据城市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城市内部特征进行定期动态监测,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现代城市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内部改造规模空前,新型住宅小区不断涌现,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建设布局、文化内涵、人居环境质量、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更好地掌握城市建设现状,更好地动态监控城市建设,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及时减少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发生,成为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信息化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为了瞄准国内城市规划设计的先进水平,建设一流的大都市,城市规划设计必须科学化、规范化。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提供的城市动态、现状、多源、多时相、准确的数字影像,结合城市建设实际,解译大量城市信息和服务管理,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我们利用1999+00和20010两个时段的SPOT和TM卫星遥感数据,解译了天津市区1999+00至20010时段的城市内部改造和城市边缘扩展信息。城市扩张与变化可分为三类:城市内部改造、城市扩张占用耕地和城市扩张占用非耕地。

根据中心城区城市扩展变化遥感监测数据,6月19910至6月10,天津中心城区建成区扩展4892公顷,其中%占用耕地,25%占用非耕地,至6月10。我们还利用这次监测机会解释了中心城区现有耕地面积。遥感监测数据显示,10月份中心城区耕地面积为4351,1.7公顷。

从遥感监测的建筑物变化的点状分布来看,城市内部改造建设项目分布分散,城市西南、西北、东北变化较大,城市建设集中。城市扩展面积大于城市内部改造面积,占中心城区变化面积的57%,内部改造面积占中心城区变化面积的43%。遥感监测报告显示,城市扩展项目多为居住和工业项目,园林绿化、公共设施等非营利性项目较少。一些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项目规模小,地块多,需要大规模建设。

三、主要道路两侧建筑变化卫星遥感动态监测

通过对1999以来的卫星遥感影像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发现,近年来,随着城市公路交通的不断发展,公路两侧的建筑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类建设用地主要是企事业单位、住宅、路边店铺的建设,占用耕地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主干道两侧既是建设热点,也是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易发地区之一。所以主干道两边的建设用地都是我们的。

干线公路是指国家一级、二级公路(含高速公路)。主干道两侧建设用地分为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建设用地占用非耕地和可疑图斑三类。根据遥感监测数据报告,6月1999至2006年6月5438+00,市区主要公路两侧(除中心城区外)新建建筑物占用1313。耕地1公顷,新建建筑物占用非耕地1公顷。可疑点区域是558。3公顷,其中建筑物占用的耕地占局长端变更面积的63%,而建筑物占用的非耕地占总监测变更面积的10%,建筑物占用的耕地为6。是建筑物的6倍。我们专门到津南区咸水沽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确认遥感动态监测报告的变化模式基本属实。

根据本次遥感监测报告中建筑物占用土地的情况,主要公路两侧建筑物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现象相当突出,特别是在津南区。主要公路两侧建筑物占用耕地占全市主要公路两侧建筑物占用耕地总量的26%,其次是静海县22%,宝坻区13%。

调查发现,部分区县建设项目用地在一定程度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如晋济高速宝坻段主线公路两侧出现多个大型占用基本农田的项目,部分占用耕地的项目不符合公路两侧建筑物的相关管理规定,未按要求离线。

四。卫星遥感动态监测湿地保护

湿地具有多种功能,如维持生物多样性、储存洪水防寒、降解污染、调节气候和预防自然灾害。对于城市来说,湿地有着“城市之肾”的美誉,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

近年来,天津湿地萎缩,湿地污染加剧,湿地生态遭到破坏。由于自然和人为等诸多原因,天津自然长期演变形成的湿地正在退化和丧失。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水库、塘坝截留了客水,使得瓦店水资源无法得到及时补充,各地兴建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工程,城乡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海河流域降水量减少,水污染严重影响了湿地环境。因此,如何尽快摸清我市湿地现状,找出湿地环境恶化的原因,制定合理的湿地保护和利用规划,已成为天津湿地保护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我们结合天津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本着突出重点、保证监测质量、不断创新、不断拓展遥感应用领域的原则,充分利用多源多时相空间遥感的优势,于2001开展了天津市湿地保护卫星遥感动态监测工作。

鉴于目前湿地保护分类没有国家标准,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做如下分类:1。泻湖湿地;2.河流湿地;3.湖泊湿地;4.沿海海滩;5.人工湿地;6.沼泽湿地;7.干涸的河流。

根据遥感解译统计数据,城六区湿地面积减少49。9公顷,2001比1 999,平均每年减少5。2%.全市枯水面积7354。2公顷。除六区和宁河县外,人工湿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我市大型水库遥感解译数据来看,水库面积远大于实际水面面积,其中北大港水库面积为16400。0公顷,实际水面面积为13455。3公顷,于桥水库占地11042。0公顷。实际水域面积5925。1公顷,七里海水库为5321。0公顷,实际水面面积为5081。0公顷,团泊洼水库为16377。0公顷,实际水域面积为5117。虽然本次遥感动态监测基本覆盖了全市各类陆地湿地(低潮时水深小于6米的水域除外),但遥感监测的湿地总面积仍为33008。比计划数据少1公顷。

卫星遥感湿地保护动态监测数据显示,天津市湿地主要由坑塘(包括水库、湖泊和人工湿地)组成,占天津市湿地总面积的75%,其次是有水河流,占湿地总面积的11%,干河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4%,枯河占河流总面积的25%。一些干涸的河流种植了庄稼。

我局遥感应用成果得到了相关部委和天津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成为市政府实施电子政务和数字城市战略、获取城市资源环境空间信息的重要手段。卫星遥感图像包含了大量的城市信息。只有城市遥感监测解译数据信息化,卫星遥感才能更好地在城市管理和决策中发挥作用,遥感的应用才能实现从信息提取到信息管理、信息分析和辅助决策的转变。我们将密切关注卫星遥感技术的最新进展,紧密结合城市管理和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努力创新。通过开展卫星遥感新技术、新方法的试验和示范应用,不断拓宽卫星遥感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领域和范围,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机制和方式,逐步建立城市遥感动态监测和评估体系,为城市信息化、政府科学决策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