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园外》阅读主题及答案
巴金①晚饭后到废园外散步,又徒步来到这里。
从墙的缝隙里,可以看到花园里的景色,或者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束深红色的花正盛开着,旁边是一栋破败建筑的空架子。屋顶的瓦片完全被震掉了,但是楼前的一排绿色栏杆还在架子上晃来晃去。
让我看看这些花。它们开得恰到好处,花瓣大,叶子长而绿。这些花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周前,有人从一间精致的房间里打开一扇小窗看花园,赞美的目光就会落在这束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看着花园里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欲望从眼睛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
但是现在连窗户都没有了,楼都快塌了。只有花园覆盖着绿色。这些花仍然盛开着。如果花儿会说话,她们会告诉我她们在橱窗里看到了什么,年轻人和中年人。是的,那张年轻的脸,但现在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为花想告诉我的不止这些,一定要说出8月14日的悲剧。这座精美的建筑在那天被摧毁了。不到一刻钟,一座花园成了废墟。
我看着花园,绿色让我的眼睛很舒服。废墟?不,花园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中复活了。在那些生机勃勃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到任何被践踏的痕迹。但突然一个女人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陈家三小姐,刚挖出来。我回头一看,一个人也没有。这句话是前几天听到的,悲剧发生的第二天。
那天中午我走过花园,但不是这里,不是另一边,也不是楼后面。防空洞旁边,地上还是坡上,记不清了,躺着三具尸体,上面盖着草席。中间一张草席下露出一条细腿,上面沾满了泥巴。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一条人腿。人们仍在那里挖掘。远处,一个新堆的土坡上,也因爆炸而坍塌。从栅栏的缝隙往里看,七八个人一脸愁容地看着尸体。这些人一定认识死者。中年妇女指着光着腿的尸体说,陈家三小姐,刚挖出来的。后来我从另一个人口中得知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条泥腿是女孩子的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见过她的脸。但是看着一个花木扶疏的花园,想到封闭在这个花园里的孤独的青春,我觉得我的心被什么东西划了一下。就连这安静的地方,就连这小小的生命,都不是打着太阳旗的空中勇士所能容忍的。两三个炸走了年轻人的欲望。炸弹摧毁了一切,甚至是这孤独存在中微弱的希望。就这样逃出笼子,女孩再也看不到花园外的广阔世界了。
⑧花儿随风摇头,仿佛在叹息。他们看不到窗边那张熟悉的脸。他们一定感到孤独和悲伤。
⑨但是一栋建筑把他们和避难所隔开了,让他们看不到一个女孩被关在房间里的悲剧,让他们看不到泥泞的双腿。这是我看到的。我该如何告诉人们这件事?
⑩夜幕降临,花园渐渐消失在黑暗中。我眼前只有黑暗。但花朵摇头的姿态依然可见。周围没有其他人,孤独的感觉突然袭击了我。为什么这么安静?为什么没有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女孩的故事?我在做梦吗?
?脸颊上有点凉,一滴湿。我抬头一看,发现正在下雨。这不是梦。我不能在大雨中站太久。我应该回家了。那是一个刚刚被地震破坏的家,屋内到处漏雨。
昆明1941 8月16
7.下面对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欣赏是不正确的(3分)。
A.作者在看到花园里美丽的景象时,想象了日军轰炸前花园里人们的美好生活,从而为后来关于美丽毁灭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B.结尾的语言简单自然,却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冷雨》把作者拉回现实,凸显了他内心的悲伤;《到处漏雨》含蓄地控诉了日寇的罪恶。
C.很多人悲惨地死在了废弃的花园里,但作者集中精力写了一个年轻的女人,因为一个年轻女孩窒息而死的悲剧更能触动人们的同情心。
D.面对惨烈的一幕,作者深感悲痛,可惜没有人理解和倾听,内心十分孤独,对世人的冷漠感到极度失望和愤怒。
8.这篇文章多次描写了花园里的花草树木。有什么作用?请联系相关文字进行简要分析。(6分)
9.本文主要描写“废园”的场景,但作者以“废园之外”为题。为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和叙述角度来探究。(5分)
测试答案:
7.d解析“我对这个世界的冷漠感到极度失望和愤怒”是不恰当的理解。作者的情感主要是悲愤,是对战争的控诉,是对日本侵略者暴行的谴责。
8.答案举例:(1)文章开头通过写欣欣向荣的绿叶和盛开的鲜花,对比了日寇轰炸后废弃花园的废墟,从而突出了日寇的罪恶。(2)在文章中间,用刚刚盛开的花朵和生机勃勃的绿叶表达了少女的青春美丽和对未来的希望;再以苍劲的绿树红花,对比少女惨死的悲凉,表现了战争中人的渺小和脆弱,凸显了生命被践踏和摧残的悲剧。(3)在文章后面,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日寇摇头、叹息、孤独、悲伤,营造出压抑、悲伤的气氛,间接表达作者的悲伤,进一步指责日寇滥杀无辜。
9.答案举例:(1)从内容上,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废园外的所见、所想、所感。文章叙述了作者走到废弃的花园,从墙缝里看到花园里枝繁叶茂的花木和周围残破不堪的景象,然后想到前几天的悲剧,最后回到现在,写出了夜幕下的所见所感。本文中的废园场景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表达废园之外的“我”的感受。(2)从叙事角度来看,文章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一个陌生人的视角描述了废弃花园中的悲剧,描述了一个没有脸的女孩窒息而死的悲惨场景。在写作中,作者有意远离自我,用看似平淡的笔墨写下所见所想所感,平淡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爱和深深的痛,从而实现了意义由小到大、由个体到整体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