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典阅读的思考
六(3)班叶凯莉
唐诗,记录了中国五千年的悲苦,包含了中国人五千年的喜怒哀乐,包含了中国五千年的珍贵文化。
每一首诗,都像一杯茶,难受的时候是苦的,开心的时候是甜的。要想喝到一杯好茶,就得进入内心,细细品味。每次品味唐诗,我的心情总会随着诗人的忧而悲,随着诗人的喜而喜。学会在悲伤中思考,在快乐中享受。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自秦汉以来,外族不断入侵内地,战争非常频繁。很多爱国军人在告别家人之前就奔赴战场,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报效祖国。他们离开家乡很久了,条件非常艰苦。夜晚,皎洁的月光照耀着边塞。从千里之外来到边塞抵御外敌入侵的战士,看到这一切,想不到亲人,想不到家乡。唉,如果李广还活着,绝不会让匈奴骑兵翻越阴山。怀着这种想法,王昌龄义愤填膺地写下了一首诗——《出堤》: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路上人未归。但使鲁必在,而不教修玛渡阴山。当我读到这里时,我隐藏了我的想法。守边的战士也是有血有肉的,他们也有着浓浓的亲情和爱情,但为了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安宁,他们宁愿十几年不回老家,亲人都在盼着他们回来。怎样才能理解其中的酸与苦,愁与悲?他们是如何压抑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会经历多少磨难?那种深深的悲哀感是酸楚的。我很清楚,我比不上他们。我惭愧,我的懦弱。
回到五年前,我大一的时候,那么爱哭,那么脆弱,就像温室里的花,经不起风吹雨打。每次回学校几天,我都哭得像个泪人,老师为此头疼。午休时,老师让我按时跳绳。我跳得不好。还没跳几下,就“哇——”的一声哭了。我把绳子扔了,干脆坐在地上擦眼泪。很多老师以为我受了委屈,都围过来问。我没注意。当时不知道生活老师有多尴尬。我只知道生活老师抱起我,飞快的跑向教室。那时候的我,真的太娇气了。没想到前面的路有多坎坷,有多少困难等着我去克服。
一首诗是一句忠告,一首诗是一个钟声,唤醒一个迷茫的人,敲开一个光明的未来。
古诗词,我们的传家宝
六(3)班黄崇文
小时候,妈妈告诉我,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和故乡。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诗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在我上学之前,我妈妈教我读唐诗。
在唐诗中,我学到了很多道理,学到了很多历史,找到了无数乐趣,也认识了很多国内外的著名诗人。
诗人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脍炙人口,读之不厌。但我更迷恋宋代诗人陆游。
陆游,字观,号释翁。他十二岁就能写诗写散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他是南宋诗坛的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他的诗现在有9300多首。正因为他的诗奔放、阴郁、悲壮,充满了他的爱国激情,所以在众多诗人中我特别佩服他!他不畏强权,崇尚整顿平台的精神。我感到惭愧。《关山月》这首悲愤交加的诗,深刻地体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博大的胸怀让我潸然泪下。“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空。朱且舞重,马肥而弓断。卫戍楼刁斗催月落,30岁参军。谁知笛中壮士心,沙头空招人骨中原有闻战事,有后人反胡传。遗民忍死盼康复,今夜几处落泪!”晋人侵掠土地,这些富家子弟却闭门不出,自得其乐,抛弃黎族百姓,背井离乡!那些战争用的弓也是生锈的短弦。这怎么能不让人生气或者难过呢?我读着读着,两行泪水从我的眼里滚了下来。我为这些懦夫和叛徒感到愤怒,为人民感到不公,为自己感到遗憾。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不像陆游那样关心国家和人民,关心国家大事。什么新闻,报纸,我从不光顾。我喜欢的只是那些赶时髦的流行歌曲,什么超女,《360号》,我经常挂在嘴边的。爸爸经常劝我:“儿子,你长大了,该关心国家大事,看看新闻了。”不能‘对窗外事充耳不闻,只读圣贤书’!“我呢,总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一点都不在乎。有时候老师安排搜集新闻,我也被动的随意摘抄一些……多不对啊!读了陆游的诗,我明白了肩上的责任。从今天开始,我要做“风、雨、读书、耳中有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哦!古诗词,谢谢。你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也让我知道了如何改正和学习。
古诗词,我们的传家宝,你真是取之不尽的知识传家宝!
读《弟子规》,学会做人。
六(3)班的黄
“弟子们,圣人训练。我第一次哀悼,第二次相信……”听着大三学生背诵的《弟子规》,不禁想起五年级夏令营时老师让我们背诵《弟子规》的场景。暑假期间,李老师每天上课,让我们练习背《弟子规》。不到两周的时间,我们就背熟了,圆满结束了假期的经典诵读活动。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又回到了学校。中秋节前夕,六(3)班部分同学到戒毒所进行慰问演出,我们为正在接受戒毒的兄弟姐妹表演《弟子规》。他们观看了我们的表演,并热烈鼓掌。我为我表演的成功而欢欣鼓舞。其实我当时并没有真正理解课文的意思,只是为了背诵而背诵,为了表演而表演。
我记得我奶奶一个月假期从绍兴回来。爸爸见我无所事事,就喊:“温温,我们去奶奶家。你去吗?”我心想,外婆家又破又烂,里面还有股怪味,还是不去了吧。我喊道:“不行,我还有工作要做。去吧。”父母走后,我看着电视,完全忘记了老师在学校说的话。
一天早上,我去值班。来到一年级教室,听到大三学生在念《弟子规》:“进了就要孝顺,父母要叫,不要耽误。父母的命令,不要偷懒...“一开始我也没在意,但是当同学说“永远不要用厌恶和嫌弃的态度对待爷爷奶奶。”我的脸立刻变红了。我记得我奶奶一个月假期从绍兴回来。爸爸见我无所事事,就喊:“温温,我们去奶奶家。你要去吗?“我心想,外婆家又破又烂,里面还有股怪味,还是不要去了。我喊道:“不行,我还有工作要做。去吧。“爸爸妈妈走后,我看电视,完全忘记了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根本没想到什么“弟子规矩,圣人训”之类的古训。我越想,脸越烧。他们好像在嘲笑我对爷爷奶奶的不尊重。我羞愧地低下头,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达到《弟子规》的要求。
又是一个月假。回到家,我立刻拎起一袋水果,跑到奶奶家。奶奶正在打扫院子。我看到了,赶过去帮忙。奶奶看到我这么孝顺,眼角的皱纹变成了盛开的菊花。我还带了茶和水给我的祖母,请求帮助...
当我到家时,我妈妈让我做家务。我在看书,不想回应,更别说做了。但是一想到“父母不要慢,父母不要懒”,我就马上去做。从此以后,虽然很多事情我都不想做,但是一想到《弟子规》的教导,我就努力去做。
当初我只是把念诵弟子规则当成一个任务,而现在,我明白了,弟子规则有更深的道理。《弟子规》是一本讲道理的书,是一本能让人明辨是非的书,是一本能让人进步的书。徒弟的规矩,我的老师,我的成长伙伴,我的人生航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