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

事实上,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交流,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学民主,学生才会有参与感,敢于质疑,主动探索,才能让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和发挥。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创新意识的孩子,大多感情强烈,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独立思考,好学探究,不依赖,不盲从,不怕困难。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表演”的机会和舞台。

2.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

除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也是有效教学活动的前提。有创造力的人不一定是学术成就突出的人。他们往往有一定的独立态度和自己的兴趣,这些兴趣在于他们的动机、兴趣、对世间万物的态度等性格特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除了平时要关心、信任、爱护学生外,还要用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精神追求,包括学习的目的、渊博的知识和婚姻的教学艺术,揭示了数学知识本身的无限奥秘,展示了数学知识内部紧密、和谐、奇妙的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始终活跃,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从而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和思维创新是紧密相连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典故或有趣的问题,如: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的心理测验,16岁的小高斯对“1+2+3+…+99+100”的巧妙计算,“同一根棍子可以推出多少个长方形”等等。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分析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第二,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摒弃过时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学策略。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老师不能满足于自己讲,学生也不能太认真,批评太多。因为这样做会让学生紧张、压抑、闭塞,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会造成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和厌学。

1.引发学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学贵疑,学生永远充满好奇和怀疑。当他们走进教室时,他们满脑子都是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情景、故事、问题和缺陷有意地激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老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疑惑,态度要和蔼,不要训斥问题,不管是多么肤浅的问题还是异想天开的问题,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是要沙里淘金,找到自己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和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使他们带着更多的问题走进课堂,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4.组织学生积极探索,实施再创造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自身的经验主动建构的,教学必须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再创造的学习,而不是再次复制知识。数学教育家弗里登塔尔一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施再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积极探索和与同伴的合作来获取知识,促进思维,特别是对学生的奇思妙想或独特性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一课,首先学生通过猜、割、拼、测、算得出一个结论。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在用前人推理验证的方式学习,已经在进行一种“再创造学习”,但这时老师并不满足于此,提出“通过一个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结果学生又一次进入了紧张活跃的思维状态。通过交流合作,他们逐一发现了四边形和五边形的内角之和,然后同学们讨论总结出N个多边形内角之和的正确结论是:N ^ 180减去360,或(n-2)×180。在这里,最重要的不是学生掌握了多边形内角和的结论,而是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创新精神。

再比如“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学生理解了乘法的含义后,老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题目:6+6+6+6+4=?学生的反应是情绪化的,语速快的学生已经在喊“不会写乘法口诀”。在这个变异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多动脑筋,让学生的思维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转变为“柳暗花明又一村”,引导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结果孩子们得到的答案是:6×4+4(一般思维),7× 4(四种创新思维),4× 7(七种创新思维),6× 5-2(创新思维)。“公式7+4+5+2+3+6可以改写乘法吗?”学生不再急于脱口而出,而是一瞬间写出9+9+9和9×3。可见,学生不仅知道了乘法的意义,而且更深入。必须积极开发这些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因素。反复思考的创新成果,会激发学生乐于思考,敢于探索。

教师尤其要尊重他们的思想和劳动。我们应该对差生采取亲近、鼓励、信任的态度,让他们与优秀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让学困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我能行”、“我能找到”、“创新并不神秘”,从而真正体验到创新的魅力。

第三,有意识地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力措施。

国家课程标准的数学目标在解题中指出:“(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和理解问题。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通过解决问题,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