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中的哲学问题
首先,物质部分
1.世界重要性原则
(1)原理内容:自然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的,整个世界都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方法论: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自觉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结合热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气候问题。
2、自觉主动原则
(1)主要内容
①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对客观事物作出反应。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了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要注重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1)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反对封建迷信和各种形式的邪教。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动力作用。
(2)方法论
(1)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现具体的历史统一;
②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克服错误的意识形态。
(3)结合热点,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自主创新型国家、低碳经济。
4.法律客观性原则
(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不能创造、破坏或改变法律,但他们可以发现、认识和运用法律。
(2)方法论: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②要学好,就要按照学习规律去学习;
(3)忽视生态平衡规律,造成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5、主观能动性原则
(1)原理内容: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2)方法论:人类要想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成就,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人;
③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坚持正确的导向,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人类、国家和集体有利。
6、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则。
(1)原则内容
(1)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反了客观规律,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2)人在法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有主观能动性。在理解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他们能够按照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作用于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2)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认识论
实践观(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真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方法论
(1)人类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的;
(2)要求我们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统一;
认识的重复、无限和上升,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辩证法
联系人观点:
1,联系的普遍性原则
(1)原则
联系是普遍的,世间万物都在普遍联系中,整个世界是具有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2)方法论:要从联系的角度看问题。
①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
(3)开通政府网站,与群众交流;
(4)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
2、联系的客观性原则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中去把握事物,避免主观武断。(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代表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则。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都取决于时间、地点和条件。
4.因果原则
(1)原则
(1)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仅仅是首因与后因的关系,也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②原因总是伴随着某种结果,而结果必然是由某种原因引起的;
一切都是因果关系。
(2)方法论
①认识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只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5、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原则
(1)原则
(1)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指挥和决定部分,整体具有一些根本不具备的功能;
(2)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方法论
(1)在一切活动中要有整体观念,全局观念,从全局的角度做事情,寻求最佳目标;
(2)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必须高度重视局部的作用,做好局部的工作,使整体功能充分发挥作用。
发展的观点:
1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1):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永久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一个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
(2)方法论
(1)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明确事物处于什么阶段、什么位置;
③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①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这是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内容。②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今天反思过去行为的结果,也是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探索。③在知识经济时代,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4)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3、矛盾普遍性原理:
(1)主要内容
(1)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要求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创造条件向有利方向转化。
③矛盾是普遍的,时有矛盾,事事矛盾。
(2)方法论
(1)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坚持全面的观点,坚持问题一分为二,防止片面性。
1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是特殊的,矛盾的事物及其每一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2)方法论: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5、矛盾的普遍性(* * *)和特殊性(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主要内容: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在于特殊性,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
②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
(2)方法论
(一)这一原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②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2)方法论:要求我们重点把握和解决主要矛盾(即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同时妥善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互相依存,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2)方法论:我们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要区分主流和支流,着眼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抓住主流,抓住本质,但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主要内容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变化;
②社会意识相对独立,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测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2)方法论: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社会意识。
19,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主要内容
①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2)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③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的发展相适应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
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前向上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20.群众史观
(1)原理内容: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它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2)方法论
①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对群众负责,向群众学习,为群众争取利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为民、重情为民、谋福利,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21,价值观的指导原则
(1)主要内容: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2)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引导作用,也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2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正确价值观的标准)
原则内容:(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3.生命的价值
(1)原理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贡献社会。
(2)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24、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如何)
(1)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通过劳动和奉献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2)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自强不息,争取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工作,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身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