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学英语?还有为什么外国人不学中文?
如果我们能放眼大势,脚踏实地地比较中西语言,就会发现上述观点或建议既不可行,也无必要。
语言历来是文化、科技、经济等的载体。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文化的复兴,汉字必然会显示出实力。据中国教育部统计,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迄今为止,全球已有100个国家的2500多所大学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不到两年时间,全球孔子学院数量超过100所,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65年,438+00,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到2004年,汉语水平考试(HSK)的外国考生人数已达65438+万,在34个国家设立了1考点,而商务汉语考试(BCT)和少儿汉语考试(YCT)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英国伯明翰大学语言学家约翰·辛克莱教授认为,汉语将出现在未来语言世界的领袖名单中。当中国成为世界级的经济强国,很多人会觉得“学中文比学英语更自然合理”。(青年参考1995 65438+10月27日)
在文化层面上,汉字是中国文化圈的主要记录符号,可见其不可替代性。比如新华社首尔1999 2月10:9日,韩国政府决定在公文、交通标志等领域恢复使用消失多年的汉字和汉字标记,以适应世界潮流。9日,韩国文化观光部部长申乐均在国务院提出了推进汉字双重使用的方案。方案指出,为发展韩国传统文化,促进汉字文化圈各国交流,促进旅游业发展,将把目前完全用朝鲜语书写的公文改为朝鲜语和汉语并用,以解决朝鲜语难以表达意思的问题。主持会议的韩国总统金大中说:“如果忽视汉字,就很难理解我们的古典文化和传统,有必要同时使用韩文和汉字。”汉字在韩国历史上使用了很长时间。进入现代社会后,韩国人和中国人仍然混在一起。1948年,韩国当局颁布了《谚语特殊用法法》,规定所有文件不得使用汉字,由此引发诸多问题。
韩国还是要这么做。如果中国取消汉字,无疑将把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推向深渊。
抛开国力、文化等外在因素,如果回到文字本身,就能发现汉字区别于拼音文字的优势,从而奠定国际基础:
1.既有意义又有声音,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于一体,使大脑得到充分开发。80%的汉字是表意的形声字,显著扩大了记录的信息量。
2.记同样数量的单词,汉字需要的时间是英语的三分之一。(秦,1999)
3.中英文的长度比在1: 1.78到1.2之间,阅读速度是英文的1.6倍。(林,李,1998)这是因为汉字是笔画的二维组合,充分利用了纸张空间,看起来比较紧凑,而字母字符是字母的一维排列,看起来比较松散冗长。
4.因为汉字简洁、信息量大,更有利于计算机处理。现在汉字的输入速度已经达到了每分钟600到750字。
5.构词灵活,组合性强。这也是由于汉字二维组合的结构,即使几个字并列,也不会觉得冗长;同时,汉语丰富的发音(是英语的三倍)使得汉字可以单音节化,有效控制了字数。而英语克服不了这些问题,只能靠造词来解决,造成大量新词,缺乏规律性。
6.汉字排列整齐,便于排版,具有书法的艺术美。
汉字既有世界文字的音义系统,又有单独的形义系统,而且汉字的形义系统比音义系统储存了更多的文化信息,是任何拼音文字形式都无法比拟的。(黄训斋,1988)
理想的文字应该是有单位形式的符号,既能记录语音又能记录语义,而汉字就是这样一种语标,所以汉字是人类最好的文字。(秦,1998)
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让汉字成为一种通用的国际文字符号。(张)据
1986年8月,《新闻周刊》一篇题为《汉语的复兴》的文章报道,“汉语的复兴已经开始,这将影响亚洲各地区的文化和经济活动……”中文的优势在于,它可能成为国际通用的视觉符号。“电子纸”已经出现,我们可以用电子鼠标或光笔直接在电脑屏幕上书写。电子纸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保持书写顺序,所以更容易让计算机识别汉字。而电子纸将有助于“按需印刷”电子书的出现,这将解决困扰出版商的库存问题。(上海翻译报1995 1.2)
日本汉字教育促进会会长石井勋说:“...没有一个汉字像汉字一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能用眼睛思考,即使说得不同也能理解的东西。在未来,汉字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流行的语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