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强的学术论文
2) 1986.贺新义,陈建强,论外来珊瑚属。古生物学学报,25 (5): 525-530,板块1-2。
3) 1988.陈建强王宏镇,四种珊瑚Aulophyllum真菌体骨骼微结构的电子显微镜研究。现代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学报,2(3): 293-298,板块1-2)。
4) 1988.王宏镇,陈建强,四射珊瑚的骨骼精细结构和分类系统。第五届国际棘细胞化石讨论会纪要,69页。
5) 1988.王宏镇,陈建强,王迅,四射珊瑚的演化阶段与全球生物地理学。第五届国际棘细胞化石讨论会纪要,70页。
6) 1989.王宏镇,陈建强,四射珊瑚的骨架结构和系统分类。见:王宏镇、何心一、陈建强等。,中国古生代珊瑚分类和生物古地理的演变,第2章,6-60页,科学出版社。
7) 1989.何元璋,陈建强,中国泡沫珊瑚的骨骼结构和分类演化。参见:王宏镇、何心一、陈建强等主编,《中国古生代珊瑚的分类与演化和生物地理学》,第三章,61—71页,科学出版社。
8) 1989.王宏镇,陈建强,四射珊瑚的骨架结构和系统分类。澳大利亚古生物协会特刊,8: 179-190。
9) 1989.、、张、、奥陶纪和志留纪珊瑚生物地理学与全球古大陆重建。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摘要,3: 323-324)。
10) 1989.、张、等,奥陶纪和志留纪珊瑚生物地理学与全球古大陆的重建。参见:中国地质学会编。,中国地质科学进展(1985—1988)——献给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1:17—18,地质出版社,北京。
11) 1989.由崔新省和陈建强翻译的《构造道路纲要》和《大地构造单元》。见张寿光、薛子健和崔新省译,《中国地质》,第19章,第256—237页。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译自:杨遵义、陈玉琪和王宏镇,1986,《中国地质》,第19章,第237-256页,牛津克拉伦登出版社。
12) 1990.陈建强王宏镇,四射珊瑚属的骨骼结构,兼论石竹科。地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5 (3): 257-262,板块1-2。
13) 1991.陈建强王宏镇,晚奥陶世和早志留世四射珊瑚生物地理学和全球大陆重建。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86(1991):3-21。
14) 1991.顾、、等。,关于如何在1:50000区域调整中开展教学、生产、科研三。
结合政策的几点体会?高等教育研究,1991(1-2):63-69。
15) 1996.山东诸城石门和李武关地区下白垩统莱阳组地层及沉积相分析。参见:顾,张长厚,,等.胶南隆起北部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第六章,58-73页,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6) 1996.、顾山东诸城莱阳组砾石中有孔虫和蜻蜓目化石的地质意义。见顾、、张昌厚、等。胶南隆起北缘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第7章,74-77,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7) 65438+见:王宏镇主编《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纪念孙云铸教授百年诞辰文集》第4章36-41页,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8) 1996.、、龚、、、苏,黔东北早志留世层序地层学研究。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北京)论文摘要集,2/3:32。
19) 1996.陈建强和何新义,中国扬子地区奥陶纪和志留纪四射珊瑚动物群和组合带。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北京)论文摘要集,第2卷,共3卷:91。
20)1997.陈建强·迈科蒂亚的骨骼显微结构及其分类。古生物学学报,36 (4): 446-452,板块1-2。
21) 1997.扬子区奥陶纪和志留纪四射珊瑚动物群和组合带和何新义。地球科学学报-中国地质大学,22 (1): 15-19。
22) 1997.陈建强,何新义,上扬子区下志留统四射珊瑚组合带与层序地层序列的关系。现代地质学报-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11(1):1-7。
23)1997.陈建强和石筱英,华北地台上张夏组高频沉积层序和米兰科维奇旋回。地球科学前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 (3-4): 100。
24) 1997.陈建强、王迅和王宏镇,关于抱茎虫科的分类,1893)。古生物学学报,36 (1): 42-51,图版I-II。
25)1997.、李志明、龚、、、苏,黔东北下、中志留统层序地层学研究。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2 (6): 559-565,图版一。
26)1997.何新义,陈建强,黔东北早志留世珊瑚新资料。古生物学学报,36 (4): 432-445,图版I-II。
27) 1997.陈建强,何新义,上扬子区下志留统四射珊瑚组合带与层序地层序列的关系。第30届国际地质大学学报,11:85-90。荷兰国际科学出版社。
28)1998.、、龚、、、苏,上扬子区志留系层序地层特征。沉积学报,16 (3): 58-65。
29) 1998.陈建强,石筱英,张国仁,梅世龙,胡明华,华北地台中寒武世张夏组上部高频层序研究。地层学杂志,22(2):109-115。
30) 1998.、王迅、周、杜子图、胡明华、胡,论层序地层与岩石地层单位的关系——兼论1: 5万沉积岩区区域调查中“层序组图”的双重表示方法。中国区域地质,17 (4): 440-448。
31) 1998.何新义,陈建强,扬子区奥陶纪和志留纪四射珊瑚的成因、扩散和生物古地理。现代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学报,12(2):151-159。
32) 1998.王迅,陈建强,王宏镇,关于轮藻属,1900。古生物学杂志,31 (1): 22-39,图版I-VI。
33) 1998.王宏镇,陈建强,四射珊瑚的生物结晶和微结构。亚洲生物矿化研讨会摘要,2-3页。(英文摘要).
34) 1999.陈建强和王宏镇,上扬子地台古生代层序地层序列。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学报,13 (2): 248-250。
35) 1999.西秦岭迭部地区早志留世四珊瑚动物群。古生物学学报,38 (4): 423-434,图版I和II。
36) 1999.石筱英、陈建强、梅石龙、中朝地台奥陶纪层序地层序列及其对比。地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4(6): 573-580。
37)1999.陈建强和何新义,上扬子区下志留统(Randolph)四射珊瑚组合带与沉积层序的关系。参见王乃文和向合编。,地层学,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第11卷,第66-71页,北京:地质出版社。
38)2000.陈建强、古生代层序地层与上扬子地台海平面变化。见:王宏镇、石筱英、王迅、尹鸿福、乔秀福、刘本培、李思田、陈建强等。中国层序地层学研究。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三章第三节,第124-142页,第6-9版。
39)2000.、王培训,层序地层学优化和地层界线及新沉积岩区地质图。见:王宏镇、石筱英、王迅、尹鸿福、乔秀福、刘本培、李思田、陈建强等。中国层序地层学研究。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八章第二节,406-415页。
40) 2001.、胡、杨新德,山东淄博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划分及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学报,15(3):247-253。
41) 2001.陈建强,于炳松,塔里木地台北部寒武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学报,15(3):254。(详细摘要)
42) 2001.、王训、俞炳松、、林、等,层序地层学与地层界线优化。地层学杂志,25 (4): 241-298。
43) 2002.于炳松,,,林,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地球化学及其岩石圈演化意义。中国科学(D辑),32(5): 374-382。
44)2003年,何新义,,黔北晚奥陶世和早志留世珊瑚新资料。古生物学学报,42 (2): 174-188,图版I-III。
45)2003年,、王迅、、胡、、杜子图、、周《区域地质调查层序地层学方法》。参见: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九五期间区域地质调查系列,20世纪末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方法的新进展。北京:地质出版社。第1-14页。
46)2004年,何新义,,扬子区中、晚奥陶世和兰多维利珊瑚的起源、扩散和生物地理关系。古生物学杂志,43(2):179-191。
47)2004年,何新义、陈建强在滇东曲靖地区发现晚志留世珊瑚动物群。古生物学学报,43 (3): 303-324,图版I-III。
48) (2005)陈建强,何新义,唐兰,滇东北大关地区早志留世晚期(特列期)四射珊瑚动物群及其意义。古生物学学报,44 (2): 229-246。
49)2004年,何新义,陈建强,扬子地区晚奥陶世四种珊瑚的灭绝。参见:荣佳宇、方宗杰(编。),大灭绝和恢复——来自华南古生代和三叠纪的证据。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第二章第六节,153 ~ 168,1043-84)。
50)2004年,陈建强、何新义,上扬子区早志留世珊瑚的恢复与辐射。参见:荣佳宇、方宗杰(编。),大灭绝和恢复——来自华南古生代和三叠纪的证据。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第二章第七节,169 ~ 186,104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