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的理论基础分为中学和小学。
小学教学大纲:
2014安徽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新教师统一笔试
初等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考试的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制度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基础教育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成绩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计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综合评价相应岗位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择优录用。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和要求
依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65 438+02]3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精神,为中小学补充合格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建设。
教育综合知识考试要求考生具备教育教学的背景知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考核考生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考生的教学基本素养。
第三,考试的范围和内容
教育综合知识主要考察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新课程理论、师德修养等五个模块的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
教育学
1.教育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本质
2.教育和社会发展
(1)教育的社会制约
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技、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和人口功能
(3)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和挑战。
现代化、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与教育改革
3.教育和人类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功能及其价值取向
(2)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3)当代中国的教育目的和政策。
5.课程
(1)课程、课程类型及其特点
(2)布鲁姆和加涅的目标分类理论。
(3)课程开发及其影响因素
6.教学
(1)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2)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3)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实施要求。
(4)小学教学组织和课堂管理。
(5)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6)教学评价的功能、类型、原则和方法。
(7)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国内外主要教学模式。
7.德育
(1)德育及其意义
(2)道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3)小学德育的目标和内容
(4)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
8.班主任的工作
(1)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2)小学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
(3)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方法和艺术。
(4)小学班级团队活动的策划、组织和管理。
(5)学校与课外教育活动和家庭的联系与协调。
9.学生
(1)小学生年龄特征
(2)小学生认知发展和学习风格的特点及其教育。
(3)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差异、性格差异等。)和教育。
(4)特殊儿童及其教育的概念和类型。
10.教师
(1)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
(2)小学教师的专业要求、专业发展的阶段和途径。
(3)良好的师生关系及其构建。
(2)心理学
1.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1)注意的概念、性质和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2)感知觉的概念,感知觉规律的应用,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3)记忆的概念、性质、过程和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4)思维的概念、思维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5)想象力的概念和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6)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意志
(1)情绪的概念和类型
(2)情绪的概念和类型
(3)意志的概念和品质
3.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1)需要、学生兴趣及其培养
(2)智力概念、理论和发展的个体差异。
(3)能力的概念、能力的类型、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能力的培养。
(4)人格的概念及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4.学习和学习理论
(1)学习的概念和分类
(2)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学习动机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激发和培养。
(4)迁移的概念、类型、教与学。
(5)知识学习的类型、过程和策略。
(6)运动技能的概念、运动技能的形成阶段以及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
(7)心理技能的概念、形成阶段和培养。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标准
(2)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主要途径和方法。
(3)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4)教师的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
(3)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安徽省办学行为规范
2.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2)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教师教育行为。
3.保护学生权利
(1)学生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2)保护未成年人和预防犯罪
(四)新课程理论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和基本理念
2.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的主要内容。
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4.新课程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校本课程)
6.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五)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2013)
2.教师职业行为
(1)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成绩120分。
3.主要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题等。
4.内容比例:70%左右的被试具备专业知识,30%左右具备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中学教学大纲:
2014安徽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新教师统一笔试
中学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考试的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制度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基础教育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成绩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计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综合评价相应岗位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择优录用。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和要求
依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65 438+02]3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精神,为中小学补充合格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建设。
教育综合知识考试要求考生具备教育教学的背景知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考核考生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考生的教学基本素养。
第三,考试的范围和内容
教育综合知识主要考察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新课程理论、师德修养等五个模块的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
教育学
1.教育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本质
(3)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4)教育的发展
2.教育和社会发展
(1)教育的社会制约
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技、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和人口功能
(3)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和挑战。
现代化、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与教育改革
3.教育和人类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功能及其价值取向
(2)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3)当代中国的教育目的和政策。
5.课程
(1)课程的概念
(2)课程类型及其特点
(3)课程理论学派
(4)布鲁姆和加涅的目标分类理论。
(5)课程开发及其影响因素。
6.教学
(1)教学的意义
(2)中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3)教学理论流派
(4)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5)中学教学组织和课堂管理。
(6)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7)教学评价的功能、类型、原则和方法。
(8)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国内外主要教学模式。
7.德育
(1)德育及其意义
(2)道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3)中学德育的目标和内容。
(4)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
8.班主任的工作
(1)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主要工作内容
(2)中学班级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
(3)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方法和艺术。
(4)班级活动的策划、组织和管理
(5)中学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和课外教育活动。
9.学生
(1)中学生年龄特征
(2)中学生认知发展和学习风格的特点及其教育。
(3)中学生社会化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
(4)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差异、性格差异等。)和教育。
10.教师
(1)中学教师的职业特点
(2)中学教师的专业要求,专业发展的阶段和途径。
(3)良好的师生关系及其构建。
(2)心理学
1.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1)注意的概念、性质和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2)感知觉的概念,感知觉规律的应用,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3)记忆的概念、性质、过程和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4)思维的概念、思维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5)想象力的概念与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6)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1)情绪的概念和类型
(2)情绪的概念和类型
(3)意志的概念和品质
3.中学生的个性发展
(1)需求的概念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智力概念、理论和发展的个体差异。
(3)能力的概念、能力的类型、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能力的培养。
(4)人格的概念及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4.学习和学习理论
(1)学习的概念和分类
(2)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学习动机的概念、理论、分类、影响因素、激发和培养。
(4)迁移的概念、类型、教与学。
(5)知识学习的类型、过程和策略。
(6)运动技能的概念、运动技能的形成阶段以及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
(7)心理技能的概念、形成阶段和培养。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标准
(2)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主要途径和方法。
(3)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4)教师的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
(3)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安徽省办学行为规范等。
2.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2)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教师教育行为。
3.保护学生权利
(1)学生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2)保护未成年人和预防犯罪
(四)新课程理论
1.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和基本理念
2.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和高中课程实验方案的主要内容。
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4.新课程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校本课程)
6.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7.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形成、学生选课指导和普通高中学分制管理。
(五)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2013)
2.教师职业行为
(1)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成绩120分。
3.主要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题等。
4.内容比例:70%左右的被试具备专业知识,30%左右具备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