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广东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要点有哪些?
《意见》的内容其实并不复杂,主要是对十九大“乡村振兴”这一全新提法的系统表述和整理。什么是“乡村振兴”?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要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乡村振兴就明白了。
一、什么是乡村振兴?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让农业成为有前途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二、目标是什么?
1.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2.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3.到2050年,农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三、怎么做?
1.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
乡村振兴和产业繁荣是重点。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2.推进农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的财富。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快农村自然资本增值,实现人民富裕和生态美好的统一。
3.乡村文化繁荣,乡村文明新气象。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文明水平。
4.加强农村基础工作,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振兴和有效治理是基础。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农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5.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造美丽乡村新面貌。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我们必须坚持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责任并享受它的原则。要按照突出重点、补齐短板、扬长避短的要求,围绕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农村建设成幸福美好的新家园。
6.打好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人口获得感。
乡村振兴和脱贫是前提。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扶贫质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贫标准,也不吊起胃口,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细致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扶贫这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
7.推进制度创新,加强乡村振兴的制度供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贯穿制度建设。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努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8.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破人才瓶颈。要优先发展人力资本,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渠道,培养更多本土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四、乡村振兴应注意的问题
1.为什么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意见》指出,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长期不变政策,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再延期30年政策。为什么要再次延长合同期?其实主要是保护农民利益,让他们吃长期的“定心丸”。鉴于农村的现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农村去城市。因此,需要逐步完善“三权分立”制度,允许土地自由流动,从而有效利用土地,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但是,在土地流转之前,必须保证农民的承包权。只有这样,农民才能获得土地流转的收益,真正实现农民致富。
2.如何理解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
大量农民离开了农村,农村有很多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和农村住房。如何让这些闲置资源发挥作用,就是适度释放宅基地和农民住房使用权。这是不是意味着城里人以后可以在农村买地盖房子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意见》明确指出,禁止违法违规买卖宅基地,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严禁利用农村宅基地在农村建设别墅群和私人会所。我们放开农村土地使用权,主要是让农民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获得发展机会,而不是让城里人在农村买房子买土地。这一点在乡村振兴中应该是清楚的。
经过以上分析,广大考生是否感觉清楚了?按照这种思路,他们分分钟就能了解并记住当前的三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