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高考是作文一卷。

因材施教与自我发展(全国卷1)

河南考生

“因材施教”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理念。成功需要汗水和努力,但也需要对学习科目进行客观的分析和了解,充分利用彼此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兔子是短跑冠军,不会游泳,这是先天条件决定的。但是鸭子教练强迫兔子和松鼠学游泳。花了很大力气,但是效果不大!我还在不明原因的尖叫着“90%的成功来自汗水。加油!加油!”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例子。想象一下,如果兔子忘记了自己的奔跑技能,而不是学会了游泳。

曾有一篇文章写道:“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的。太嫩的竹子太软,吹不出悠扬的笛子。但它们也不是一无是处,它们还可以发挥自己柔韧的特点,用作编织竹席的材料!”如果非要用嫩竹做笛子,那肯定是吃力不讨好。别说它像“谁也不能错过这夜曲里的柳树”一样勾起了居民的思念(故乡的情怀)。自娱自乐恐怕太难太丑了!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材施教,辩证客观地看待人和事,而不是用一个模板来育人。只有这样,才能凸显自己的个性,让自己成为自己领域的爱因斯坦和毕加索,而不是平庸之辈!

只有“因材施教”,才能通过发展个性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只有客观分析自己的潜力,才能实现飞跃!最近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文理分科不分科。我认为:作为学生,当然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望。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个人爱好、目标和志向都不一样,很难实行一种模板式的教育方法。多么难以想象,热爱文学、醉心于诗词歌赋的文学少年们,整天沉浸在数理化的艰深公式中,明天精于严密推理的科学家们,会整天哼着发散思维的长篇散文诗!就像陈景润要写抒情诗,李白要研究数学公式一样,最后只能一心希望,最终还是要破灭的!

发挥你的优势,展现你的个性。“因材施教”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扬长避短,让我们都成为自己世界里的“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