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中的入职题如何分析、总结、提炼、加工?

归纳概括是申论中的五大题型之一,因其考查频率高,题目基础容易理解,是申论考试的敲门砖。归纳法是回答其他问题的基础。也经常和其他问题混在一起,归纳概括的能力贯穿在回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所以,考生学好归纳和概括是非常重要的。

归纳是对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和加工。

分析,其实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反映在材料上,往往是一个案例式材料的总结。通过分析某人的做法,可以得出相关结论。

比如市民B:前几天早上,我去石化总公司附近的体检中心体检。我提前从公交网络查询到,我家小区附近的16公交可以到达石化总公司。乘坐16公交车到达目的地并进行体检后,我像往常一样去返程方向的石化总公司站等车。等了20分钟左右,一辆16的公交车来了,却呼啸而过,没有停车。一是误以为司机出站了。后来无意中看了站牌,发现这个站并没有停16路公交车。这让我觉得被骗了,心情也毁了。一个朋友说他经常乘公共汽车去远足。长江沿线清河站58路、117路也是“有去无回”。我无法理解这种现象:为什么公交公司不让乘客往返?

问题:请总结材料中反映的问题。

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式材料。市民B讲了一个他旅行的故事。如果要总结材料中的问题,就要通过这个例子来分析他的本质。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存在公交线路不一致的问题,给我们的市民出行带来不便。这反映的根本问题其实是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或者可以说是规划不合理,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总结就是根据题干的要求在材料中找一些点,所谓问什么答什么。这里我们可以根据相应的阅读理解方法,从材料中找到题干中要求的要点。

提炼就是简化材料中的要点,舍弃一些定语、状语、补语等。,只留下主语、谓语和宾语或关键词。所以这也要求我们在找点的过程中尽量找关键词而不是句子。

接下来就是要点的处理了。我认为在我们回答申请时,处理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切记不要一边找要点一边写。在再加工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将其分为内容和形式两部分,内容是将相似的条目进行合并。可以按照同义法、同模法、同题法的思路进行合并。

1.同义法:将意义相同的内容进行合并,即难度、利弊、利弊、支持反对、合理不合理。

比如:1。网络媒体及时传播信息,凝聚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显示出强大的传播力和广泛的影响力。2.网络及时准确报道灾情,传递党中央声音。3.“人肉搜索”的出现,容易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对他人的生活造成困扰。4.网络媒体以其快捷的速度成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传递友谊的主要方式之一。5.个别领导干部在网上随意散布谣言,直接影响政府公信力。6.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党、政府和公众沟通的重要平台。

我们可以根据网络的优劣来划分这六点。

二、同模法:同品类的内容划分,包括跨域、跨行业、时间、空间等。

比如:1。广东“两头在外,中间加工”的制造业产业结构受损严重。2.广东只是一个制造业“作坊”,没有定价权,利润低。3.东莞存在工厂企业搬迁或倒闭的令人担忧的现象。4.中国制造业普遍缺乏创新能力。5.以粮油加工业为代表的中国加工业遭遇跨国公司的竞争和挑战,失去了本土市场。6.近年来,随着农资价格的大幅上涨,农民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导致耕地大面积抛荒,我国农民种粮意愿下降。7.发达国家把粮食作为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工具。

这7个点按行业划分,1-5是工业,6和7是农业。

三、用主体法,根据主体的要点分为个人、家庭、组织、学校、政府、社会、媒体等。

比如:1。出租车公司收取巨额利润。2.政府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3.出租车公司向上级部门隐瞒了出租车行业的现状。4.出租车司机缺乏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5.一些领导干部缺乏“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6.出租车公司与出租车司机签订霸王合同。7.政府对出租车公司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

按主体分,1,3,6是出租车公司,即企业;2、5指政府;司机是出租的个人。

内容处理完后,我们一般会把要点以总分的形式工整的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