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不连续文本?
“不连续文本”是指由逻辑和语感不严密的段落组成的阅读文本形式。不连续语篇作为一种语篇类型,具有语篇的基本特征,但在语言和结构的组合上又不同于其他语篇形式。一般包括图表、图文、目录、说明书、广告、地图、索引等。不连续文本也称为“间歇文本”。
不连续文本虽然在结构和语言上没有完整的故事,但比记叙文更能直观地表达编者所传达的基本信息,具有概括性强、醒目、简洁的特点。不连续文本能够简洁系统地呈现文本的关键信息,其阅读具有“短、精、快”的特点,可以大大缩短读者的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不连续文本”来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目前,图表越来越频繁地不断介入我们的生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增加阅读“不连续文本”的机会,构建合适的教学策略。学会从不连续的文本中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才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阅读能力。
扩展数据:
不连续的文字在生活中很常见。如数据表、图表、凭证、使用说明、广告、地图、列表、时间表、目录、索引、宣传口号、广告词、对联、短信、网帖、建议、辩论、颁奖、讲话、开场白、结束语、连词、推荐等。
不连续的文本便于提供值信息。以统计图表、票据、传单、证书等形式呈现的阅读材料。,不连续文本主要用于客观地解释某一事物或事件。因为作者没有加入自己的感情色彩和思维方式。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判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中国的“非连续文本”教育需要更多的关注。在国外,这方面的关注由来已久。在老师的指导下,外国小学生学会了看地图和说明书。在我国,2011版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非连续文本”这一术语,而“非连续文本”的教学和研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百度百科-不连续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