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文选(续1)

16、试谈李斯特保护幼稚产业理论(4)

积极意义:①保护幼稚产业理论把经济发展作为一个规律性的历史过程来研究,强调国家和民族在国际贸易中的长远利益,强调各国应根据本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对外贸易政策。

②认为国家生产力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建立高度发达的产业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因此对国内发展中的、有前途的遭遇国外强有力竞争的产业部门要采取适当的保护。

③强调保护的过渡性和选择性,强调贸易保护是实现发展产业和生产力目的的手段,本身不是目的,认为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保护会逐渐减少,最终走向自由贸易。

④对当时美国和德国的经济政策的形成影响很大。

缺陷:①对生产率的认识模糊,对影响生产率的因素分析也很混乱。

②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依据,扭曲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过程。

(3)保护对象的选择缺乏客观具体的标准。

17、简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理论的要点(4)

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利的国际分工。

(2)扩大人民的实际收入。

自由贸易可以防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

(4)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18.简述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表现。(4)

(1)大幅削减关税。

一、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范围内成员国大幅度降低关税。

b、欧洲* * *体(欧洲经济* * *体)实行关税同盟,在国内取消关税,在国外通过谈判达成关税减让协议,导致关税大幅下降。

c .通过实施普遍优惠制,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非歧视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

(2)降低价格或消除非关税壁垒。

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些国家不同程度地放宽了进口数量限制,扩大了进口自由化;外汇管制的放松或取消以及货币的自由兑换促进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19、简述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征(4)

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动者。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贸国。

(2)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战后贸易自由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3)战后的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强化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带有浓厚的政府干预色彩。

④各种区域性贸易集团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目的在于贸易自由化。

⑤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超过了它们与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区域经贸集团的内部自由化超过了集团的外部贸易自由化。不同商品的贸易自由化程度也不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超过农产品,机器设备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超过工业消费品。

⑥战后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20、简述贸易自由化评估的作用(4)

(1)战后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

(2)战后贸易自由化确立了各国贸易政策发展的大趋势。

(3)战后贸易自由化为国家贸易和经济以及通过协商和协调实现发展开创了先例。

21,简述管理贸易、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区别(4)

管理贸易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它是以国家经济利益协调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环境为主导,以协商谈判为轴心,综合干预、协调和管理国内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的贸易体制。

管理贸易不同于自由贸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竞争,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活动掺杂着许多人为干预因素。

管理贸易不同于保护贸易,保护贸易只关心国家的经济利益,而是管理

管理贸易就是寻求整体利益的平衡,同时兼顾贸易伙伴的经济利益,同时追求国内利益的转化。

22.简述实现管理交易的机制和途径(4)

①通过国际会议有意管理贸易。

(2)区域贸易集团通过条约、协定和建立超国家机构来管理区域贸易;(3)通过多边政府协定和组织管理参与方的贸易关系。

④通过特定商品协定和生产国组织,管理特定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

⑤通过标准化管理国际贸易行为、商品规格和质量。

⑥通过双边政府贸易协定或协议协调和管理双边贸易关系。

⑦各国政府应加强对贸易活动的宏观干预。

23、贸易政策评估管理简介(4)

①管理贸易是在战后贸易自由化大趋势和新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下的一种贸易制度。其目标是在自由贸易原则的基础上协调贸易关系,平等分享贸易利益,促进各方发展。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体制,它将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在:

纯粹的自由竞争让位于有组织的自由竞争或不完全的自由竞争。

②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将让位于管理贸易政策。

③国家间经济利益的联系性和包容性增强。

④一国的经济实力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主要筹码。

24.简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4)

(1)受保护商品不断增加。

②进口限制措施的重点从关税转向非关税。

a .非关税措施项目日益复杂。

b .非关税措施的使用正在扩大。

c .非关税措施的歧视性增长

③贸易保护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④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

25、简述垄断时期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4)

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相比,超级保护贸易政策有其自身的特点:

(1)不仅保护新生工业,而且保护国内发达或衰落的工业。

②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3)不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进攻性地扩大国外市场。

(4)不是保护代表先进力量的一般工业资产阶级,而是保护垄断资产阶级。

⑤保护政策的措施不仅包括关税和贸易条约,还包括其他各种奖励和限制进入的措施。

26.试述凯恩斯贸易保护理论的理论基础(4)

凯恩斯在批判传统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有效需求不足为基础,以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资本效率和弹性偏好三大基本定律为核心,以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为基础,建立了对外贸易与国内就业相结合的保护就业理论。他的追随者丰富和发展了凯恩斯主义观点,从宏观角度论证了对外贸易平衡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主张国家干预,实行奖励和限制进入的政策,最终形成了凯恩斯主义。

①投资乘数原理:认为一国投资量的变化与国民收入的变化之间存在客观的依赖关系。投资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往往是投资额的数倍,其倍数取决于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

②外贸乘数原理:一国出口和进口的波动会对国民收入的变化产生多重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会是出口和进口的数倍。

27.试述凯恩斯主义贸易保护理论(4)

凯恩斯保护贸易理论用于解释发达国家如何通过实施保护贸易政策,在国内实现充分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从而维持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

外贸乘数揭示了贸易额与一国宏观经济以及投资、储蓄等主要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一些内在规律。

(3)理论上,凯恩斯保护贸易理论并没有太多新意,它比其他理论更侧重于政策,即理论的实用性,这成为发达国家推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④该理论没有考虑国家间贸易政策的连锁反应。一国的奖励和限制必然会引起其他贸易伙伴的报复,长期来看会对一国的经济和贸易产生更严重的负面影响。

⑤外贸平衡对一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只有在世界进口总值增加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否则,通过降低出口价格来维持出口扩张的做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对国家经济增长有效。

28、简述发展中国家保护性贸易政策的特点(4)

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或模式可以概括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另一种是内向型发展战略。因此,围绕发展战略采取的贸易政策也可以分为两类:进口替代政策和出口导向政策。进口替代贸易政策是指为保证实现进口替代,达到保护、支持和促进国内产业发展的目的而采取的贸易政策。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通过鼓励出口来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29.简述普雷维什的保护理论(4)

普雷维什保护理论是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的理论基础。其理论主要分为“中心-外围理论”和“贸易条件恶化理论”两部分。

中心-外围理论:普雷维什把世界分为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即由发达国家组成的中心体系和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外围体系。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技术结构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外围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经济结构单一,因此在技术进步的利益分配上处于被动。

贸易条件恶化:普雷维什认为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正在恶化,外围国家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国民经济支柱,因此在与中心国家的贸易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基于上述分析,普雷维什认为,传统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只适用于中心国家,而不适用于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外围国家只有自主发展民族经济,在保护性贸易政策中实现工业化,才能摆脱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30.简述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基本论点及其最终结论(4)

(1)布朗德-斯潘塞“用补贴促进出口”的论点

(2)克鲁格曼“通过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论点

(3)“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外部经济效应”的论点

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上述论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核心是政府干预对外贸易,支持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是一国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获得资源次优配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