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分析一下为什么在幼儿园环境下打造的中大班美发沙龙主题活动区,两个孩子争着去理发?
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孩子才能获得经验和知识。
第一,创造良好的地区环境
新大纲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要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儿童的发展。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应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和儿童的年龄特点来安排。一切都要根据孩子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儿童应该是主人,成为地区的主人。如何安排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自由交谈的程度。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又要注意幼儿之间的互不干扰,让幼儿能够专心于某项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活动区的设置,就是利用好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通过师生的讨论,通过固定与灵活设置的结合,创造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自由选择的区域角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尽可能将活动分为静态区和动态区:一般在室内安排安静的区域,如语言区、艺术角、自理区;噪音比较大的活动安排在门边附近,比如建筑角,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另外,要让环境说话,让孩子与环境互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特定空间周围的墙壁来展示与班级主题相关的资料、照片或儿童艺术作品。比如,在组织“美食”主题活动时,我们会在教室的墙壁上装饰许多美味的食物物件(如薯片、糖果和饼干)。一些美食的图片也贴在一面墙上;把孩子画的棒棒糖放在工作包里;简而言之,在活动室里,所有可利用的空间都被利用了。根据季节和主题活动的变化,孩子们会积极配合老师布置周围的环境。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自由选择表达形式,在活动区盛装打扮。
二、活动区的材料准备充分,合理投放,促进孩子积极参与。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儿童活动的对象。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求的材料,能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让孩子在无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在准备、选择、提供操作资料的时候,是按照孩子的兴趣和发展水平来放进去的。
1.家园合作准备区域素材。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来自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表现的。材料越丰富,区域活动的形式越多样,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就会变得越聪明、越自信、越大胆。利用自然物和废旧材料成为丰富地域素材的良好形式,需要老师、家长和孩子在素材收集上相互配合。第一,充分利用自然物。在自然区域,有取之不尽的天然游戏素材。比如把小叶子粘贴成小动物,把叶子打印出来做成“书签”;捡起小石头和小树枝作为计算材料;小石子被染成飞棋子;树叶被用作雨伞、扇子、帽子、、、,孩子们在自由发挥中获得自由体验和创作乐趣,也增加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合作能力。二、巧用废旧物品,如老师或家里孩子带来的洗发水瓶子、化妆品瓶子,放在“理发店”里;方便面碗里种上葱和蒜;孩子们把以前穿过的小衣服拿来,变成了“娃娃装”;瓶盖做成串铃等。孩子参与制作,动手能力提高了,创新意识增强了,环保意识提高了,更喜欢玩地域活动。心怡和妈妈用矿泉水瓶做了一个“漂亮的娃娃”;佳佳和爸爸用牛奶盒做了几个“手机”;星男和妹妹用旧月历纸剪出“窗花”;豆豆和爷爷用各种广告纸折叠出“轮船”。家长的积极参与丰富了区域活动,他们的环保意识也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2、根据孩子对材料的兴趣。
教师所放材料的丰富程度可以直接影响儿童活动的质量,可以让儿童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活动区的素材要丰富多彩。但是,素材丰富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越滥越通用。孩子的注意力不稳定,过多的杂七杂八的材料可以吸引孩子投入活动,但也容易造成孩子注意力分散,眼花缭乱。一会儿,他们玩这个玩那个,只学会拿起一件东西——放一会儿——丢弃——换一件。显然,这与我们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放置材料时,要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要有针对性,加强材料放置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根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定期进行更换和补充。我们通常在开发一个区域游戏之前,会和孩子进行讨论,然后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兴趣、教育目标制定区域游戏的规则。比如在“奇妙的信件”主题中,孩子们一直对寄信和写信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我们创建了“邮局”的游戏区,我们还带领孩子们参观了邮局,了解了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我们和孩子讨论过游戏,满足孩子的需求。再比如,孩子对没玩过的玩具感兴趣,可以建议他们把玩具带到幼儿园,这样可以形成一个让孩子流连忘返的玩具区。
3.提供分层次、多样化的活动素材,满足不同孩子的发展需求。
一方面,根据班里孩子的不同需求和能力,尽可能提供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强的材料,吸引孩子主动探索。众所周知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是统一的。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甚至同龄的孩子能力也有差异,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的时候,一定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饱的孩子,也要考虑吃不饱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合适的环境中发展。比如,为了帮助孩子发展小肌肉,培养细致的操作能力,我在手工角设置了“玻璃球”的内容。练习用筷子夹玻璃球时,能力强的孩子可以选择放在瓶子里,能力弱的孩子可以选择放在盒子里。班里有个孩子因为先天原因动作发育很慢,我就在他旁边放了个勺子。他可以用勺子把玻璃球舀进盒子里。这样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合适的素材,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操作机会。在活动中,让操作能力强、完成快的孩子在完成这个活动后,选择第二个角的内容,既让操作时间慢的孩子,也减少了对操作快的孩子的消极等待现象,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感。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化的素材。比如小班主题“认识花”,可以提供画花、拓花、插花;中产阶级了解“树”,并提供叶片粘贴、叶脉标本、叶片变色等。
4.选择在活动时间内容易观察到变化的材料(理科区要特别注意)。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在考虑与主题活动“树”结合的同时,为科学区的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树叶变色”的小实验。活动开始时,五个孩子兴冲冲地走到科学区,把各种枝叶插在红、黑、蓝墨水里,然后仔细观察,可是等了一会儿,树叶还是没有变色。我在指导贴叶子的时候,发现理科区挺安静的,就赶紧过去问了一下。当我发现树叶变色需要一段时间时,我及时引导这5个孩子先去其他区域活动,活动结束时让孩子观察。活动结束后,我做了一个自我反思:像“树叶变色”这种需要长时间观察变化的小实验,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而不是在区域活动中观察。其他老师也同意并讨论说“尤其是在科学领域,我们应该选择并投入容易找到结果的活动材料。”
5.注意收集材料的安全和卫生。
收集的素材大多来自大自然和儿童。老师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卫生和安全,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农村的孩子很难收集废旧物品。一些瓶子、盒子和罐子是孩子们从路边捡来的。我们一定不能忽视里面的残留物。久而久之就会发霉,细菌很多。因此,老师一定要做好与孩子的卫生工作,将收集的瓶、盒、罐等物品洗净,在使用前放在阳光下暴晒,以免发生意外。
在孩子自己选择操作材料的时候,老师不仅要做孩子游戏的好伙伴和伙伴,更要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和参与游戏,才能从孩子的操作中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思维,产生新的课程,从而对接下来的材料传递有新的目标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