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复习资料(一)
论老子的文学价值。
1.可视化推理。即通过可以感知的有形事物,隐喻性地解释抽象的真理。
2.句子中押韵和韵律的结合。《老子》中的句子短小工整,有的整章押韵,有的零散。
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论语》多为短语录,文字隽永。
2.有些篇章可以通过言语和行为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从小到大,类比不断,推理一级一级。
2.简单、口语化的单词和句子。
简述《荀子》中推理的特点。
1.题目集中,逻辑严密,推理透彻精辟。
2.善于比喻,少用寓言的特点。《荀子》中的寓言很少,但他用来推理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简述《韩非子》中论证的特点及其寓言化特征。
1.清晰尖锐,冰冷陡峭,但极具分析性,组织良好,讨论透彻。揭露世界真相不加掩饰,能说出别人不敢说的话,言辞犀利。清晰尖锐,造成了作者散文冷峭的风格。
韩非子最有文学特色的是他的寓言。《万事皆有错》中有300多个寓言。如“买赠还珠”“狗恨酒酸”。
论《左传》的文学特征。
1.历史事件的文学剪裁和故事情节。比如《郑伯克段》就描写了春秋初期郑国皇室中兄弟和母亲之间残酷的皇位争夺战。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中,《左传》作者仅用了500多字,就把时间的起因、发展、终结描述得清清楚楚、绘声绘色。
2.刻画人物性格生动立体。如《晋朝公子之死》描述了经历了19年的流放,从一个渴望安逸的贵族公子,变成了一个胸怀宽广、胆识过人的政治家。
3.生动的场景描写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左传》以擅长写战争而闻名。它描写了春秋时期大大小小的许多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计划的叙述。
4.擅长写外交辞令,富于文采美。
论《战国策》的文学特征。
1.夸张雄辩的风格。比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争天下,气势磅礴。
2.把握对方心理,有说服力,以理服人。如《摸龙说昭皇后》
3.描写人物,外貌毕笑。比如《苏秦开始连横》就写苏秦的形象说秦王失败回国。回国后“老婆嫁不出去,嫂子不会做饭。”苏秦游说成功,“父母闻知,清宫清道,设饮,效果三里”。
4.画比喻,善用寓言。比喻“狡兔三窟”“扛柴火救火”“史密斯”“画蛇添足”“弓吓鸟”等寓言。
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征。
一.口才
A.抓住对方的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自觉地投入到自己设定的器官中,让对方心悦诚服。
B.气势充沛,是非分明。一旦将对方纳入其中,就会嚣张跋扈,步步逼近,不给对方争辩的机会。(举例:徐星)
2.善于用典型事例、比喻、寓言说理。
典型的事情,比如《齐衡金文》一章中齐宣王用羊换牛的事情。
比如为了解释“不能”和“不做”,就拿“泰山过北海”、“以其为长枝”。
寓言故事,如梁惠王、五十步笑百步、论丑孙、鼓励幼苗等,都很有名。
论庄子的寓言特征。(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幻想和神秘的想象,如“自由行”
2.人物的荒诞刻画,如《自由行》
3.细腻逼真的描写。
4.乐趣和嘲讽由此而生。如《秋水》
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简述《九歌》的艺术特色。
1.《九歌》中,屈原既写了神的超自然,也写了神的“人性”,神性与人性是统一的。如《向君》、《香夫人》等,表现了湘水诸神相爱相杀,追求却最终未能相见的曲折心境。描写神与神、神与人之间的爱情故事,让祭神的歌有了人情味。
2.描写神灵的活动和情绪,描写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氛围,是一种清新宁静的境界。
简述招魂的艺术特征。
1.结构精确而完美。按照方位和事物,层层描述呈现方式。
2.他擅长布局和描写。比如他写四面八方的恐怖,列举了很多可怕的东西,描绘了他们可怕的形象。
论楚辞产生的相关因素。
1.和楚生,楚歌有直接关系。就算不会唱楚辞,也要用“楚声”来读。楚辞的很多诗都有“乱”字,都是音乐的一部分,说明楚辞与楚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2.楚辞的产生与楚地民间的“巫歌”密切相关。宗教歌舞对楚辞有几个直接影响:
1.《九歌》是在民间祭祀音乐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2.在祭祀神灵的仪式中,巫师们装扮成不同的神,载歌载舞,宛如戏剧。这样神秘、浪漫、讲故事的歌舞,对楚辞的构思和表达都有影响。比如《离骚》写邪咸下凡神。
3.民间祭祀神灵的巫歌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或幻想,孕育了丰富的神话故事,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色。比如九歌里的鬼,离骚里的天。
3.《楚辞》中充满了对楚风景的描写,使用了地道的楚语。
4.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时期,在楚国诞生的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新诗体。
以上都说明楚辞确实是楚文化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论楚辞的文体特征。
1.诗化的风格、浮夸的编排、丰富的想象是楚辞的共同特点。比如《离骚》,充满了荒诞不经的想象,真情实感被反复表达。
2.从文体上看,楚辞与《诗经》相比,篇幅大大增加,句式以四字为主,而且篇幅不限,层次不齐。
3.就语言而言,楚辞中多使用楚语,楚地也出现了大量的方言词。此外,“xi”和“一些”作为虚词也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1.“美国政治”的理想和深厚的爱国情怀。屈原向往“前贤”治国,提出了“养才赋能,顺绳而不相当”的具体方略。
2.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嫉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贵族大臣攻击迫害屈原,但屈原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并努力追求。《离骚》写他上天堂,下人间寻求出路,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描述。批判精神在于他对光明理想的不懈追求,同时又直接揭露和批判黑暗,指责汉奸。
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征。
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征。
1.强烈的激情和梦幻般的想象力。《离骚》前半段,回望过去,回忆人生经历、理想和经历,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但那些以对比的方式描写和夸大自身优秀品质的诗,则具有奇思妙想的特点;到了后半段,对未来道路的探索更是激情澎湃,忠诚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的想象爆发得淋漓尽致。
2.纯洁、美丽、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清醒、纯洁、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强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义,展现了这首抒情诗的精神实质。
3.比兴手法的拓展。它将《诗经》的比喻发展为长诗中比喻的连用,也将《诗经》的单纯比喻与独立比喻结合起来。在《诗经》的基础上,以物传情、以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中国文学著名香草美人的借代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特征。全诗围绕诗人对祖国始终不渝的感情和追求崇高理想、死而无憾的精神展开。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探索理想的实现,虚写。
动词 (verb的缩写)形式和语言特征。它既采用了民歌的形式,又借鉴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子长度任意、韵散交替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部分,往往将诗人的思想活动设定为主客体之间的问答,安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音押韵比比皆是。
论《九辩》的艺术特色及其与《离骚》的思想艺术异同。
1.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如离骚。它虽有自己崇高的褒贬,揭露了时局的黑暗,但缺少了屈原的激昂情怀和追求理想无悔的精神。面对不公平的情况,他采取退缩的态度来保护自己,甚至对阿谀奉承心存感激。
2.就表现而言,《九辩》是楚辞的代表作。
A.他擅长布局和描写,在描写中营造出更和谐的意境。比如开头广为流传的文字,渲染的是秋风萧瑟,草木凋零,山川薄水,晴空万里。寒冷荒凉的秋景进一步加重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悲伤感。
B.细致入微的描述。倒下的树的枯枝,从树叶到树枝,从形状到颜色,都刻画得细腻真实。
C.《九辩》的措辞也非常值得称道。韵与粉交替,不分长短,高低不平,抑扬顿挫,变化多端。
第二部分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散文
总结《谏驱逐书》的主要特点。
1.《逐客书》集中论述了逐客令不利于秦国的统一。一是讲述了历史上柯卿辅佐秦国,富国强兵的事实,以此说明柯卿从未辜负秦国;其次,叙述了秦始皇重视外来好玩的东西而轻视柯卿的事实,论述了重人轻己的错误。最后,分析了纳客与逐客之间的利益关系,指出逐客不仅不利于秦国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险。结构紧密。
2.文章列举了许多事实,竭力传播,颇不落俗套。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品及特点。
贾谊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拒绝假设,自信而真诚。比如《公安策》开头就说:“我偷的只是情况,可以是一哭,二哭,三长一口气。”
二、文章修饰对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兵家修辞之神韵。比如《论积疏》就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品及特点。
1.务实中肯,理论透彻,善于分析,能言善辩。比如《论你的小米》就用有力的论据说明了以轻税劝农民勤劳,以金玉为代价重视小米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2.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有战国纵横家的气魄,修辞和谐,句式错落有致。比如《军事家笔谈》中关于“胜地形”的论述。
回复: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笔记
-
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历史散文。
本文论述了《史记》人物描写的艺术特点。
1.精致的剪裁和排列。
1.司马迁的裁人排人之法。《史记》的作者在自己的传记中把这个人物的主要经历和性格特征表现出来,以突出其主要特征,而其他的事件和性格特征则在别人的传记中描述。这种方法叫做“盘问”。比如《汉高祖年谱》,主要描写刘邦的起义,对人的认识和责任,正面展现一代开国皇帝的精气神。他性格中狡猾、残忍、无赖的一面,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都有所展现。“盘问”的运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也揭示了人物许多侧面的性格特征,使其在形象上有血有肉,完整无缺。
2.突出同传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人物的复杂性。比如《李将军传》,选取了四次战役作为全文的骨架,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李光的性格和遭遇。四场战役写出了李光的主要人格特征。
2.人物之间的对比。比如《项羽本纪》和《高祖列传》中,青春逼人的项羽与世故圆滑的刘邦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对待同一件事的态度是不同的: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他可以代替他!”刘邦说:“呵呵!君子当如是。”项羽的率真鲁莽,还有刘邦的认真,现在都能看出来。
3.突出人物在特定环境和场景下的特点。比如《项羽本纪》“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沉眼光,刘邦的狡猾奸诈,都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清晰地表现出来。
4.优秀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比如《李将军传》中关于杀巴的细节,就说明李广除了机智勇敢之外,也有消极的一面。《史记》还通过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独白、语言或作者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5.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个性。比如“他可以代替别人”的豪爽豪放,可想而知项羽的强硬直爽;“君子当如是”,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和狡诈。
第三章汉代辞赋
名词解释:骚体赋
以抒情为主,体系与先秦楚辞基本相同,如贾谊的《屈原赋》、《捕鸟》、《严戒》的《为时哀》、《淮南山召隐士》。
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的散文诗有三首:吊曲傅园、驼鸟赋、韩云赋和Xi赋。前三件是代表作品。
1.抒情言志、感情强烈是贾谊散文风格的重要特征。比如《悼念屈原》通过悼念屈原来表达自己旅途中的失意和才华的不足,感情极其强烈。
2.从艺术表现上看,贾谊的两部作品《屈原赋》和《生肖鸟》都比较直白,议论多于意象。《旱云颂》描写的是云旱的情况,也很有表现力。
简述开创大赋风格的梅成《七发》及其特点。
1.形容夸张的文笔。比如《曲江馆陶》就描写了江涛的风起云涌。
2.缺乏作者对自己的真实感受。整部作品没有抒情的句子,没有作者情感的表达。
3.词语和句子趋向于整洁、平行、复杂和华丽。
4.以主客问答的形式架构整篇文章。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进入汉代文坛。
简述以田字游魂赋为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田字幽魂赋》采用了设问难的文体和排列整齐的句式,这在楚辞中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更大的区别如下:
1.它已经失去了真情实感。这是它和楚辞的本质区别。
2.空间的极端平行。没有时间穿插《天子游猎》这首诗,只有空间的精心布局。
3.直接简单的描述是主要的表达方式。细节描写和夸张描写是《天子猎赋》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以宫廷园林中的狩猎和景物为主要描写对象。
4.措辞更加复杂和困难。
《田字幽魂赋》的上述特征表明,其根本特征不是抒情性写作,而是文学性和游戏性写作。
本文论述了杨雄达赋的创作特色。
1.拓展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
2.把笔触从京城移到其他郡县,从狩猎到描写市县繁华,如蜀都杜甫。
2.进一步强化大福《劝诫与讽刺》中的“劝导”色彩。杨雄的伟大诗歌几乎没有讽刺。比如《蜀都赋》中的同篇,夸蜀郡山川之雄伟,物产之丰富。
3.杨雄的大赋创作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篇幅相对缩短,描写对象集中。比如蜀都杜甫致力于蜀都的雄伟景观和丰富物产,甘泉和河东致力于皇帝的祭祀。其次是“以美为反讽”的思想表达。比如长阳赋把打猎说成训练。
本文论述了王宝《东晓赋》在咏物诗发展中的地位。
萧的《颂》抒怀。傅在写作上有重大贡献;
1.与之前的咏物诗相比,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作者从萧的处境出发,把自己的经历和情感完整地融入到对萧的描写中。
2.全文只描述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乐音的绘制,再到音乐用途的阐述,完整而集中。作者开创了音乐的全文写作。
3.《东晓赋》讴歌事物,融入作者强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本质区别。
论班固的《双城赋》
《两都赋》以“西客东主”的论辩结构自诩,描写了西方礼乐制度之美,表达了作者尊重礼制、拒绝形式之奢的思想。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双城赋》有了新的内涵。
1.在赋的主题和内容上,我们不再以狩猎、山川为中心,而是着重写京都,尤其是描写京都的概念。
第二,在杂文的布局上,摆脱了西汉大赋中“曲终雅正”的格局,大大加强了寓言劝导的篇幅。他在《杜东赋》中的角色充满了讽刺。《两都赋》避免了西汉大赋“劝一讽百”的弊端,明确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3.《都督府》的基本结构、描写夸张装饰的基本笔法、巨著的尺度,都有明显的模仿司法制度的痕迹。
本文论述了张衡在赋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出从大赋到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张衡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作家。
1.张衡的《二井赋》虽然在立意上基本模仿班固的《杜亮赋》,但有所发展。除了描绘狩猎、宫廷等。,还把商人、骑士、辩士、市井、百戏等市井百姓写进赋中,展现了都市生活的全貌。二井赋的规模、容量、篇幅也超过了班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代表作。
2.他的《归天赋》是东汉第一首抒情诗。傅抒发入世之感与烦闷,描写回归山水田园后的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作者的出世之愿。
3.《桂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优美流畅,没有夸张;表达臂膀和感情,个性鲜明。这些特点表明汉赋创作倾向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四章汉代诗歌
论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倾吐生活艰辛与流浪的诗歌,如《走到东门》,描写的是一个穷人因为对生活没有规划而陷入险境。《妇科病》写的是丈夫丧妻,独自带着两三个孩子生活。他甚至向亲戚朋友要钱给孩子买吃的。
2.反映人们厌战情绪的诗歌。比如从一个老步兵的角度来看,第十五次入伍暴露了战争的不人道。这个老兵,战斗了一辈子,老了终于可以回家了,可是家已经毁了!这首诗生动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3.嘲弄权贵。比如《鸡鸣》描写的是富人的高贵与奢华,颇具喜剧性。
4.描述爱情和婚姻。比如《江南》是一首极其优美的诗,用荷叶的谐音,在纯净美丽的景色中唱出了同样纯洁美好的爱情。邪恶是爱的誓言。
简而言之,汉代乐府民歌“悲喜交加,因事而起”,表现的是人民的切身之事,感情深厚。
论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特征。
1.叙事元素相对增加。
1.在叙事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之旅》中一个穷人与妻子的争吵过程,《妇科病之旅》中鳏夫向亲友乞讨。又如《尚墨桑》中秦罗敷与太守的对话,这是一个理想化的情节。
2.汉乐府民歌中写人物成功的是尚墨桑。写秦罗浮的美,先描写她的仪容仪表,再写路人看到罗浮的反应,写罗浮的美。总是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却把罗敷的美刻画的淋漓尽致。
2.韩乐府的民谣真挚,抒情性丰富,有说真话的作品,如《东门》;同时,他还善于用对比和描写的方法来表达情感。比如上协列举了五种不可能的自然现象。
三。形式和语言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五言为主,从杂言到五言,对五言诗的最终定型起了重要作用。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朴实无华,经常使用口语。虽然浅显平淡,但是很有表现力。
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1.《古诗十九首》最显著的特点是,言之有物。比如《再旅行》这首诗,从字面上看,没有难词。似乎意味着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但它的意义和情感极其丰富。首先。如果把“游子”理解为一个自称是游子的游子,这首诗可以看作是游子的话。游子思念妻子,妻子思念游子,两者的情感内涵不同,经历也不同。其次,这首诗表达的离别之情,是任何人都曾有过的情感体验。再次,诗看似明白现实,但每一句都能给读者留下自由联想的广阔空间。
说不完的话,说不完的意思的原因:
1.所表达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 * *;
2.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而暧昧。
3.使用比兴技术。
因此,它的特点是“话不尽,意不尽”。
2.简单自然,没有雕刻的痕迹。从情感上看,《古诗十九首》感情真挚,不矫揉造作;在艺术表现上,似乎它所有的写作术语都得心应手。比如《河上采芙蓉》,描写的是游子的思乡、乡愁之情。感情极其纯粹,没有杂质。
3.所描写的景物、情景都很合适,能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比如《亡灵节疏》,写的是时间的悲凉,四国的孤独情怀。
1.写出你出门所见:荒凉的坟墓,哀怨的白杨。
2.比兴手法的运用,比如《一路到牛郎星》,全诗讲的是牛郎织女的传说,但也融入了现实生活中流浪儿童的离别情怀。
3.用象征的手段营造和谐的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这首诗描写的是楼的美,歌的悲,人的孤独,其实是作者本人及其生存状态的象征。
4.语言简单自然,但极其简洁准确。比如《旅行再旅行》里“日子远了,日子也慢了”写相思就是憔悴。经常使用叠字,如《青青河边的草》和《牵牛星》。
论古诗十九首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流浪,无路可游。这19首诗基本都是流浪女的话。离别之情、人生的失意与无常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内容。
1.离别一个人的感情,表现为思乡,关心他人。
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江上采芙蓉》:“回首故里,长路漫漫其修远兮”。
2.乡愁的根源是思念家乡的亲人。比如《河上采芙蓉》写一个游子思念故乡的妻子,想采花寄相思。
2.思考女性的闺中所思所忧,展现其婉约复杂的心态。这些作品可能是游子们对女性的思考而创作的。《一路牛郎星》从早写到晚,想着女人无心织布,望着银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叹息和哭泣。可以想象她有多想念游子。
3.游客对生活条件的感受。
1.对宫闱停滞的挫败感,如“入车而言”
2.有一种世态炎凉的感觉,如“明月当空明”
3.人生短暂。
第四,也展现了汉末下层民众的一些生活观念。游官的失意,生活的失意,让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他们想摆脱名声的束缚。
5.古诗十九首作者玩物不倦。他们为了名声离开了家乡,但在经历了挫折和损失后,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在人生的所有价值取向中,他们更注重生存的价值。
总之,《古诗十九首》表达了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感情和思想,是“人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