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抗日精神构成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最英勇的民族解放战争。在中国* * *生产者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光辉旗帜下,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各族人民,同心同敌,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 * *生产者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卓越组织者和鼓舞者。在中国* * *产党的感召下,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抗日英雄,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救亡图存为主题、以自强、团结、牺牲、坚韧为基本内涵的伟大抗日精神。这种伟大的抗战精神,体现了这一时期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
团结一心,* * *共赴国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奋起抵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抵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已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中国* * *产党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中流砥柱,各党派搁置分歧,团结对外;各行各业团结一心,同仇敌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有“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叫儿子东征西战”的悲壮场面;在世界各地,在异国他乡,到处都有华侨积极行动的身影,比如“抵御外侮,拯救危亡,甘当后盾”。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精神。
不怕暴力,敢于牺牲。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殊死战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等。,割地赔款,饱受欺凌,积贫积弱;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强国,在军事、经济、政治组织上优势明显。面对强大残暴的侵略者,全国人民排除一切悲观主义和妥协投降论的干扰,坚定了抗战胜利的信念,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斗争。中国* * *生产党领导人民军队积极开辟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军英勇作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无数中华儿女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毁家解难,舍身忘死。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胜利的民族精神。
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从1931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东北开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历时十四年。从1937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开始,中国人民的民族抗战持续了八年。这一时期,抗日战争经历了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的过程;它经历了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最后到战略反攻的过程;它经历了从单打独斗到与世界反法西斯盟国携手共进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关于持久战的总战略方针,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全国人民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条战线上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地方和全国的抗战都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二战全面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虽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宝贵援助,但仍然十分艰难。特别是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以中国为资源和兵源,在政治上引诱和投降国民党政府的同时,加紧对中国的掠夺、压榨和控制,特别是对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长期清剿和残酷封锁。面对缺衣少食、枪枪缺药的艰难困苦,中国* * *生产党依靠群众,坚持边生产边战斗。中华优秀儿女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顽强抵抗日本侵略。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
维护正义和和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方主战场。二战爆发后的前三年,即1939、1940、1941,日军总兵力的83%、78%和69%被钉在中国战场上,有效遏制了其北入苏联的企图,大大削弱了其南入太平洋的力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粉碎了日本法西斯称霸世界的狂妄梦想,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整个抗日战争,中国伤亡3500多万,按1937的比例,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6000亿美元。中华民族为捍卫国际正义和人类尊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主持正义、维护和平的民族精神。
总之,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血与火中孕育和产生的,促进了划时代的民族觉醒、前所未有的民族团结和统一、强大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强,为中华民族夺取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维系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的血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诞生的抗战精神,极大地丰富和升华了中华民族精神。
抗战精神丰富和升华了爱国主义精神。一是突破了以往“忠君报国”思想的局限,注入了近代反对外侮、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精髓,形成了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准绳、以救亡图存、民族解放为目标的* * *民族意识。其次,突破了以往“闭关锁国”观念的束缚,把追求中华民族独立与维护世界和平正义统一起来,实现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有机结合。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是爱国者。”
抗战精神丰富和升华了英雄主义精神。首先,它突破了强调个人价值和作用的旧式英雄主义的局限,形成了人民是真正英雄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的英雄观。其次,摒弃了旧式英雄主义为统治者谋取私利的愚昧落后思想,形成了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英勇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
抗战精神丰富和升华了民族团结精神。一是突破了强调“华夷之辨”的大汉族主义的局限,“中华民族的多样性”成为* * *学问,中华民族意识空前觉醒。第二,中华民族空前团结。各民族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携手并肩,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已成为各兄弟民族的共同意志。
抗战精神丰富和升华了自强不息的精神。第一,在国难深重、基本物质保障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中华儿女不畏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形成了强烈的自强自立的民族意识。第二,面对生死考验,中华儿女自觉践行不妥协、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60年前,依靠伟大的抗日精神,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当前,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期,我们仍然需要认真继承和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第一,深刻理解抗战精神的核心价值。抗战精神的核心价值是爱国主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爱国主义的伟大胜利。60年前,正是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各个阶级、党派、兄弟、民族齐心协力,形成了日本帝国主义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今天,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迎接挑战、攻坚克难,必须把爱国主义作为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充分发挥其统一意志、振奋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的特殊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续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
第二,准确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时明确指出的,“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取决于历史条件”。60年前,面对民族危亡,“爱国行为”意味着“勇敢而坚决地走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战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鲜明特征是“热爱祖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全部力量是最大的光荣,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尊严和荣誉是最大的耻辱。”今天,我们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最重要的是:切记落后必挨打,发展必自强,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和意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牢记和平来之不易,和谐通向未来,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世界和平。
第三,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一样,也是一个历史范畴,要随着中国历史方位的变化而与时俱进。与60年前相比,我国的历史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显著增强。与此同时,狭隘民族主义甚至极端民族主义也在少数民族中滋生。我们要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加强对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既要充分肯定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又要有效防止狭隘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引导人们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历史和现实,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和尊严;以宽广的胸怀面向世界和未来,以开放的心态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真正做到“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