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考试常用术语汇总高中历史考试常用术语有哪些?

1,情况,情况

情境和条件都指情境。所以基本上是一样的,可以通用。例如,试描述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情况,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特点和影响。两者的区别在于,情境是动态的,情境是静态的。所以在问情况的时候,要着眼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2.简要描述、总结和概述

简述就是简单描述。但如果历史题的题目中出现“简述”二字,则表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简单的叙述性问题,如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内容。二是复合简答题,如简述明清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的措施及影响,三是综合记叙文题。如简述中国古代医学和药学的主要成就。

摘要是一种全面的叙述。如果历史题含有总结二字,那肯定是总结题。而在历史问答中,直接作为提示的总结题并不多,更多的是通过简要描述作为提示,有的甚至不使用提示。所以,判断一个问题是不是综合题,主要看是否把整个问题的意思概括为主解。总结题和简答题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从答案的内容来看,简答题只要求描述一件事,材料在课本上非常集中;总结题要求描述若干事物,材料分散在教材中。其次,从解题方法来看,简答题以总结叙述为主,采用详细总结法。虽然总结题也要总结,但它采用的是高度总结法;其主要解决方法是综合法。三、从以上两点决定了简答题属于普通题或基础题,而总结题属于综合题或提高题。

总结就是总结叙事的意义。概述和总结的意思基本相同。他们* * *的相似之处在于,都需要高度的概括来描述。比如总结了18401949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的兴衰,以及其前因后果。

3.评论、评价和评论

评论是批判性的叙述。

评价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包括是非、得失、好坏、好坏等。),尤其是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和地位。

评论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评论重在叙述,评价重在结论。高考评论(评价)题答案不要求面面俱到。关键是要准确深刻,精炼恰当。评论常用作问答中的提示。比如评论罗斯福新政。如评价反法西斯同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评论顾的八股观点等。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和评论有一个特殊的方法,这并不是多余的。

4.联系与结合

比如联系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到20世纪20年代英法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试结合19年五六十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这些事件在性质、联系、意义上是相似的。从字面上讲是与之相关的,但实际上是作为背景来说明或论证或阐述下面的问题。换句话说,要求连接(组合)的问题内容是次要的,后面要回答的问题才是主要答案。那么前者答不答呢?回答当然要简洁,但重点是以下几个问题。我们再看一个例子,会更清晰:结合13世纪到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分析英国议会和政党政治的演变。这个问题要求回答英国700年来的经济、阶级关系、议会和政党政治的变化,但前两方面是次要的,后两方面是主要的;同时,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的,两者是密切相关的,而不是不相关的。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虽然包括四个方面,但不可能一一列举四个方面的史实,必须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先描述前两个方面,再描述后两个方面,才能符合题目要求。

5.解释并指出

描述,其含义是相似的,也就是说,组合论是从什么材料中得出的(常注明此含义,如1995高考历史第22、24、30、32题);此外,解释中还包含了分析和阐述的意思(这个意思多用于回答问题,比如总结为什么这些局部战争没能遏制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94高考历史第43题最后一题(恩格斯)纠正了原来的结论是什么?相当于说了它显示的东西。即能得出什么结论?的含义。

6、反思,反思

反映主要表明它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不是现象,是本质。

例如,在以下19世纪中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这个题目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等史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历史走向的实质。

再比如,试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民族关系中有战争和分裂,也有民族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后者是主流。这种现象在刘英的诗歌中有所体现。这样的回答要经过几个回合的整理(不太可能直接得出结论)。如果考生不能理解这种想法,如何做出符合命题人意图的答案?

7.指出并引用

指出某一(或某一)历史事实或结论可以直接陈述;而cite(列举)是列举的性质,如果不限,一般应该列举(历史事实或结论)。比如指出65438+1970年之前世界上在政治领域有三次进步的历史潮流,并从中引用了两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只要简洁回答这个问题,有哪三种趋势,每种趋势举两个例子。但是,当年有些考生想到什么就解释什么的前因后果,最后却没能总结出什么趋势。真的是离题万里,而且是因为他们没有抓住解题的要领,尤其是没有理解题目的要求。

8.基本和根本

基本上是指大部分,整体或主体。

从根本上说,指的是根源、本质和内在的深层次。以原因为例,基本原因可以说是几个原因的总和(一些次要的或技术性的原因可以忽略),而根本的原则应该是追根溯源,挖掘深层次的原因。

比如1995高考历史中的14,1848法国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A项中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如果选取基本原因,再加上B项中七月王朝的极端腐败,激起了人们的强烈愤怒,C项中革命前的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使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得极其恶劣。

9.主要和简要

主要指几个中最重要的;简洁就是简洁,就是用概括的方式简明准确地表达主要部分。关键是抓住要点,否则简单但没必要;如果每件事都细致全面,那就不是主要的,而是复杂的。

比如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特点。这些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都有很多特点,大家可以用三五句话概括。这样精细化的水平,考生不容易达到,老师也不容易培养到这种程度!

10,现象,表现

现象和表现是指情况和历史事实。回答的时候要一一列举或者分成几个点来表达。注意组织,避免漫无边际。上面引用的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即要求回答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实。南朝和南宋时期,南方的经济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即要求回答经济发展的情况。

11,是什么,是什么,为什么,怎样?

什么是什么,指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现成的东西,我们不得不根据自己的分析和理解,任意编造或发明。例如,《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什么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它等同于什么是,不同的是句子结构颠倒,问题明显,回答时容易抓住中心,比如《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是相当于名词解释,侧重于需要回答一个事物或词语的定义或概念,条文没有第一种解释那么强。比如什么是明治维新?

为什么要问原因和目的?考生要依靠自己已有的历史知识,通过理解和分析,根据题型的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全面的回答。比如十月革命为什么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历史答题中,分析了议论文题经常作为提示的原因。

如何质疑代词,问为什么,性质,动作,情景,方式或情况等。出现在疑问句中间时,一般包括以下两种形式;一个是问为什么和经过;二是过程和结果,前者的几率居多。比如解放军是如何从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的?这就需要回答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和过程。再比如新航线是怎么开通的。这个问题是回答开辟新航线的过程和结果。

12,谁,多少

Who一般指人,也只指一个人。几个,一般指人或事的数量,例如,几个人(几个)、几件、几次等。

13,哪个,哪个

哪个是疑问词,哪个是复数,不止一个人是一样的。一般指哪个地名,比如西汉都城在哪里?历史题中,哪些常用在句中或句尾,只用于提问,一般不用回答总数。比如日本古今都进行了哪些重大改革?而且如果是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出现在一个问题中,不仅要回答数字,还要把每个数字所代表的具体事物的名称写清楚。比如世界近代史上有哪些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个应该由英美法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