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艺术有什么特点?
语言艺术的特征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语言为艺术媒介;文学活动和文学作品与语言和文字的特点密切相关。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语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符号系统。语言有许多特征,如象征性、概括性、灵性和表达的灵活性。语言的上述特征决定了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各种特征。
1,图像感知的间接性
所谓意象感知的间接性,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没有直接的现实性,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来间接感知。换句话说,只有当读者理解了某种语言的含义,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艺术想象和思维,才能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形象中所包含的思想意义。(文学语言→读者想象→文学形象)
歌德说:“造型艺术把形象呈现给眼睛,而诗歌把形象呈现给想象。”
2)文学形象的间接原因。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与语言的抽象性和象征性密切相关。文学作品用“文字”,即“语言的替代符号”来描述形象。语言符号虽然也有声音或文字载体,可以被人的感知所把握,但不能直接再现事物本身的形象,直接影响读者的视觉或听觉。读者必须理解符号的含义,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外文文学)。只有通过读词和理解语义,根据语言符号的暗示和刺激,产生想象和联想,唤起过去类似的经历,才能感受到作品中的形象。有了这个说法,读者至少应该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知道并掌握和理解这部作品所使用的语言;(2)有丰富的想象力;(3)有丰富的人生经历、经历和感受。因此,文学形象缺乏直觉,是非物质的,是一种间接的形象,只有诉诸想象才能感知和理解。
萨特说:“小说给人的不是事物,而是事物的象征。仅仅靠这些符号,也就是表示空性的文字,怎么能建立一个站得住脚的世界呢?”(关于文学,第18页).....号召读者自由想象。
3)文学感知的优缺点
缺点:阅读中的语言障碍和意象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尤其是外国文学);缺乏生动的形象和感官刺激削弱了文学的审美效果(特别是与造型艺术相比)
长处:语言和人物的语义内涵丰富,文学形象不稳定,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欣赏和再创造的心理空间和审美想象的世界。这一点在文学名著被改编成影视之后就能看出来。)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缺点和优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一个角度来看,它是
不足,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许是优越。语言文字作为人造符号,一方面具有抽象的符号性,但另一方面,作为人类的造物,它也具有某种语言的文化传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每一种语言都充满了历史事件、记忆和联想,因此语言文字的抽象符号形式中有着丰富的语义内涵,使我们能够从更多的方面揭示形象的丰富内容,从而与欣赏者产生联想。同时,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和不固定性也让读者根据作品的描述去感受形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自己的形象进行自由合理的想象,一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作品中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了读者再创造的积极性,融入了自己的个性色彩,使其获得了更高的审美愉悦。
2.反映生活的广阔性和动态性(这是作品的客观内容的特点,这是就创作而言的)。
所谓反映现实的广泛性和动态性,是指语言的灵活性,它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很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文学作品具有反映生活的广泛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参见莱辛的《拉奥孔》)
宽广是从空间的角度;动态是从时间的角度。
2)广泛和动态的性能:
一、故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受时间限制)的发展变化过程
与造型艺术相比,语言艺术受时间的限制更少。它可以自由地表达一切在时间中传承下来的动态事物,无论是人物情感的流动变化过程,还是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必要时都可以在语言作品(抒情作品或叙事作品)中具体、生动、细致地表现出来。比如水浒传。
二是活动空间的自由转换和多样变化(不受空间限制)
文学在描述空间事物时,可以快速变换视角和空间,可以灵活地描述从不同视角观察到的不同空间。比如王维的《钟南山》就改变了观点:远眺、近看、仰视、回望、仰视、俯视。诗中的空间也是不断变化的:山上,山下,山中,山外。
三、空间景物与情绪起伏的自由组合。(全方位显示)
比如《长恨歌》。
文学反映生活具有广泛性和动态性,这是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而言的。其实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任何时代的作家的认知能力总是有限的。所以文艺不能完全突破时空的界限。
3)语言艺术反映现实广阔性的原因:
文字在很多方面都是自由的、有表现力的。
高尔基:语言的表现力。不是蜂蜜,什么都能抓。
俄罗斯谜语:“不是蜂蜜,但可以粘在任何东西上。”"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东西没有名字,不能用语言表达."
3.表达情感的深刻性(这是作品主观内容的特点)
所谓情感的深刻表达,就是“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它与人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
切断关系;因此,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地表现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活动,表现作家的情感评价和人生思考,从而获得超越其他艺术的精神深度和哲学深度。
朗格纽斯:“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总是与表达它的语言密切相关。”
黑格尔:“诗歌的艺术是心灵的普遍艺术”,“心灵的最精神的表达。”(《美学》第一卷第112页)
2)文学作品表达精神世界和哲学情怀的方式:
第一,叙事作品
A.人物之间的对话,人物的独白。
B.叙述者的直接评论、论证和抒情。
第二,抒情作品。
A.这首诗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比如“读书如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哲理诗——文学艺术中的一个独特范畴。如:
靖西吴兴的杂诗
阮元、杜荀鹤
京西石险人慎,换四水抱城。
常年不闻翻车的人。散落成千条溪流,千家万户。
然而平流中无石,深处种稻。
总听说有下沉。种荷花不深不浅。
3)表达感情深刻的原因
文学的思想性根植于语言的思维性。
语言是人类因表达和表达的需要而创造的符号系统,用于反映客观现实和交流思想感情。
体系,它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P525)。语言和思维有同一性,即不可分割,同步运动。人的思维飞到哪里,语言就跟到哪里。因此,以语言为媒介手段的文学,不仅在反映生活的广阔性和动态性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自由,而且还能生动清晰地表达思想:既能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又能揭示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也能表现出人类深层的无意识流动。但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在用语言表达自己思考的结果时,往往会出现“言不达意”、“言不达意”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