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封感谢信考辨

启功曾写过一篇文章,以《春华阁帖》第九卷二十九帖和第三卷不孝帖为例,证明古代仿前代书法书往往只保留了完整的字,删去了不完整的字,造成了“古代书法帖中的晋人信札如此难以滑稽”的现象。其实这个在唐朝的文案里早就有了。比如,两封感谢信不仅内容不一致,而且至少包含三种不同的内容(引自彭励之《书信书法——从形式到艺术》)。

西川宁《悼杖年表考辨》也认为杖有杖(两行)、杖(两行)、左扁杖(一行)的三封、断简(西川宁《悼杖年表考辨》刊于中华书路)《感谢信二则》为唐代王羲之抄本。从手工碾压改为轴装。* * *十七行,前八行组成一个字母(“丧帖”),从第九行到第十三行,每个行为简化(“两个谢帖”),从第十四行到最后一行,又组成一个字母(“德谢帖”)。内藤干二介绍,“两封感谢信”使用的纸张类似于白色亚麻纸,纵向有条纹,采用双钩填墨法复制。帖上有朱温《历拓》三印,历拓为日本桓武王年号(公元782-805年)。在两封感谢信的第二行末尾,在“别”字的右边,有一个小字“真”。“甄”是梁朝的鉴赏家姚怀珍。

从《二谢》中“当”字的“虫蛀”痕迹,可见唐代双钩技术之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