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读了名著《晨花夕拾》和《骆驼祥子》

1.读完鲁迅先生的《百花争艳晨,从百草园到三潭映月》,我很享受字里行间不时流露的童真情怀,不禁看到了令人神往的自然画卷。

“油蝇在这里歌唱,蟋蟀在这里弹琴。翻着碎砖,有时遇到蜈蚣;而斑蝥,如果你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椎,它就会拍手,从你的眼睛后面喷出一股烟来……”

我读鲁迅充满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我读鲁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突然,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我钻进了百草园。他有昆虫相伴,采摘野花和果实,然后和玩伴一起抓鸟,但因为急躁,总是抓不到多少。他经常听保姆妈妈讲的故事,所以很害怕百草园里的红蛇。在《三潭印月》中,尽管游寿老师的严格教导,他仍然无法忍受学生心中的稚气。当他专心读书的时候,他没有发现他的学生们在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在用纸甲给指甲盖高质量的剧本,而鲁迅却在专心画画...

所有的感情都是那么的幼稚和难忘。

范爱农:从那时起,我就一直认为这个范爱农既怪异又可恶。...第二天艾农来到城里,戴着农民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过的。

鉴赏:我对比发现这两句话。第一句用了“母鸡”一词来表达鲁迅对范爱农的仇恨,而第二句用了“对农业的热爱”来表达鲁迅对范爱农的善意。文章开头写了范爱农有多恶心,埋伏了后来作家们对他的善意。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鲁迅和范爱农的友谊相比较而写。他为范爱农写了五首诗。

总评:文章开头,作者用普通朴实的语言描述了他曾经在茶馆认识范爱农,并首先表达了对他的恨,为后面的写作对他的亲切友好做了铺垫。欲扬先抑后的写作手法很到位,简单却凝练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鲁迅先生对亡国学生的同情和担当。

看了老舍的悲剧代表作《骆驼祥子》,第一感觉是理想与现实不符。祥子的梦寐以求的黄包车,终于在无数次的颠簸中破碎散落。的确,理想与现实的不一致,造就了无数的遗憾。有多少学生因为家庭原因不能进入理想的大学;有多少各个领域的人才因为内外原因无法进入各自的专业领域。梦想不是光靠幻想就能实现的,即使像祥子一样孜孜不倦的追求,最终也会破灭。可以说这是一个悲剧。同时,祥子最终的堕落也是与社会的堕落分不开的。有些人出身贫寒,所以为了自己的未来努力,却没有结果。造成这一切的是一个残酷的社会。在现实社会中,金钱似乎代表一切,什么知识大于金钱,简直就是“伪命题”。所以,想要在现实社会立足,充足的知识和良好的生活背景是必不可少的。相比之下,后一种因素所占的比重更大,才造成了那么多的遗憾,甚至悲剧。现实社会中的机遇也决定了理想的实现。法拉第小时候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一个偶然的机会,皇家学院的校长哈维结识了这个聪明好学的孩子,最终使法拉第成为了著名的电磁学家。日本著名商人松下幸之助(kūnosuke Matsushita)刚刚创业,曾经破产过一次,但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认识了世界著名的公司,让他走上了发迹之路。但这样的人毕竟只是少数。理想与现实并存,才能实现突破,才能创造历史。

同时,作者通过祥子反映出的关于性格变化的问题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祥子在生活的压力下渐渐堕落成了社会垃圾。如果环境不是那么差,祥子也不会这样。但事实是,即使在当今社会,这种事情也在不断发生。每天都有很多人被生活所迫,失去了原本的性格,变得和祥子一样。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如果祥子生活在现在的社会,情况一定不一样吧?但事实告诉我,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即使在当今社会,仍然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很多事情就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且这种问题似乎越来越多。大部分人和祥子一样,为了生活抛弃了自己的性格。人醒来后会发现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好继续走下去。所以,祥子成为后来的他,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其实祥子一开始也是在生活中挣扎,但是失败了。而他的失败就在于他没有坚持下来。如果他坚持下来了,那么事情就不会这样了。但是,事情没有如果。人生开始就没有如果,所以我们没有退路,所以我们不能退,所以我们只能前进,所以我们永远不要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