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性文本的逻辑顺序

说明文字的顺序主要取决于对象的特点,由于对象的特点不同,顺序也不同。常见的解释顺序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主要如下:

从一般到特殊

从一般到特殊。比如《中国石拱桥》先讲世界石拱桥的特点,再讲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此外,中国石拱桥的杰作——赵州桥和卢沟桥——使读者由浅入深,从一般外观到具体了解中国石拱桥。

从具体到抽象

从具体到抽象。例如,为了说明天气是根据云的变化来预测的这一抽象真理,论文首先描述了各种云的形态特征及其厚度和位置的变化,从而解释了云的形态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从小学到中学

从小学到中学。比如苏州园林,先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全面阐述苏州园林的异同,然后用较多的笔墨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苏州园林的具体特点,再用简洁的语言指出苏州园林的细节特点,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进行阐述。

从抽象到本质

从抽象到本质。人们往往从表象认识事物,从表面到内在去了解事物的本质。比如《死海不死》首先陈述了“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所以不用担心会淹死”,然后用两千年前罗马统帅帝都入侵耶路撒冷并处决囚犯的传说来形象地说明死海是有浮力的,然后正文又因为死海的盐度很高而对浮力做了科学的解释。

从原因到结果

从原因到结果。进军沙漠首先说明了沙漠对人类的严重危害,揭示了进军沙漠的原因,然后介绍了人类进军沙漠的方法和成果。这种解释顺序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们的阅读习惯,使得文章很有逻辑性。

从概念到应用

从概念到应用。比如《统筹法》开篇就定义:“统筹法是安排工作过程的数学方法。”接着指出了其实用范围的普遍性,然后重点介绍了总体规划方法的应用。这种先概念后应用,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也是一种逻辑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