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练习与答案

一、填空

1.《物权法》规定:“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的物权,自继承或者受遗赠时发生效力。”

2.《物权法》规定,物权的取得和行使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3.《物权法》规定,所有权人有权在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上设立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用益物权人和担保物权人应当依法行使权利,不得损害所有权人的权益。

4.物权法规定,依法给予单位和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房屋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5.物权法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都是乡镇农民集体所有,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

6.《物权法》规定,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执行。

7.根据《物权法》规定,一个人可以通过股份转让其在不动产或者动产中的份额。其他* * *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

8.《物权法》规定,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他(无权)请求支付保管遗失物等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9.《物权法》规定,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未就抵押权的实现达成协议的,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或者变卖抵押物。

10.《物权法》规定,质权人有妥善保管质押财产的义务;因保管不善造成质押财产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11.《物权法》规定,质押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后,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出质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12.《物权法》规定,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出质后,出质人(不得)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但经出质人和质权人协商同意的除外。

判断正误(如果你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请在问题后打“√”,否则打“×”)

1.独立于其他权利而存在的物权主要是财产权,如所有权、地役权、抵押权、典权等。×

2.典当行还应承担典当行存续期间因不可抗力导致典当行全部或部分损失的风险。√

3.善意占有属于合法占有。×

4.通过善意取得制度取得物权属于物权取得的原始方式。√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宣告自然人死亡至少需要三个月。√

6.提存期间,债务标的物毁损、灭失的,寄存人和债务人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7.根据被违反的法律关系的不同性质,《民法通则》将民事责任分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

8.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9.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哄抢、私分或者破坏。√

10.质押存续期间,质权人未经出质人同意使用或者处分质押财产,造成质权人损害的,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

11.以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

12.同一动产上已设定抵押权或者质权,该动产被留置的,留置权人有优先受偿权。√

13.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可以留置债务人已经合法占有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

14.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出质后,出质人不得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但经出质人和质权人协商同意的除外。√

15.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占有人占有的,债权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及其孳息,但应当支付善意占有人为维护不动产或者动产所支出的必要费用。√

16.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的决定对业主不具有约束力。×

17.筹集和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维修资金,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一以上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一以上的业主同意。×

18.在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首先满足业主的需求。√

19.房地产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所称的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物的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权。√

三、选择题

1.甲方购买乙方二手车,双方未办理过户手续。甲方付车款后,将车开到汽车空调配件经销部C处,购买并安装汽车空调配件。安装付款后,甲方开车离开。途中,由于空调泵线圈短路导致电源线起火,汽车被彻底烧毁。经有关部门认定,C作为汽车空调提供商,对火灾负有间接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甲乙双方的买卖合同未生效,原因是双方未办理车辆过户手续。

B.甲方取得汽车的所有权,因为动产所有权的转移自交付时生效。

C.甲方不能向丙方索赔,因为它不是该车的所有人。

d .甲方不能向丙方主张损害赔偿,因为汽车的过户没有登记,不能对抗第三人。

2.赵孤身一人,因外出打工,将一件祖传古董交给邻居钱。钱某因结婚用钱,谎称古董是自己的,以10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古董收藏家孙谋。因资金周转需要,孙向李借款2万元。双方同意把这件古董扣留给李。如果孙到期不赎回,古董将归李所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钱与孙之间的古玩买卖合同无效。

B.孙取得了这件古董的所有权。

C.李私藏古玩属于非法占有。

D.直接要求李归还古董。

3.王甲给侄女王毅写信,说要给5000块钱,王毅回信表示接受,但这笔钱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实际支付。王毅和李冰登记结婚后,在婚后第六个月收到王的5000美元礼金。这笔钱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一)

A.属于王毅的婚前个人财产

B.王毅和李冰夫妻的财产是一样的。

C.婚前取得,但属于两个人。

D.是婚后获得的,属于两个人。

4.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不能作为抵押标的的财产是(B)

A.在建房屋

B.大学的教学楼

C.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

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5.a和B是邻居,两栋房子之间的距离是5.8米。a翻翻房子,准备在原有宅基地上建两栋9.22层的楼房,然后找B协商。B说按照农村习俗,前屋不能高于后屋,他家房子4.8米,所以B不能盖过头。a认为,谁也无权干涉在自己的宅基地上盖房子,想盖多高就盖多高。于是,趁着B出去做生意,强行让超建把房子建好。据科学计算,由于A的超建,B家的整个窗户在冬天有近两个月不能被阳光照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建房属于合法行使其宅基地使用权,乙无权干涉。

B.甲与乙形成地役权法律关系。

C.b有权要求A停止侵权行为,排除妨碍。

D.A .违反乡规民约的行为无效。

6.甲和乙是邻居。甲靠着乙的墙搭了个棚子,然后甲离家出走了三年。第二个看见棚子坏了,而且紧挨着他自己的墙,于是他把它修好,放了些东西进去。a回来也没说什么。后来A要盖房子,就让B把东西搬出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不能因为诉讼时效已过而要求乙搬出棚内的东西。

B.甲可以要求乙把棚子里的东西搬出去,因为诉讼时效还没过。

c甲可以随时要求乙搬出棚子里的东西,与诉讼时效无关。

D.乙对棚子的使用构成了占有权,因为甲知道但没有明确反对。

7.甲把一件旧外套藏在家里的垃圾堆里,里面有5000元,被拾荒者乙捡到,发现了这笔钱。A闻讯后去B家要钱,未果。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a已经抛弃了衣服和钱。

B.b根据先占原则得到了衣服和钱。

C.钱是隐藏物,乙方因发现而获得。

D.b应该把钱还给A,只留衣服。

8.甲方将一辆汽车以35000元的价格抵押给乙方,甲方继续使用。如果甲方在驾驶过程中意外撞车,造成严重损坏,甲方应(d)

a仍然用受损的汽车作为抵押。

抵押关系终止。

抵押关系终止。

d抵押关系仍然存在,甲方以价值35000元的财产置换原车作为抵押。

9.绝对权利的主要特征是(b)

a享有绝对的权利,不受任何干涉。

b .义务人是不特定人,其权利的实现通常不需要义务人的积极配合。

C.与相对权利相比,它对于权利主体更为重要。

D.直接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物品的权利

10.权利质押的客体可以是(a)。

A.债权、汇票、存单和股票

B.支票、存款单、名誉权和专利权

C.商标权、仓单、债券和荣誉权

D.汇票、提单、本票和继承权

11.a在一家服装店加工一套衣服。在取衣服时,如果你身上没有足够的钱支付加工费,要求服装店留下一枚金戒指,并同意在支付加工费后取回,那么服装店将享受(b)戒指。

A.处分权b .质权c .抵押权d .留置权

12.某中学向银行贷款维修教育设施,银行要求学校提供担保。学校以自有财产设立了抵押。以下哪些房产可以抵押?(三)

A.学校的办公楼b .学校的操场

C.这所学校的汽车d .与亲学校发生纠纷的财产。

13.***有人对* * *关系的性质有争议,无法查明是* * *还是* * *与* * *的关系。有时候,应该假设为(b)。

A.***有B.***有和* * *一样。

C.d .公有制

14.王找到了李丢失的钱包。当李向王索要时,王拒绝归还。他们之间形成的债权关系是(b)

A.合同债务b .不当得利债务

C.无因管理之债d .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之债

四、简答题

1.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答:不当得利有四个要件:

1)一方获得利益。

2)对方遭受损失。

3)得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4)没有法律依据

2.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答:无因管理有三个要件:

1)为他人管理事务。

2)指为他人谋取利益。

3)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

3.我国《物权法》确立了哪些物权制度?

答案:1)所有权2)用益物权3)担保权4)占有。

4.我国物权法的调整范围是什么?

答:首先,我国物权法调整的是所有权关系。

第二,我国物权法调整对象的利用关系。

5.物权法定原则的内容有哪些?

答:1)产权类型合法;2)产权内容合法。

6.什么是交付?交付生效的条件是什么?

答:我国物权法所说的交付,是指直接占有物的转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指一方民事权利主体根据法律行为的要求,将对物的直接占有转移给另一方。

交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生效:一是必须有占有的转移;第二,必须交付占有权。

7.用益物权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答案:1)用益物权具有效用。

2)用益物权是独立的。

3)用益物权具有占有权。

4)用益物权是用益物权的一种。

8.* * *和* * *和* * *有什么区别?

答:有两种不同的* * *你,即* *你和* *你,区别如下:

1)成立原因不同。

2)权利的享受不同

3)处罚上应该有所区别。

4)不同的分段限制

5)***物业管理的区别。

6)持续时间不同

7)对抗第三方的权利不同。

8)不同的主题

动词 (verb的缩写)论文问题

1.什么是征地?土地征用有什么特点?

答:我国《物权法》第四十二条第1款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单位和个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

土地征用有以下显著特点:

1)行为者就是国家。土地征收的主体是特定的,只能是国家。之所以是国家,是因为征收权是在“主权至上”的基础上行使的,只有国家才能行使;二是因为“为了公众* * *”的利益是土地征收的唯一理由,国家是唯一合适的公共利益代表。

2)行为本身具有强制性。土地征收是国家根据法律的规定实施的法律行为,具有明显的强制性。表现在,土地征收是未经原土地所有者同意的国家意志的单方面表现。作为原土地所有者,必须服从国家的征地决定,支持和配合国家的征地行为,不得拒绝和阻挠,更不能无理取闹,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3)赔偿。土地征用仍然是有偿法律行为。它表现在国家必须根据法律的规定对原土地所有者进行补偿。

4)实施行为的原因是为了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土地征收的法理基础是公共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公共利益的需要。因此,“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成为国家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的唯一理由。

2.* * *和* *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答:我国《物权法》第九十五条规定:“* * *与* * *有相同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所有权* * *。”由此可见,* * *与* *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基于同一关系,对同一事物无任何份额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 * *与* * * *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和**行无***份额。在* * *与* * *的关系存续期间,部分* * *与* * *的人不能确定* * *与* * *的财产份额,只有在* * *终止与* * * *的财产分割后,才能确定各* * *的份额。因此,在* * *与* *的关系中,各* * *的份额只是潜在份额,部分* * *人在* * *存续期间擅自分割份额、处分* * *财产,一般应认定为无效。

2)***和**是基于一定的***关系。这种血缘关系通常由法律直接规定,主要是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如夫妻关系、家庭关系等。* * *同样的关系也可能产生于当事方的合同协议,如合伙合同。没有* * *同关系这个前提,* * *同* * *就没有基础。如果失去了* * *同* * *的关系,* * *同* * *必然会解体。如果夫妻离婚,必须和* * * *分割财产。

3)***部分人与* * * *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所有* * *人对* * *物享有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在合伙企业中,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合伙人可以按照一定的份额享有表决权,但是在这种合伙企业存续期间,不能要求分割财产。

3.探讨* * *侵权行为的特征。

答:* *侵权行为是指两个以上行为人因* * * *的过错对他人合法权益的损害承担连带责任的侵权行为。教唆或者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教唆者和实施者构成同一侵权人。《民法通则》第130条规定:“二人以上* * *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负连带责任”。据此,* * *侵权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多个主题。* * *同一侵权行为区别于个人侵权行为的主要特征是其主体构成的多元性。多数意味着同一侵权行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施者。单独侵权行为的行为人是一个人。

2)同性的错。* * *同性恋是指特殊侵权行为的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相同的过错,即行为人对损害后果的发生具有相同的故意或过错。

3)结果的同一性。同一性是指几个加害人的侵害所造成的不可分割的损害结果。也就是说,几个行为人的侵权行为只有一个损害后果,每个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连带责任。连带是指* * *与侵权人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受害人有权要求任何一个或几个加害人承担全部损害赔偿责任,任何加害人都有义务对受害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任何一个或几个加害人向受害人清偿全部责任后,免除其他加害人对受害人的民事责任。承担的责任超过其份额的罪犯有权向其他罪犯追偿。* * *在同一侵权行为中,行为人之间的责任分配通常以各自的过错程度和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