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家公务员面试考题回顾:1 6月18真题2

3.国企人才流失严重,人事局要你做相关调查。你是怎么组织的?

分析:首先我觉得这个话题不仅仅是一个活动组织话题,更是一个时事热点话题。因为近年来,“国企人才流失严重”一直是国人关注的焦点,如何留住国企人才成为摆在政府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国企人才流失严重”的原因,而在题目中要求考生组织一次调查就是了解原因的重要一步。

对于调查,首先要明确需要在问卷中列出的调查内容:

1.有哪些国企需要调查?

2.被调查国企人才流失的人数、职称、学历等相关信息。

3.过去被调查国企人才流失的收入及相关福利。

4.被调查国企人才流失的具体去向以及离职后在新岗位上的相关待遇。

(注:通过第四、三点,可以具体了解人才流失的利益来源。)

此外,从调查的程序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要做好相关规划。

二、制定方案后向领导汇报情况,征得领导同意后实施。

第三,制定相关表格,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开展相关调查。

第四,到被调查的国有企业了解情况,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

五、统计相关数据和信息,形成调查报告,提交领导审阅。

六、如果领导同意,可以公布调查结果。

参考答案:如果人事局让我做一个“国企人才流失严重”的调查,我会这样组织:

1.根据调查的有关情况,做好调查项目的“立项”工作,形成关于调查的计划。

2.将完成的计划上报上级主管领导,经上级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

3、确定调查的相关内容。内容可以包括“需要调查哪些国企”、“被调查国企流失人才的数量、职称、学历”、“被调查国企过去流失人才的收入及相关福利”、“被调查国企流失人才离职后在新岗位的具体去向及相关待遇”等一系列内容。

4.根据计划要求,安排相关人员分阶段、分步骤开展调查。

5.到被调查的国有企业了解情况,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同时,尽量通过人事档案等材料联系“国企流失人才”,了解其辞职的具体原因,并做好相关记录。

6.对相关数据、信息和调查记录进行统计,最终形成调查报告,提交主管领导审核。

7.经领导同意,调查结果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4.你给中层干部上了一堂理论课,突然班里一个领导提出你的培训太理论化,不切实际。这时候你会怎么解决?

分析:首先请注意这里的“身份问题”。首先,作为被调查者,他们的虚拟身份是“老师”、“中层干部”和“告诉被调查者他们的培训太理论化”的“领导”。从这个身份层次来看,其实回答者的虚拟身份要高于其他同学(不管是不是领导),所以没有必要用过去回答面试问题时常用的“下属”对“上级”的语气来回应课堂上遇到的“领导质疑”。这是一种语气上的定位。当然,作为一个“答案”,如果你能以“温和”的语气和态度处理任何“问题”,无疑会更受面试官青睐。

其次,请分析如何回应“培训过于理论化”的质疑。首先要抓住“给中层干部上理论课”这个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既然是“理论课”,必然以理论讲解为主,这是客观因素。同时,从主观上来说,作为被调查者,也要适当“反思”。毕竟在讲解理论课的过程中可以穿插很多例子来辅助讲解。所以回答者要从两种可能来分析。第一,如果他是一个“理论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利用相关的例子,那么他就需要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的理论。第二,如果你是“理论老师”,你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相关事例进行教学。但是,由于“相关问题的例子太少”或者“理论确实很抽象”(即使用例子作为辅助教学,学生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如果是因为这两个因素,那么你作为“老师”就应该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和教学方法,告诉学生“教学论”必然会涉及到无聊。

参考答案:如果我给中层干部上一堂理论课,突然班里有领导提出我的培训太理论化,不切实际。此时,我会这样解决它:

首先我会告诉各位领导,作为一门理论课,难免会涉及到很多枯燥的理论,但是请大家理解:一方面,理论虽然“枯燥”,但是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二是因为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老师也不例外,所以老师讲课必然会有很多不足之处。请理解他们,欢迎同学们提出任何意见。

第二,我会反思自己的教学中是否存在“过于理论训练”和“理论与实践结合不佳”的问题。这里可能有两种情况:第一,如果我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利用相关的例子,那么我就需要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的理论。第二,如果我在课堂上已经充分利用了相关的例子进行教学,但是因为“相关问题的例子太少”或者“理论确实很抽象”(即使有例子作为辅助教学,也不能很好的被学生理解),如果是因为这两个因素,那么作为“老师”,我会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和教学方法,告诉学生“教学论”必然会涉及到枯燥的理论,所以请理解。

5.如果你是一个新人,你知道一个办公软件比你公司现在用的更先进,你会怎么做?

解析:首先请注意本题中的“虚拟身份”——“新人”。无论是从传统的角度,还是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单位的“新人”,坚持“少说多做”的原则其实应该更合适,初来乍到就对单位的事务“指手画脚”是不合适的。这其实也是这个题目的难点。因为这里面存在一个两难的问题,如果你想做一个合格的、负责任的单位工作人员,发现单位有“缺点”就要承担“告知”和“纠正”的义务。但是,如果一开始就这样做,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认为你是一个“心胸太大”而不“平和”的“新人”,这种误解有时会极大地影响“人际关系”或“人缘”在“单位”中的地位

那么如何应对这种“两难”的选择呢?建议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把握时机,到单位后经过一段时间,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后,再提出自己在这方面的见解,然后形成有理有据的书面文件。这样一来,首先在时间上有一个“缓冲”,让同事对“新人”有一个适应过程。同时,在充分了解之后,他们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至少让同事觉得你是一个“做事的人”,而不是借机“表现自己”。二是多思考反馈的方式和对象。反馈的方式应该采用更平和的语气,以征求意见的方式反馈自己的意见,而不是以“指导别人做事”的态度和语气表达和反馈。反馈的对象应该是你的直接主管,汇报情况后听从领导的指示会更安全。

参考答案:如果我是新人,我知道某个办公软件比我现在公司用的要高级,我会这样处理:

首先,我觉得作为一个新人,刚到单位就对单位的事务发表太多意见是不合适的。毕竟我在单位时间短,不熟悉情况。我会先了解一下单位的情况,然后找个机会把我的意见汇报给领导。

其次,我会对单位的办公软件进行详细的调查,获取足够的信息和资料。然后经过认真分析,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形成书面报告向领导汇报。

第三,我只向我的直接主管汇报。我认为在行政工作中“越级汇报”是不合适的。如果确实需要向上级汇报,我会让我的直接主管将我的书面报告转发给上级审阅。最后,关于这件事的最终方案,我会尊重和执行上级领导的决议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