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首《天山一五月雪》的翻译与赏析
五月的山依然满是雪,只有寒冷,草看不到草。
只有在笛子《折柳》中才能想象到春天,但现实中从未见过春天。
士兵们白天在金鼓里与敌人作战,晚上睡在马鞍上。
我希望挂在腰间的剑,能迅速平定边境,为国效力。
《夏塞六首》古诗赏析(上)
郭懋潜的《乐府诗》(卷九十二)收录于《新乐府词》,多反映边塞士兵的戍守生活。李白的《夏塞六首》是一组诗,或写边塞的严寒环境,或写杀敌报国的将士的忠诚勇敢,或写功成不赏的将士的愤懑,或写离别的夫妻的相思,歌颂了边塞将士历尽艰辛,戍边报国的奉献精神。这是一组充满爱国主义光辉的诗歌。
这首诗是六组诗中的第一首。
前四句落笔就怪了:“天山五月下雪,没有花,只有冷。我闻笛声柳,未见春色。”“怒则不缚”(沈德潜《谈诗》),极力渲染边塞的寒冷景象,突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隐藏着战士们对寒冷的憎恶和对春天的热切期盼。农历五月,内地已是盛夏,但塞外的天山依然白雪皑皑,没有花没有草,只有雪和冷。诗人选择“五月”来形容天山的寒冷,其他季节的寒冷不言而喻。一句“没有花,只有冷”承上启下,暗暗挑逗着战士们对春天的期待。
“我闻笛中柳,未曾见春色”这句话指出,塞上无春,柳只能在笛中感受,而边塞在现实生活中是看不见的。“折柳”是“折柳”的省名,属于汉乐府古乐,表达怨愤之苦。这句话表面上是闻笛声,实际上是用笛声来抒情,暗指“羌笛何必怨柳,未到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夜听笛中柳,谁不起思乡”(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声》),其怨情耐人寻味。
五六句话,继承之前的意思,写战斗生活的艰辛和紧张。古代军队以金鼓之声为指挥,控制进退。这里的“肖战随金鼓”,渲染的是白天士兵拼死一搏、冲锋陷阵的场景。气氛豪迈豪迈。“夜眠抱玉鞍”说的是士兵们晚上仍然抱着玉鞍躺着,表现出他们时刻准备战斗的高度警惕性。这个联赛以整齐的对抗揭示了战斗的频繁和残酷,生动地描绘了士兵们紧张而艰苦的战斗场面。
心结是“愿腰插一剑,直斩楼兰”,声音铿锵有力,喷薄而出。楼兰,西域名,位于新疆罗布泊西部,地处西域通道上。这里的“楼兰”指的是楼兰王。据《汉赋解子传》记载,楼兰王贪财,多次拦杀途经西域的汉使。霍光将军派平乐监傅介子去斩杀楼兰王。在这里借用这个代号,来表达军人愿意誓死奋战,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悲壮情怀。“甘当”和“直当”都是一口气,更加深了大度的魅力。
诗的前四句,写的是边塞环境的艰苦,隐含着怨恨;最后四句话,有力地写出了军人誓死保卫国家,奋力杀敌的英雄气概。在立功报国与思乡辛酸的矛盾中,歌颂了承诺国家的军人的崇高精神,从而使全诗显得真实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