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标点符号使用问题和20个病句修改问题谢谢└ (O) ┘
《出埃及记》2:你的行为不是中国。(“中国”是名词,用作动词。可以改成‘不是中国人的行为’。")
2动词误用
《出埃及记》1: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啊!(“感动”是动词,用作形容词。可改为“感人”)
《出埃及记》2:思维这个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用”是动词,这里用起来比较繁琐,可以去掉。)
3形容词的误用
《出埃及记》1:他简单的一句话,突然让我的心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沉重。(“沉重”是形容词,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重感”)。
《出埃及记》2:这本书。精装版和普及版的定价差距超过一半。(“悬殊”是个形容词。这被用作动词。可以改成“相位差”。)
4量词的误用
例1:早上。他吃了两个馒头和一碗粥。(“二”应改为“二”)。
《出埃及记》2:在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们两个人又亲自一起交流了经验。(“二”应改为“二”)
《出埃及记》3:收音机的价格一再下降,有些甚至翻了一番。(将“加倍”改为50%等。)
例4:小山庄赵家坡,自己建了一个近10万立方米水的水库。(酌情删除“近”与“多”的矛盾)
《出埃及记》5:经过努力,他在期末考试中所有六科的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酌情删除“一般”与“以上”的矛盾)
例6:我们手术的治愈率从80%提高到了93%。(“了”应改为“至”)
《出埃及记》7:他汗流浃背的工作布帽子和半新的自制黄布外套已经湿透了。(量词“体”可以修饰“黄布袄”,但不能修饰“单帽”,所以“体”应改为“顶”,“半新”前加“那件”)
5代词指代不明
《出埃及记》1:在我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有了很大的进步。因为老师对自己要求严格。“自我”指的是老师还是“我”,不得而知。根据上下文,“自我”可改为“我”)
《出埃及记》他说:在老同学聚会的那天,张青和王杰一见面就问:“你还认识他吗?”?”(“他”是指张青还是王捷?可以改成“张青”)。
6副词误用
例1:新政委和老政委一样,更为战士着想。(“更”与上下文不符,应删除)
《出埃及记》他在工作中犯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然的。(“偶尔”是副词,不能作为魏语,故误用为形容词,应改为“偶然”)
7不当介词
例1:为什么相关部门至今没有重视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因”误用,应删除)
《出埃及记》2:我对美学感兴趣。(“关于误用,应改为“对”或“对”)
《出埃及记》3:有些人看问题的方式是错误的。(“On”和“On”是多余的,会导致语法错误。应删除)
8助词的误用
广东农村正掀起科学种田的新高潮。(应酌情删除“积极”与“消极”的矛盾)
《出埃及记》2:一起用的词在内容上不能重复,否则。会犯画蛇添足的错误。(“会”和“了”是矛盾的。“了”应删除)
《出埃及记》3:中国第一枚发射到太平洋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频繁使用“的”字,使作主语的主谓短语变为作主语的名词短语,无法与谓语部分相匹配,应删除“的”字。)
9连词的误用
《出埃及记》1:他的话清晰有力。(“和”应改为“和”)
例2:大家积极批判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他”使不处于并列关系的词变成并列关系,应改为“相等”)
在这个伟大的日子里,我谨代表我国政府、人民和我本人,通过你向你和贵国政府和人民表示热烈的祝贺。(第一个词“和”的误用应改为“和”)
例4:为什么?他还没有决定学历史还是地理。(“或”应改为“或”)
(二)含义不当
1对意思的误解
《出埃及记》:这种金钱万能的说法简直就是不出版的理论。“不发表”理论是不可改变的、不可磨灭的说法,可以改成“极端错误”等。)
2词义不当
例1:小王努力了三年。高考成绩突出。(“成”字太重了。应该改成“成就”)
《出埃及记》我们必须批评这种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罪犯。(“批评,意思太轻了。应该改成“奋斗”等。)
3含义范围不当
例1: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优秀的科学家。(“时间”的范围太小,应改为“期间”)
《出埃及记》2:要控制好改革开放的场面。(“场景”的范围应改为“情境”)
例3:今天我们班发生了不好的事情。“事件”这个词太宽泛了。应改为“事件”或“事物”)
(3)颜色不当
例1:我军多次冲锋。终于打垮了敌人的顽强进攻。(“固执”是褒义词,这个用法是贬义词,应该改成“固执”)
《出埃及记》2:要想让大家士气高昂,就要做好小心翼翼的煽动。(“煽动”是贬义词,误认为褒义词,应改为“煽动”)
《出埃及记》3:老太太虽然一个字都不认识,但是一进房间就敏锐的感觉到房间里弥漫着一氧化碳的味道。(“一氧化碳”是个专业术语,用在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身上不太合适,应该改成“气体”)
《出埃及记》4:我们再次向全世界郑重声明‘台湾省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此语境下使用“解释”并不庄重严肃,应改为“声明”。
相关词语的误用
1误用的相关词
《出埃及记》尽管困难重重,我还是会完成任务。(“虽然”是转折连词,且该从句是有条件的,不宜使用,应改为“不管”)
《出埃及记》2:千日无灾,不如一日不防。(“我宁愿……
2滥用关联词
《出埃及记》1:我一直很喜欢这幅画,但对它的了解也是不久前的事。(“阙”和“可”是重复的,所以应删除“阙”或“可”。)
例2:有些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所以我很喜欢数学。(“因为……
3缺乏关联词
例1: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长得几乎像竹子,安静的时候还长得一模一样像树枝。(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前面已经用了“不仅”,后面的分句缺少了对应的“和”,所以要在“体型”前加“和”)
《出埃及记》2:这次学术会议收获很大,时间也不长。(这句话的两个分句之间明显有转折,关联词“虽然...但是……”应该补充一下。)
4关联词位置不正确
例1:鸟的翅膀再完美,没有空气也永远飞不高。(“不管”应移到句首)
例2:不仅小雨会唱歌,小也会唱歌。“不仅”应移到句首)
例3:一方面农民向化肥厂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另一方面化肥厂积极提高技术和质量,保证化肥的供应。(第一个“一方面”应移至句首)
《出埃及记》4:大家还没到齐,他就开始工作了(两个分句主语相同,只是第一个分句省略了,所以“他”要挪到“他”和“易”之间)。
5关联词使用不当
《出埃及记》1:只有认真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才能大幅度提高。(“只有”和“就”不是同一套关联词,不能一起用。要把“就”改成“才”,不能把“只有”改成“只要”,因为从句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
《出埃及记》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属于同一套关联词。不能一起使用,应由“也”改为“上”)
语法错误
常见的语法错误有五种:成分不全、成分冗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杂。
(1)成分不全
不完全构成是指必备技能的构成不完全,影响语义表达,并不是指根据上下文省略某一构成或某些成分,但语义广度不受影响的现象。
1缺少一个主题
例1: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进步很快。(由于经常使用介词或宾语-宾语结构,原主语变成状语,整个句子缺少主语是主语不全的主要表现。在这句话中,应该删除“under”和“under”,或者应该删除“make”。
例二:江南才子周文斌,在《虎王抢父母》中扮成女人,被虎王抢回家,送到妹妹汪秀英的房间。因为句子长,偷偷换话题也是造成主体缺失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句话前半句的主语是“周文斌”,后半句改为“王老虎”,所以最后一句要加“王老虎”的主语)。
例3: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被省市教委。偏正短语的偏正部分被误解为中心语,后句缺少主语的情况也值得高度重视。这句话第一分句的主语是“成绩”,第二分句的主语被误解为“学校”,故误省略,第二分句前应加主语“学校”。
2缺乏谓词
例1:经过严冬的奋战,四米高、700米伏的河坝巍然屹立在天目营边。(因为句子长,写完忘了前面的结构,所以谓语不完整是主要原因。这种情况下主语是“南浦人”,后面没有对应的谓语,所以“是”要加在“一”之前。
《出埃及记》2:商界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张旗鼓地宣传教育群众。销售产品的重要性,(“销售”前应加上“解释”)
《出埃及记》3:经过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的讨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该是第二个“学校”前面。添加“make”等。)
《出埃及记》在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饱。(或者删去“生活”而以“吃不饱穿不暖”为谓语,或者在“吃”之前加上“生活”)
3缺乏对象
例1:我校党委讨论动员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句子有点长,后面说或写的时候忽略了与前面成分的呼应,是宾语不全的重要原因。在这个例子的末尾,没有与谓语“discussion”相对应的宾语中心词。结尾应加上“问题”几个字。
例2:《创业史》是一部描写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小说。正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梁生宝到郭县购买新稻种,实现稻麦两熟的计划。(应该在末尾加上“故事”一词,以呼应谓语“写”)
《出埃及记》3:他们珍惜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战斗的勇气。终于夺冠了。(要在“敢博客”后面加“精神”二字,以呼应谓语“发扬光大”)
4缺乏必要的附加成分
《出埃及记》1:如果你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你必须努力。(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会导致表意表达不严谨等。在这种情况下,仅靠“付出劳动”是不可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在“劳动”之前应该加上“艰苦有效”
《出埃及记》2:一开春,小麦长势喜人,喜获丰收。(“秋皇后”要加到“得到”里限制时间)
(2)成分是多余的
1多余主语
例1:我这次之所以考得不好,是因为我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审题。(“因”和“因”重复,删除“因”或“因”)
例2:老舍的文笔,始终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应删除“风格”一词)
2谓词冗余
例1:上次从你学院借的讲义正在打印,可以在上课前发给学生。(“执行”是多余的,应删除)
例2:篮球场上的十名球员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比赛。(多余的“打”字应删除)
3对象是多余的
例1: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一生致力于小说集《人间悲剧》的编纂。(“的编制”是多余的,应删除)
今天,我来到了扬州瘦西湖,参观了白塔、钓鱼台和吴婷大桥。(多余“”的地方要去掉)
4额外的成分是多余的
《出埃及记》1:这里土地肥沃,矿藏丰富。有充满无数宝藏的山村。(“各种”都是多余的。应删除)
《出埃及记》2:开学前,我们进行了一次军训。负责军训的教练是连队的大胡子,小眼睛。(“负责军训”多余,应删除)
例3: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否”是多余的,应删除)
山里到处都是水果:梨、苹果和柿子。最好把“到处”删掉,因为“到处”。
例5:为了简化字数,有些不得不略加删减,(“有些”与前面的“略加”重复)。可以删除)
(三)匹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出埃及记》1:他的革命精神总是映入我的眼帘。(“精神”和“涌现”不能形成主谓关系。可以把“精神”改成“形象”)
《出埃及记》飒飒的海浪和银色的大海构成了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波浪”和“海面”都是主语,其中“波浪”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所以要去掉“沙沙的波浪”或形成另一个主谓关系。)
例3:这个县的水稻产量。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产”和“长得好”不能形成主谓关系,故应删去“产”,用“水”作主语)
《出埃及记》4:每当我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声音,微笑的脸庞,还有那一手好刺绣的教导,都在我眼前重现。(“教”与“貌”构成了不当的主谓关系,所以可以去掉“劝导式教学”。“不如加上“它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形成主谓关系”。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1:小说《青春之歌》精彩地刻画了一个土生土长的党员卢家川。姜华、林鸿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成一种物-物关系,所以“事迹”可以改为“形象”。)
《出埃及记》士兵们冒着暴雨和泥泞的道路快速前进。(“闯关东”和“小路”不能构成述宾关系,所以“在”、“上”可以分别加在“泥泞小路”的前后。)
例3:学生们怀着钦佩的心情观看并聆听了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词中的“凝视”不能与宾语“报告”匹配,可以删除。)
3.附加成分和中心词搭配不正确
早上五六点钟,通往机场的街道两旁站了上万人。(“人群”是一个整体名词,“几万”已经不能用来限制了。“人群”一词可改为“人”)
《出埃及记》我们仔细研究了工人们的建议。并虚心征求专家意见。(作为状语,“认真”不能修饰和限制“研究”,可以改为“严肃”、“慎重”等。)
例3:学生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净整洁。(“干净”可以补充扫地的程度。而“整洁”是无法和“清洁”相匹配的。你可以在它前面加上“把桌子和凳子放好”。也可以删除)
4主客体搭配不当。
例1:两条短规则的平行线,永远是两个不可达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客体的意义不属于同一范畴,导致主客体搭配不当。在这种情况下,“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显然是不恰当的匹配。可以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出埃及记》2:我们坚信有一天,中国的工农业会成为发达国家。(这句话的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语的短命主干是“工农业成为国家”。主客体含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北京的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这是由于语序不当,导致主语和宾语的意思不对。所以“秋天的北京”要改成“北京的秋天”)
(四)语序不当
不同的语序可能表达不同的意思。这是中文的-重点。语序不当会让意思不清楚。语序不当有四种:语序不当、主宾颠倒、句子成分顺序不当、分句位置不当。
1有问题。
例1:我们认真研究并听取了您的意见。词语可以反映继承、优先等含义。语序必须符合这个客观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和倾听”颠倒了继承的顺序。应该改成“听研”)
例2: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
《出埃及记》3:试看山花开遍原野。(应该是从“艳山花”改成“艳山花”来配合后面的“开场”)
2主客体倒置
例1:数学对我不感兴趣。(在这句话中,主语是“我”,宾语是“数学”,应改为“我对数学感兴趣”)
例2: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的年轻人来说并不陌生。(可以改成“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不陌生”)
3.句子成分顺序不正确
句子成分顺序不当,可能导致不同的制约关系和表意差异,有的虽然没有造成表意差异,但不符合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句子成分的排列详见“语言连贯”)
《出埃及记》1: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件“文物”是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是“两千多年前”,其实不是。这是因为词序不是当前的,这导致了表意错误。我们应该把“新出土”移到“展出”。)
《出埃及记》2:广大农村青年对学习科学文化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在“表演”和“热情”之后的“无与伦比”没有表意上的区别,但要放在“热情”之前,符合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
4.从句位置不当
例1:这个村很好地贯彻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我们不仅卖了6万斤农业粮给国家,还停吃国家救济。(不恰当的递进关系应改为“不仅没有吃国家救济粮,还把6万斤公粮卖给了国家”)
例2:为自己的方式。他们在探索,他们在判断,他们在寻找,他们在思考,(应该改成“他们在思考,他们在判断,他们在探索,他们在寻找自己的路”)
(5)结构杂交
表达的时候想这个句式和那个句式都用,导致两个句式放在一起,中途转折的现象,也就是结构混用。
《出埃及记》1:作为一名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做事情、想问题都要以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后半部分是“从...开始”和“从...开始”的混合。可移动)
例2:古往今来。没有人否认有巨大成就的天才都有努力的精神。谓词部分是判断和陈述的混合体。可以在句末加“的”,形成“是”的强调结构,也可以去掉“是”)。
例三:生存,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是一位旅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华裔作家。(是主谓句和动谓句的混合体,句末的“作者”可以去掉)
《出埃及记》4:你不努力学习。可想而知你是如何取得好成绩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的混合,所以要去掉“可以想象”,在“成就”后面加上“是什么”)
三个逻辑错误
逻辑错误是指不合理的、生活逻辑不合理的、与客观事物联系不合理的错误。
(一)不符合客观事实
例1:800多人,凭着几条胳膊,与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800多人”怎么可能有几千个兵种?“千”字应改为“千”)
《出埃及记》2:他怒不可遏,努力学习,用三年时间读完了大学的所有课程。(“所有大学课程”极其浩瀚。“只用三年”完成学习并不客观,可以去掉“全部”。
(2)不一致
例1:当你站在岸边。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一幅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画卷便浮现在眼前。(既然是《看海》,后面呈现的画面应该就是海上的场景。这个表情看到的是陆地上的场景,不一致。可以把“大海”改成“茫茫大海”等。)
例2:今年,我校90%的学生加入了“志愿突击队”。(“都”的意思是全部,但之前一直限定在90%,前后矛盾,应该去掉。)
(C)分类和计数不当
不一致
(5)不当否认
四个重复和罗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