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上一堂中国戏曲欣赏课吗?

可以作为语文的综合实践课,因为语文和艺术是相通的。

语文综合实践课——戏剧舞台教案

主题的确定

这个题目的选择是和七年级学生的一次对话引起的。当时他们虽然学过《中国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课,但都在抱怨课本上那么多戏曲,我们一个都不懂。在交谈中,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这可以成为一个研究课题。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经常听爷爷奶奶哼哼几句,感兴趣。另一方面,学生们现在对中国传统戏剧了解太少。经过班级讨论,最终确定了“关注戏剧”的主题。

活动目标的确定

一.活动的总体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2.理解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脸谱和商业的含义;

3.学会欣赏一些有影响力的歌剧;

4.对中国传统戏曲有所了解;

5.了解地方戏曲文化现状。

第二,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新发现有一种喜悦感和成就感,在活动中感受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为戏曲的未来开出药方;

3.激发大家热爱戏曲的激情,为家乡戏曲出谋划策。

第三,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与同学和社会交往的技能,逐步培养社交能力;

2.学会写活动计划,培养实践能力;

3.学会多渠道收集、记录、整理信息,培养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团结的精神,体验合作的乐趣;

5、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以致用,努力培养“自我与社会”的观念。

建立一个活动小组

确定主题后,活动正式开始。为了方便活动,我们的活动组马上成立了。以村为单位,五村为五组。

第一组:院子里的王策、王斌等9人。

第二组:英各庄、陆、等9人。

第三组:太、太、曹等9人。

第四组:王玉洁、王小慧等9人。

第五组:戴舒、李绍友、张乃顺等9人。

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查询和积累信息

[活动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采访村里的戏曲爱好者,了解有关戏曲的知识,找出当今社会戏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地点:乡镇、学校图书馆(室)、计算机房(网上查询)、音乐老师办公室、镇上“戏迷角”、农村音像室、音像资料市场等场所。

[活动流程]

1.各组到乡镇、学校图书馆(室)提取有关戏曲的知识(如戏曲的概念、特点、类型);

2.各组去机房、网吧等地查询国剧相关信息,下载一些国剧片段;(如东东强网站、神剧网、戏曲摇篮、梨园春剧在线网等。)

网站名称数据内容下载剪辑:

东东强网剧E,昆曲E,名篇,京剧ABC等霸王别姬等。

央视戏曲频道名剧欣赏,梨园漫谈,戏曲人物,玉堂春等。

梨园春戏、梨园风潮、戏曲鉴赏、九斤姑娘等。

地方戏曲、戏曲挑战赛、经典剧目等。神剧网的,比如《状元府》等。

3.第二组包括陆在内的九名学生访问了五个镇的录像室,了解老年人喜欢看的传统戏曲节目。有些人甚至听老人唱歌。

老人们最喜欢的戏剧的地点、时间和标题。

越剧、京剧《五姑娘过生日》(越剧)院内04、4、15店

越剧和黄梅戏《神仙眷侣》(黄梅戏)在录像厅04,4,21。

尹格庄影视城04、4、27越剧及沪剧《红楼梦》(越剧)

代叔影视工作室04、5、2越剧和京剧《智取威虎山》(京剧)

我们的经验:中国传统戏曲的流行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关。

老人们的希望:希望镇政府能恢复原来的老剧场,多进行现场演出。

4.第三组,高、曹等9名同学到镇上的“戏迷角”了解当地戏曲文化,寻求对策(他们设计了一套采访题目,认真记录,并记下采访日记。)

(1)这个镇上流传的戏曲有哪些?老年人最喜欢的剧是什么?

(2)镇上有剧团吗?(之前?)有什么著名的艺术家吗?

(3)你怎么看待现在不会唱戏的年轻人?

(4)你怎么看待现在的戏曲文化?如何振兴这个小镇的戏曲文化?

5.第一组,王策、王斌等9名学生在音乐室听老师弹唱了十几出戏,欣赏了中国戏曲名曲VCD中的徐九经、四郎访母,还学唱了一段京剧片段《干洒热血写春秋》。

第二阶段:合作探究、讨论和分析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2.学会合作和沟通。

[活动流程]

1,以村为单位,组织学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2.在查询过程中继续收集和整理数据;开展以“戏剧”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

3.每组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经验文章。

第三阶段:互相交换和展示结果。

[活动目标]

1.在交流中,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丰富自己的研究成果;

2.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对研究成果有成就感和自信心;

3.总结研究成果,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流程]

1,每组显示阶段性成果:

(1)欣赏歌剧磁带;

⑵观看VCD和下载的戏剧片段,进行模仿秀比赛;

⑶展示京剧中的脸谱,理解脸谱中的象征意义。

2、各组参加知识竞赛,体验劳动成果。

3.制定计划,进行宣传,想办法振兴地方戏曲文化。

(1)将收集到的材料写成文章,投放到电台,开设专栏;

(2)制作卡片、小报,分组到街道、农村、公共场所宣传戏曲知识,了解戏曲文化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3)给镇政府写建议书,希望政府重视戏曲文化建设;

⑷设计公益广告,呼吁人们关注地方戏曲文化。

附:提交镇人民政府的《关于振兴地方戏曲文化的提案》摘要;

尊敬的镇人民政府:

我们是中学二年级一班的学生。在对地方戏曲文化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元里镇的许多文化设施正在遭到破坏。为了振兴地方戏曲文化,我们向政府提出三点建议:

1.关闭街边的麻将馆,增加更多有利于戏曲文化发展的文化设施;(如旧剧院)

2.向居民和村民宣传传统戏曲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抵制各种腐朽思想;

3.为居民和村民提供更多的表演舞台,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我在此传达

欢迎

二年级一班的所有学生。

2065年4月8日438+00

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亮点

[小组活动非常有效]

确定研究课题后,大家就如何在课堂上开展研究,从哪里入手,从哪里查资料,什么时候用,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如果地点离学校近,就利用活动课和中午;如果离学校远,就利用周六周日。就这样,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图书馆里呆上几个小时;有人在网上下载,每次发现一种课本上没有的戏曲,都很惊讶。能下载的都下载了,一个一个尝。有的通过采访一些乡镇老戏迷,了解地方戏曲文化现状。

回到学校后,同学们集体讨论,互相交流信息和活动,把收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一起学习。随着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同学们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如认识戏曲的种类并不局限于语文课本上的知识;通过在网上下载购买音像资料,对很多戏曲的唱腔特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每个学生可以哼两种不同的音乐;几个女同学也暗恋越剧,唱得很爽,希望能进越剧学院。在实践中,学生也注意到了各学科的融合。比如你咨询音乐老师,你会学到很多关于音乐的知识,把戏剧和音乐融为一体;采访老戏迷利用语文学科口语交际写出了许多高质量的文章,提高了写作能力;信息技术知识用于在线查询;榜单用数据对比分析地方戏曲文化现状,用数学内容等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将各学科知识有机融合。

【知识竞赛火爆现场】

由于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视听作品,学生们在知识竞赛中表现出了惊人的学识。他们不看任何资料就回答,95%以上的问题都是学生回答的。以下是知识竞赛的记录:

老师:今天,我们将围绕“关注戏曲”这一主题举行知识竞赛。参加大赛的同学将面临三种题型的考验,分别是三道必答题10分,抢答题10分,抢答题20分。抢到正确答案加相应分数,答错扣相应分数。我们请第一组的同学听清楚题目:黄梅戏的名字是从哪里来的?

生:湖北省黄梅县。

老师:如果在正确答案上加10分,可以分为哪几种学生?

人生(思考十秒):老学生,青年学生,武生,宝贝学生。(掌声)

老师:如果答案正确,加10分。谁是中国传统戏曲台词中的“网”的代表,以歌者为主脸?

生:包拯。

老师:如果答案正确,加10分。《脸书》中的红脸包含着一种恭维。这是什么意思?

学生(犹豫了很久,等到全班倒数到2才回答):勇敢。(热烈的掌声)

老师:如果答案正确,加10分。中戏四大行中对丑的俗称是什么?

生:小脸。

老师:如果答案正确,加10分。京剧的起源是由于安徽的四个地方剧团进入北京。是哪个四班?

学生(思考片刻):三清班,四喜班,春台班,春班。

老师:如果答案正确,加10分。让我们听一段歌剧,想想它是什么。叫什么名字?(老师开始播放录音)

生:京剧。用鲜血书写春秋。(异常热烈的掌声)

老师:如果答案正确,加10分。中国戏曲讲究用艺术手段和技术手段表现人物。其中,常用的艺术手段有四种,是哪四种?

健康:唱歌,读书,做事,玩。

老师:如果答案正确,加10分。中国的四大剧种是什么?

生(尴尬地,同学们倒数到1的时候):生,丹,洁,丑。(掌声)

老师:如果答案正确,加10分。请听一段歌剧的录音,想想它是什么。叫什么名字?(老师开始播放录音)

生:越剧。《红楼梦》中的“良缘”。

老师:正确答案10分。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测验,请选择题目。(301室的同学问了一个20分的问题。)请仔细听。脸书的叛逆英雄代表了什么?

生:蓝脸绿脸。(学生们热烈鼓掌。)

老师:正确答案是20分。

(第二组同学要求20分的题目。)

老师:听歌剧的录音,想一想这是一部什么样的歌剧。叫什么名字?“白天种地”的下一句话是什么?

生:豫剧。木兰“夜来纺棉”

老师:如果答案正确,加20分。(雷鸣般的掌声)

……

老师:成绩公布如下:第一组第一名,第三组第二名...

知识竞赛结束后,学生们拿出了自己的资料、磁带、vcd等。,在欣赏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中国传统戏曲知识。

【学生谈收获】

实践结束后,同学们谈了自己的经历,并在体验篇中写下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张辉:

“中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一种大众化的文学形式。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戏曲,百花齐放,五彩缤纷。每一个地方戏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习俗,如京剧的典雅秀丽,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的铿锵悲凉,越剧的温柔圆滑。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了一方戏曲。今天,为了检验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举行了一次戏曲知识竞赛。

比赛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每组选出三名代表。为了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戏剧,学生们提前开展了实践活动,如看书、上网、在图书馆查找一些相关资料、采访一些喜欢在村里看戏的老人等等。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中国戏曲大舞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国剧角色分为生、丑四大业务,每个业务又有详细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大脸、小丑之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为老学生(大胡子学生)、小学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对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分为郑丹、花旦、门旦、乌旦、老聃、蔡丹。“网”俗称画脸,多为男性人物,在性格、品质或外貌上带有一些特殊的性格。他们使用音色响亮、风格粗犷的化妆面具。“网”分为以歌手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和以手艺为主的两个花脸,如曹操;《丑八怪》演的是喜剧角色,因为在鼻梁上抹了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总之,中国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的世界,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品味它悠长的韵味。"

李绍友:

“我的邻居李妈总喜欢听《翠姐回娘家》里的越剧故事。内容讲述了翠姐回家看母亲的经历,反映了旧社会绍兴农村妇女的生活,从中可以体会到这些妇女在呼唤健康的家庭伦理道德的回归,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事生动,充满生活气息,地方特色鲜明,深受人们喜爱。”

韩春丽:

“我们这些平日热爱流行影视文化的青少年,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为自己创造良好的条件,了解戏曲,为自己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刘海玲:

“有综合实践课真好!经过一次活动,我的社交能力提高了很多。我记得我第一次去面试,结结巴巴说不出一句话,然后就顺利的面试完了。”

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

针对七年级学生动手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特点,在实践中,我尽量做自己的参谋,让学生自由活动,及时引导和帮助。比如学生第一次面试失败,计划不完整,收集的资料零散,活动没有及时记录。我会及时给予指导,让同学们多角度收集、发现、总结信息,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戏曲理论和实践知识。在这里,老师无疑是一个引路人。

活动后的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课程。开设该课程可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因为它不仅能让学生综合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练习和巩固,还能让他们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就能掌握很多有价值的知识,发现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去研究。第一次上网的时候,我注意到同学们只知道好玩,没有按照老师的思路去做活动。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有价值的信息,无序发现问题。

以后我及时调整思路,把学生放在参与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把每个小组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分工,包括单独搜索和合作讨论,让学生回归主题。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活动,我觉得在课改中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对于激发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兴趣、创造性思维、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态度,以及理解和热爱戏曲的热情,都非常有帮助。在活动中,学生们意识到,要做好工作,首先必须制定一个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可以通过信息查询、访谈、合作讨论等活动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如雍戏、锡剧、杂剧等知识,还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事的技巧。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拓宽,能力得到了提高。如社交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产生了兴趣,并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和快乐。所以,我认为,学校、社会、家庭都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开展综合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经验

1.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是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是内容灵活多样的。因为每个学生的想法不一样,是有差异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次,教师要想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首先要考虑参与者需要什么,才能有效引导。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尊重他们的观点,给他们发言的空间。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