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医执业每天一次-2019天津体检(2019.9.17)

2019执业药师《中医综合知识与技能》每天冲刺。

1.三部脉的弱点在于它是空的。

A.浮脉b .虚脉

C.戈麦医:祛脉

E.生成脉冲

2.脉搏有力地来来去去,三个提按的脉象都是

A.红脉b .滑脉

C.紧脉d .实脉

E.弦脉冲

3.腹部肿块,痛而无定处,看不见据,不定聚散,病属

A.痰凝b .气滞

C.昆虫堆积d .饮用水

E.血瘀

4.腹部右侧疼痛较轻,突然按压后疼痛剧烈,较为常见。

A.昆虫堆积b .胀气

C.肠痈d .血瘀

E.大便干燥,内部停滞

5.胃气在脉象中的主要表现是

A.不浮不沉b .柔软有力

C.长度适中。尺骨脉搏很强。

E.保持冷静和和谐

6.弱静脉的特征是

A.浮细弱软b .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C.非常细非常软,压在心脏上。d .重而薄,弱而软

E.脉搏缓慢,有时停止。

7.结脉的特点是

A.数数停停,没有确定的数字。b .数数停停,没有确定的数字。

C.慢一点停一点,没有确定的数字。d .减速停车,有定数。

E.起初稀稀落落,密密麻麻,如绳状。

8.患者腹部隆起,伴有气短、倦怠,尤其是活动时,脉搏微弱,应作如下鉴别

A.气虚证b .气滞证

C.气滞证d .气逆证

E.气脱证

9.一位患者,中风瘫痪,卧床多年,臀部有褥疮,不红不痛,气短,声音低沉,面色苍白,舌淡,脉沉细,无力。辨证应如下

A.阳虚血瘀b .气虚血瘀

C.气血两虚d .气阴两虚

E.气滞血瘀

10.经前、经色偏红、包块薄、量多的女性应属之。

A.气虚b .血热

C.阴虚d .阳虚

E.冷血

11.自汗大多属于

A.阳虚b .阴虚

C.津液不足d .血虚

E.血热

12.一个长期重病,本质极度虚弱的人,突然喋喋不休,精神转好,属于

A.去找上帝。b .少神

C.缺席d .假神

E.上帝的困惑

13.不省人事,顺着衣服摸床,捏空线,属于

A.分心b .缺席

C.假神d .神乱

E.上帝

14.虚寒证的症状有

A.青色b .红色

C.白色d .黑色

E.黄色

15.脾气虚证患者的常见面色是

蓝黄色。

C.蓝色和紫色d .暗淡

E.干枯

16.失血的常见面部表现是

A.苍白和瘦b .暗黄和瘦

C.白色和虚荣d .蓝色和黑色和虚荣

E.暗红色和薄

17.如果喉咙里有灰白色的假膜,擦不掉,又会出血,然后起死回生。这是

A.脾胃虚寒b .肺胃热

C.肝胆湿热证d .肺热伤阴

E.外感风热

18.脾虚湿盛的常见症状有

A.口腔糜烂b .口腔流涎

C.嘴唇干裂

E.脸色黝黑干燥

19.油腻苔藓的特征是

A.颗粒很细,很难刮。b .颗粒大,难刮。

C.颗粒细,易刮d .光滑湿润,易刮。

E.颜色又白又厚,很容易刮掉。

20.舌痿的病机是

A.肝脉寒凝b .痰浊瘀阻

C.血热血瘀d .风痰阻络

E.气血不足

21.胃气阴伤常见的舌苔是什么?

A.无根苔藓b .烧焦的苔藓

C.花剥落d .黑色干苔藓

E.粉末涂料

22.外感发热的极端阶段,舌质常见。

A.淡白舌b .淡红舌

C.红舌头d .青色

E.深红色的舌头

23.外感发热的极端阶段,舌质常见。

A.淡白舌b .淡红舌

C.红舌头d .青色

E.深红色的舌头

24.痰黄黏,多属属。

A.燥痰b .风痰

C.湿痰d .热痰

E.寒痰

25.以下哪一项是郑声的特色?

A.语言障碍,说话后自知b .语言重复,断断续续

C.语无伦次,大声婷自言自语,小声嘀咕

E.说话小声,生气懒。

26.胸闷、过度呼吸是辨证的重点。

A.肝火上炎b .肝气郁结

C.肝阳上亢d .肝胆湿热

E.肝风内动

27.口腔中的酸味可以在

A.龋齿b .胃热

C.住宿d .痈

E.肺痈

28.但是不包括热和冷。

A.阴虚潮热b .寒热交替

C.阳明潮热d .湿温潮热

E.高烧持续不退

29.湿温潮热没有的症状是

A.身体不热。b .下午天气非常热

C.头和身体都很重。胸闷和恶心

E.盗汗

30.盗汗的特征是

A.经常出汗,尤其是当你运动的时候。

C.手脚和心里出汗d .睡着时出汗,醒来时停止。

E.身体一侧出汗

参考答案及分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与脉象相关的知识点。三脉无力,空的是虚脉的脉象。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与脉象相关的知识点。脉搏有力地来来去去,三部分都抬压的脉象状态,才是真脉的特征。

3答案b .分析:胸胀痛,嗳气痛减——气滞。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关于按压腹部的知识。先往右侧轻压,疼痛较小,再压一次后突然放开,是肠痈的典型表现。

5答案e .解析:平脉有三个特点:一是“神”,即脉象温和有力;二是“胃”,即脉搏从容而有节奏地来来去去;三是“根”,即尺子下沉应指实力。

6答案d .解析:脉弱而软为潮脉;脉细如线,表示明显的脉象为细脉:极细极软的脉象为微脉;弱脉的脉象特征是极软、极重;脉来的慢,有时停的脉象与结脉、代脉有关。

7答案c .解析:计数和停止,用不定数停止脉象的条件是促脉;慢而停,停以一个固定的数字作为脉冲的特征;脉象起初稀疏而密集,如绳状,为临界脉象;结脉的脉象是缓慢而不规则的,即没有定数。

8答案b .分析:气虚证表现为气虚、懒言、精神疲劳,运动时各种症状加重。气郁证表现为腹胀、脏器脱垂等气虚症状。气滞证表现为腹胀、疼痛;辨证的重点是咳嗽喘息,呕吐呃逆,头痛头晕,甚至昏厥吐血,辨证的重点是晕厥和四肢出汗。

9答案c .分析:患者长期卧病在床,气血衰竭,气血亏虚不能养肌,所以发生褥疮,不红不痛,同时气短,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舌淡,脉弱,都是气血亏虚的表现。

10答案a .分析:气虚不能固血,女性可能月经早、量大;由于气虚,血液生化不足,所以月经色淡红,质稀。

11答案a .分析:阳虚不能保护肌面,傅玄不密,津液外漏,出现自汗。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出诊时精神的得、失、伪、惑的临床表现及意义。比如一个慢性病、重病、本质上极度虚弱的病人,本来不想说话,声音低弱,突然转而滔滔不绝,是假神。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走神、走神、虚妄、走神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如果病人眼神呆滞,瞳孔呆滞,无精打采,反应迟钝,气喘吁吁,甚至昏迷不醒,顺着衣服摸床,捏线头,或者倒下去闭着眼睛,手散了,尿都留了,那叫?缺席?还是?没有上帝?。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了白色的临床意义。白主虚寒证、失血证。白是气血失和的症状,阳气虚弱,气血虚弱,或气耗血亏,导致气血不足,面色发白。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五色主症的临床表现及意义。面色苍白多是因为脾胃气虚,气血不能荣。

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了五色主症中面部白的临床意义。白是气血失和的症状,阳气虚弱,气血虚弱,或气耗血亏,导致气血不足,面色发白。如果是苍白消瘦,多半是失血过多。

17答案d .解析:看咽喉时,要注意其颜色和形状的异常变化。如果咽喉红肿疼痛,多为肺胃积热;红肿溃烂,有黄白色腐斑,充满肺胃热毒;若色鲜红细腻,疼痛难忍,多为阴虚火旺;色微红不肿,久不愈,为虚火浮;有一层灰白色的假膜,擦不掉,又出血,然后起死回生。是白喉,属于肺热伤阴之证。

18答案b .解析:口流涎多因脾虚湿盛,或胃中有热,也见于虫积。口腔糜烂多因脾胃积热所致。嘴唇皲裂多为外感邪气所致,也见于热伤津液。唇色淡白,多为气血两虚所致。脸黑而干,多为长期消耗肾精所致。

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苔质的变化。油腻的皮毛颗粒细而密,很难刮。颗粒大,易刮是腐的特点。

20答案e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舌的状态变化。舌痿多因气血不足,阴道失液,筋脉失养所致。

21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了苔的临床意义。如果舌苔剥离不完全,剥离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属于胃气阴两伤之证。

22答案e .解析:本题考察舌色对临床诊断的意义。外感发热是指邪热深入血液,多见于热病极期。舌质暗红时,称为绛舌。

23答案e .解析:本题考察舌色对临床诊断的意义。外感发热是指邪热深入血液,多见于热病极期。舌质暗红时,称为绛舌。

2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异常放电的主要疾病。干痰少而黏,不易排出;湿痰易咳出,量大;痰热者痰黄或白,粘稠;寒痰白而稀。

25答案b .分析:?说心里话?语言障碍大多是心脏的病变。神若糊涂,胡言乱语,大声说话者神志不清,常见于热扰心神的演示;郑声为体弱者,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沉,属心气伤虚证,精神失常。如果你粗鲁、傲慢、失去理智,那就是癫狂,常见于狂证,是痰火扰心所致;喃喃自语、说话无对象、见人就停是独白,常见于癫痫,多为心气不足、精神不振的表现。

2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呼吸的临床意义。呼吸过多,又称叹息,是指胸中有压抑感,发出叹息的声音,多由情绪低落、肝衰竭引起。

27答案c .解析:龋齿胃热为秽气,倒伏为酸气,内痈为腐臭气,肺痈为咳嗽、痰浊、脓血,气味异常。

2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热而不是冷的类型。但热不冷,包括:实热,即高热不退;潮热,即阴虚潮热、湿温潮热、阳明潮热;长期低烧,多因气虚发热。

29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湿、温、潮热有热而无寒的临床表现。潮热伴湿温的特点是午后很热,体热低。其病多在脾胃。因为湿压制热,热难以透,所以身体不热。刚开始很烫,但是过一会儿就会烫到手。大多伴有胸闷、恶心、头重身轻、大便稀、苔腻。选项e是阴虚潮热的表现。

30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盗汗的特点。出汗也叫出汗;经常出汗,活动后出汗更多;入睡时出汗,醒来时停止出汗,称为盗汗;手脚出汗是由于阴经熏蒸,热郁所致;身体一侧出汗是由于风痰或风湿阻络,或营卫不佳,或气血不和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