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总结高考科目?

1,需要掌握知识

高三的复习就是掌握知识,做对题。判断你每天的复习是否有效,要看你是否掌握了知识,是否做对了题。如果没有,今天复习一百个小时也没用;如果你掌握了一两个知识点,今天正确做了一两种题,哪怕今天只复习一个小时,也是有效的。掌握知识是做对题的前提。课本上的知识点太多了,完全背下来很难掌握。更需要的是理解。

2、需要把握的关键点

虽然课本上的知识点很多,比如思政科目的经济学几万字,但其实最重要最核心的点就是: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等。总结和整理知识体系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

3.知识提取的需要

事实上,掌握有效清晰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快速有效地提取知识点,快速判断问题。如果没有知识体系,头脑就会变成一团浆糊,答题时很容易错过很多重要的关键点或步骤。

4.一定要自己总结。

别人的知识永远是别人的,自己的知识体系才是自己的。有同学表示归纳能力不够,担心归纳不全面。有现成的版本,直接背就行了。但是,听别人说长城和自己爬长城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自我感应的过程就是逐渐形成经验的过程。

5.快速形成知识框架。

闭上眼睛想想数学中的重要章节和重要考点。我敢肯定,如果不一概而论,那就一塌糊涂了。如果你做归纳,而且是两三次以上,你的体验一定是不一样的。好的归纳会让你一闭眼就知道一科怎么考,哪些是重点,哪些没考。知道哪些考试是必考的,到了考场就不堵了吗?

6、量变到质变

很多学生抱怨说,努力学习了这么久,成绩还是没有上升。这种情况下,你需要整理一下。我们发现,每次做归纳,学生的力量往往会得到升华。当然,这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训练量的基础上。

如何总结知识体系

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体系。学生水平越高,越简单,越容易总结和整理。

先说要总结的内容。很多同学认为总结整理知识体系就是列出重要的公式定理。其实这是极其初级的。总结整理知识体系其实有四个问题:

第一,考什么?确定哪些考点非常重要,哪些一般重要,哪些不重要。列出这些考点涉及的公式定理。如果不明白,记不住,就抓住归纳的机会,尽量去了解和理解这些。

二、怎么考?这个考点常见的出题方式是什么,选择题还是解题?在高考题中经常出现在什么位置,前面还是后面,难度有多大,常见的综合形式有哪些。

三、如何回答?这个考点常用的答题方法有哪些?往往一个考点的解题方法不到一二十种,三五种就已经相当厉害了。

第四,陷阱在哪里?我经常在某个地方犯错误。不要担心别人的错,关键是自己错了。顺便也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提醒自己避免这些错误,考高分甚至满分。比如:“区间问题,端点优先”;“求通项,求证首项”。这些都是我自己提醒自己的话。

不同层次的同学如何总结整理?

1,如何总结基础比较一般的同学?

打开复习资料目录,一段一段往下看,看能不能回忆起每一段都有哪些重要的公式定理。如果能回忆起来,就按照笔记本上复习资料的章节顺序写下来。如果回忆不起来,就打开课本或者复习资料看一看,试着多了解一些。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出哪些考点使用频率高,每个考点考了哪些题目,那就很厉害了。

2.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如何总结?

如果你基本知道一门学科有哪些章节。尽量把每章的重要考点、公式定理、重要结论都记在笔记本上就行了。如果记不住,就打开书好好看看。同时,试着问自己上面提到的四个问题,并试着全部回答。

3.基础好的同学也要总结。

快速记下每章的重要考点和上面提到的四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每一章都可以用一句话来解释。你能用一句话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吗?比如数学,我有几句话:“任何问题都是根据条件逐步向目标(目的)推进的过程”;“简单题是一眼就能看出条件和需求之间逻辑联系的题,难题是一眼看不出来的题”;“难题往往是简单问题的叠加”;数学题就是列出等式和不等式的关系,加上公式定理,化繁为简,得到答案的过程。如果到了这个阶段,就更厉害了。

归纳总结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按章节顺序归纳

上面说的就是章序归纳法,这是最常见的方式,也是最基本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

2、话题+话题诱导

比如,让我们找出,比较,提出上面提到的四个问题。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东西。这对于重点章节进行重点突破是非常有效的。以后我们遇到这些章节的题目,可以快速从大脑数据库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帮助我们高效解决问题。

3.试卷归纳

分析我省历年高考真题,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令人惊讶的结论。试想一下,如果你在考试前就已经知道自己的分数会在哪里,你还会对考试没有把握吗?同时,因为你很清楚自己的弱点,所以你很容易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努力去解决,从而整体拉伸自己的学习成绩。

4.灵感感应

比如对于逻辑连词,我觉得很多同学都觉得很难把握。比如很多同学在认真拷问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不太容易理解,但是在排队吃饭的时候突然领悟了。在走路、吃饭、睡觉甚至上厕所的时候都会做出很多概括。

5.中英文主语的归纳。

因为语文和英语都是语言学科,不系统。但并不是说不归纳。语文科目的归纳,从考试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多做试卷的归纳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归纳的误解

1,很多同学以为归纳就是考前做的工作,其实不然,归纳应该是每个阶段,随时随地都要做的。有想法是一种归纳。尤其是现在一轮复习接近尾声,知识点比较清晰,这个时候做归纳是最合适的。

2、归纳不是只做一次,有的同学以为我做一次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我不能这么想。总是反复总结,有时间再总结。

3.有些同学担心自己的归纳一次不全面。我觉得归纳法永远也不能穷尽,永远不能因为怕不完整就不做了。经过反复归纳,可以相对把握学科的主干,相对总结出学科的核心灵魂。而且,我们要求的是少诱导,而不是多诱导。

经过一轮地毯式的复习,你离自己喜欢的大学又近了一步吗?已经开始的二轮复习需要注意什么?如何提高二轮复习的效率?一起往下看!

如何制定第二轮复习计划

超过50%的人在每年年初都有新的计划,但只有8%的人最终完成了目标。如何避免二月制定“学习计划”,三月忘记,四月彻底放弃?因此,你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时间表。

第一步:回归课本,梳理知识。

返回课本时,请特别注意以下细节:

1.梳理基础知识点:概念、原理、规则(含规则)、专业术语、数字、符号、过程或步骤的陈述。

2.浏览课本辅助学习资料:“小资料”和“课外阅读”。

3、注重理科实验的复习,既注重实验题目的练习,又注重常用仪器的使用,对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进行复习。

第二步:复习试题,检查有无遗漏。

1,注意已经做过的试题中的错题也是考前复习的重点之一。分数的增长点在于错题。对于那些容易出错,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一定要找出来,避免不必要的点。

2.建议用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复习题目。

要对考试大纲进行专题研究,把握命题方向,穿插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第三步:专心做高考题。

本文通过对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研究,把握今年命题的方向和脉搏。怎么学习?

1,do:做题的目的是找感觉,感受高考题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我们在复习中把握“度”,特别是防止在训练题中片面追求偏、难、奇;

2.对比:将各年全国卷与全国各地卷进行对比,从中寻找差异、特点和联系,使复习目标更明确,复习思路更开阔;

3.发现:通过对近三五年高考试题的重点研究,发现趋势、方向、规律,从而找出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还穿插了如何做选择题,填空题,答题,进行专项训练,学会“杀”客观题,主观题答案标准化。

第四步:规范答案,保证时间。

尤其要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好习惯,使用规范的专业学科术语答题。很多考生第一眼就能把所有的题都做出来,但就是拿不出所有的分数。很大原因是知识点准确,但表达不准确不到位,无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问题。

所以,平时一定要做好试卷上的题,不能光看。回答问题时要准确规范,要能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要简洁准确。

现在的高考阅卷都是网上的,对书写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平时的书写一定要养成整洁规范的好习惯。

第五步:协调考试和考题的关系。

在复习阶段,各种测试和考试会比较频繁。仔细分析你的每一次培训和考试,分析你丢了多少分是你做了但没拿到的分,丢分的原因是什么。

你要刻意改正自己审题解题的坏习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分。同时,做完每套试题后,要总结自己做这套试卷的收获,切忌过深钻研难题。

第六步:调整应试心态。

要实现复习的大跨越,就要学会培养良好的心态,心态决定命运。平时多和老师交流,和别人好好相处,相信自己,经常笑,这很重要。

很多同学都会下意识的把考试或者考试成绩和自己的学习水平,最近的复习成绩,甚至未来的高考成绩联系起来。一旦成绩出现波动,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增加很多心理压力。

其实你所学的知识和能力不会在一两天内有很大的提高或下降,一两次的成绩并不能决定什么。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学会调整心态。

不同考试的二轮复习计划有什么区别?

高三复习备考是最忌讳的,同学们要做好相应的计划。在剩下的备考日子里,不同学业感受的同学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学习情况,根据现实情况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份复习计划,重点复习相关知识,有序应战。

尖子生:夯实基础,稳步前进。

“我不认为我特别聪明。实用的方法可能更适合我。”考上清华的赵家辉强调“脚踏实地往前走”。

他毕业于一所市级重点中学,在年级排名前十。在安排复习计划的过程中,他从不盲目求快,而是坚持“跟着老师的节奏走”。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很多题目他都已经掌握了,但赵佳慧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个优秀的学生而轻视。

他认为,尖子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的探索,而不是单纯的看步骤和最后的结果。赵佳慧发现,尖子生之所以能和其他考生拉开距离,可能不是因为尖子生解题能力特别高,而是因为他们基础扎实,能有效避免错误。

中专生:重视双基,注重专业训练。

学习方法明确——注重双基,淡化怪癖,注重训练,注重专业化训练,掌握扎实的解题技巧。

还有小技巧:划分学科列表,把自己最有把握的知识、基础知识、最薄弱的环节都展示在表格上,不断寻找补充,形成个性化表格。

后进生:把握中低难度问题

精挑细选,重点放在中低难度的题目上,不要在难度大的题目上花太多时间。对于已经做过的题目,一定要及时整理,总结,反思,分类,查漏补缺,举一反三。

经常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我能行”;复习中要从自己能理解和做的事情入手,逐步提高难度,培养学习兴趣。高考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态度。

扬长补短,一科不缺。

如果有一些问题,要多做典型题。复习初期,要放慢做题速度,边做边思考。这个问题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这个问题涉及的内容会在哪些问题中出现的比较多?这样,在做题的同时,你会积累一种成就感,对偏科的兴趣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加强。

第二轮复习的误区及对策

第一,做多了,做晕了。

第二轮复习,有的同学除了老师指导,还买了很多复习资料,没日没夜地做题,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对策一:

首先,学校提供的复习资料都是在多年的经验中挑选使用的,相应的知识点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系统地融入其中。哪怕只做这几道题,每一道题都用心去做,把题整理好,会有看得见的提高。

对策二:

其次,这个阶段学生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他们要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知识点和典型例题的掌握和学习上,要避免题海的盲目战术,多而不精。

第二,吞枣,学而不思。

第二轮复习会有很多考试,练习,作业。很多同学做了很多题,但是打分的效果并不理想。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点,但是遇到问题还是不知道该考察哪些知识点,感觉不到试题中典型例题的变形。这个时候,新鲜感不是好事。有的同学做题做对了,而不是总结;做错了不反思,缺少总结归纳思考这一重要步骤。

对策:

做题后,我们会找到背后的知识点,总结,提炼,思考。我们会学会“自己加笔记”,熟悉考点和例题,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在第二轮复习中实现成绩的飞跃。

三是紧张,遇到“高原期”

第二轮复习,学生任务重,压力大,身心非常疲劳,会导致复习学习进度缓慢的“高原现象”。此时,我会觉得自己的复习遇到了瓶颈,成绩没有提高。导致心理焦虑,情绪失落,学习动力丧失。

对策一:

我们要有信心,坚信阳光就在风雨过后。走过“高原期”后,你的学习效率和成绩都会提高。不要失去信心。坚持就是胜利!

对策二:

网上多和同学交流。一方面可以缓解自己紧张的心情,另一方面可以在讨论学习中解决问题,早日走出“高原”。

对策三:

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虽然考生目前不能出门,但是可以在家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比如瑜伽、做操、跳绳、蹲等。给大脑和身体足够的呼吸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