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经验举例[5篇]
语文教学经验举例1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在校园领导的关怀下,我们语文组有幸在我县卧龙校区观摩了市教研室组织的三次公开课,包括阅读课、古文复习课、作文课。同时也认真听取了专家对这三节课的精彩点评。经过学习,我受益匪浅。现在我将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整理如下:一、突出人性,但不淡化工具性。
“汉语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位置,凸显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本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本来面目。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突出语文的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该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内部的挖掘和创新,而不是听、说、读、写外部的花哨翻新。
目前语文课堂的一些做法值得反思。很多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改是在弱化基础,淡化知识。在课堂上,人格重视对中国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几乎没有提及词语、表达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有些老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是落后的、过时的,平时也不注重教学,公开课也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加法”。课堂教学精彩纷呈,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但学生听不到朗读的声音,揣摩不到语言和文字的味道,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的段落必要的原创分析意见,缺乏必要的训练和积累,学生阅读短文时口吃。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很常用的字都不会读和写,一旦写作文就是错别字和一串病句,那么即使他有很强的文学感知力,也很难表达出来。如果我们的语文课长期如此,没有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功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一切活动都是空中楼阁。
因此,在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础潜能的培养,把人文素质的提高渗透到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中,真正做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第二,强调自主,但不能放任不管。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和建构,而忽视预设和教学。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因学施教、按需施教和增加灵活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让给学生”,很多老师在短暂的迷茫后立刻明白并付诸实施:既然要把课上的时间让给学生,那岂不是正好解放了自己?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课少了,课堂上吵吵闹闹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被夸废话多,创新多。在课堂上,老师淡化表象,让学生说了算。比如,在文本的阅读理解中,要求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而没有充分引导想象的情境,但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节课给学生太多的时间自己阅读。结论是:A也对,B也不错,C很好,丁很棒。整个课堂上,学生们就像脱缰之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一节课下来,我还是搞不清楚老师想完成什么任务,这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
老师引导孩子用心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有好处的。但是,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和独特性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长期的“说而不思”、“说而无据”、“说而武断”、“编而不实”、“说而不负责任”,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新的误解,很多学生无所适从,没有办法。
语文教学经验例二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只有几十年。我不能说我的经历,但我有一些想法和经验在那里和你分享。教学理念: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的行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总是强调学生一定要背,一定要背,一定要理解,看起来是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会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项任务,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样很容易扼杀学生对语文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迷恋,从而抹杀语文教学的初衷——语文素养的培养。
我认为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安静的。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起到感染和熏陶的作用。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精彩之处,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精彩之处,努力去理解,去琢磨,去发现美,去寻找那种美的表达。让学生爱上阅读文章,享受文章,甚至期待和学习表达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然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吸收精华,感受文章的写法,达到从知识到精神的成长。
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有法,教无法。有了好的教学理念,具体方法多种多样。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材,不同的环境自然采取不同的方法。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不同年级的教材自然适合相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他们来说,理解文章的材料应该不难。所以在教课文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学到了什么。老师要引导的是学生难以理解或遇到的问题。当然,对于抓住重点,老师要因势利导。在学生自主理解的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作风格和特点,认识到这样表达的优势,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学习、写作和表达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课本和课文材料,而是教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表达的方法。不仅让学生学会输入,还要学会输出,也就是使用。
总之,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尽力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引导他们学会阅读、学会学习、学会使用。
语文教学经验例三
两个月的教育实践活动结束了!虽然很短,但是在短短的两个月的中师实习中,发生了很多事情,其中的酸甜苦辣永远不会忘记。在校园里学习了三年多的教育理论,终于有机会实践了。通过实习,我真正体会到了“纸上谈兵是浅层次的,必须做出来才知道”的精髓。此时此刻,我认为要搞好语文教学,主要要做好四个环节,包括:课外备课、课前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总结。课外准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一般包括以下准备:掌握学生基本情况,批改作业和试卷,课后与师生交流。
在这次语文老师实习中,我担任高州市马圭中学七年级八班的语文老师。班级53人,男生35人,女生18人,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班级纪律不是很差,全班都很活跃,喜欢在课堂上耍花招。深入了解后才知道,这个班的入学成绩很差,有的基础差到连自己的名字都学不会,而且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都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有的家庭条件好,父母不重视教育,说拿到初中毕业证就能帮他们找工作。所以整个班级的纪律不是很好,学风也很差。
批改作业和试卷是了解学生的另一个重要措施。以前的老师常说:批改作业和试卷可以掌握学生的一些信息,但是批改作业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尤其是作文的评价,是一件很麻烦很辛苦的事情。我自己实习后也证明了这一点。语文作文真的很让人头疼。通过认真修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自己教材的掌握情况,以便在下次讲课时有所侧重。在马圭中学实习期间,我批改作文最多。在批改作文时,我不仅注意他们在句法、用词、结构等方面的缺点。,但有时我在他们的作文或周记中发现和了解他们思想状况的变化。比如通过他们的作文,我体会到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记得在一篇作文里,一个学生写我的新老师,他很有礼貌,喜欢第一节课。当我们喊站起来的时候,老师礼貌的说,请坐,第二次老师说坐,第三次和我们老师一样。算了,算了,就摆个坐下的姿势。他们牢记我当初的言行。
第三,师生之间的课外交流是辅助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当我们不去实习时,曾老师建议我们在实习期间多上一些课,这对你的课有帮助。所以我实习的时候,经常课后留下来,问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根据我作为学生的感受,认为导师只是每天完成教学任务,拿起书本转身就走,是非常不正确的。课后有选择的师生交流,一方面可以处理好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他们的水平和他们的需求。因为我每天都和他们混熟,他们会指出我课上的一些问题,有时候声音太低,有时候黑板太潦草,有时候资料太详细他们看不懂,等等。这些都是他们给我的宝贵经验。其实学生很喜欢和老师交流,但是怕老师不喜欢,所以很少找老师玩。
语文教学的一个环节是课前准备,实习前一周是见习。所谓见习,就是了解老师的课或者其他老师的课,和老师交流,积累经验。课堂上的材料很多,不仅要关注老师怎么讲解怎么分析,还要观察学生的反应,掌握更多的信息,有助于备课。
说到备课,我不得不承认备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要教的课文,我们老师必须熟悉课文,多方面培养他们的潜力,所以我们老师也必须以身作则,脱口而出教材。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对材料有充分的了解。教学过程中的备课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准备。第一周见习的时候,导师反复强调,讲课的时候最基础的知识不要说错就好,新老师的第一堂课很重要,直接关系到你以后的课,不管学生喜不喜欢。而我的第一堂课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五首诗。第一节课,我只讲了一首诗。以前受老师影响,要多读书,多背古诗。于是我在全班设计了很多朗读的环节。一节课下来,学生们都很无聊。当我看到他们不耐烦的样子,我几乎无法继续下去。和指导老师沟通后,我才知道备课的重要对象之一是学生,学生要做好备课的准备。我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对很多东西都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涉及的相关知识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问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如果一味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往往适得其反。要注意问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有人根据具体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回答。这些都是我们在为学生备课时必须要做的事情。所以以后备课,我的问题一般一看就懂,答案一听就懂。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
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新时期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许多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其中,师生互动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好方法,也是当下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大致可以分为老师提问,课堂讨论等等。教师课堂提问的具体方式有两种:个别回答问题和全部回答问题。从这两种提问方式可以看出,学生是主体。老师呢?老师在那里起着领路人的主导作用。对自己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提示,让学生回答的更准确。我们还可以在课堂讨论中采用灵活的方法,如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专题讨论等。但一定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持课堂讨论的气氛和主题,其中主题是从课文中提炼出来的,值得讨论的。
另外,上课看书也是活跃气氛的好方法。初中生和他们一样,基础差,对语文兴趣不大,上课容易走神,让他们学习,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最后一种通常与文本联系紧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思路清晰。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熟悉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并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确定哪些材料需要阐述,哪些应该省略,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这样我才能让他们明白,等等。当然讲课的时候要头脑清醒,不能东一锤子西一锤子。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要太大太难。但是一堂好课,我觉得不一定要这样,因为学生的生活和思维都不一样,不可能按照你设计的教学环节来。你应该知道如何在关键时刻随机应变。因为学生总是谈论书,所以他们不喜欢书。跑题很有必要。无论如何,目的是让学生感兴趣。中文无处不在。
课后总结有助于我们语文教学的进步。作为一个实习生,很多事情不了解,很多事情处理不了,没有经验。所以上课有很多缺点。每次课后,我都收集意见,加上自己的经验,然后沉思。上课安静,黑板潦草都是我的错,所以课后我坚持练习,每节课前我对自己说,今天大声点。在班级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并不跟随,因为备课的时候我是和学生分开的。印象最深的是,我还分析了“对仗”的概念,引用了《木兰诗》中的“新月息铺金,寒光照铁衣”。老老师分析的很清楚,我也没搞清楚。原因是积累不够,指导有问题,所以多学了。是这样的。我每天都在反思,每次都有一点点收获,然后一点点改进进步。
短短两个月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指导老师的指导,我的教学实践,给了我很多经验。另外,我听过好几个老师不同的教学方法,学到了很多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没有理解“教学无定论”的真正含义我必须尽可能地挖掘这些宝藏,并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语文教学经验例四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学理论的精彩部分。陶先生认为“做”是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只有采用这样的实践环节,才能使“教”与“学”融为一体。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潜能,而培养这种潜能的重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也就是说,学生要通过大量丰富多彩的“做”来逐渐认识和掌握语文的规律。可以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通过具体的“做”,把教师“教”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融为一体,提高学生潜能的综合教学活动。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具有广博的知识。俗话说“给一个人一碗水,就要准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折射出的道理显而易见。教师要想拥有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就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学历和被控制的知识。他们不仅要注重积累,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动更新和“充电”自己的知识,自觉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为适应教育综合化和教育功能多样化的需要,教师应摆脱只能教一门学科的局面,既能教必修课,又能教选修课和活动课,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我们提倡教师不仅要在专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还要多才多艺。这样,当我们每天站在学生面前的时候,才能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2)能说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是我们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把练习普通话作为提高素质的必修课。持之以恒才会有效果。
你应该能写一手漂亮的字。好的书法是教师的门面和形象。一个好老师,他每堂课的板书都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
(4)熟悉每一个学生。只有熟悉学生,才能准确把握这个学生在智育、品行、学业上的优劣。这样才能备课好,组织教学好,成为学生的老师和朋友。
(五)自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世纪的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制作教学课件,利用网上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进行终身学习。
(六)具有较强的组织教学潜力。有效组织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勇于探索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7)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随着时间的改善,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矛盾越来越尖锐,竞争越来越激烈,节奏越来越紧张,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这一切都给人们和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极其重要。
首先,要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我们不会为他们的错误斤斤计较,更不会对自己的学生生气。如果老师能包容他们,就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本性,学生改正错误的速度也会更快。
其次,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为学生树立榜样。我们不能在心情好、工作顺利的时候善待学生;出了事,或者心情不好,郁闷的时候,把不开心的情绪发泄在学生身上,让学生成为他们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老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情绪带入课堂。无论发生什么事,他们都应该努力让自己对学生微笑,并总是对他们热情和耐心。
语文教学经验例五
通过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的研究,我明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改道路上值得总结和反思的课题。通过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的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一,正确认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不同的效率观有不同的结果。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学生能学吗?他们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吗?他们想的有多广多深?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答案正确与否,不是一个是或否,更重要的是好或坏。同时要明确,一堂好课不仅是定性的,更是定量的。如果一堂课老师讲的太多,但学生知道的还很少,那就不是一堂好课。一堂课如果只是让学生学会讨论一个小问题,是达不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的,也不能算是一堂好课。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不仅要实现教学目标,还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讲解问题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本质,组织讨论不在于花哨而在于实用,合作互动不应该在江河日下,而应该更多地联系教材和其他小学语文教学训练经验。
第二,安排学生提前预习,事半功倍
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潜能,这一要求尤其体现在课外预习上。学生通过对相关学习资料的收集、整理、阅读和思考,可以获得大量与课文相关的信息,为学习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熟悉课文,学习生词,理解词义。课堂教学减少了太多的时间,教师必须先纠正、引导、巩固,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真的是事半功倍。
三,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获得的收益。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心得5篇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心得5篇!。其实一节课40分钟,正常人真正能集中注意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就是为什么老师讲课要抓住重点,也是课堂教学在这一刻逐渐调整的原因。
因为,我们发现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40分钟,那么每个孩子的高效20分钟在这一刻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这20分钟是集中还是分散?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用100%的注意力集中40分钟,而是根据孩子的注意力潜能,让她在有效的20分钟内发挥自己的潜能。这和老师的教学安排有关,所以在设计教案的时候要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的长时间学习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所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设置真正对学生学习知识、形式潜能、提高意识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上课时间。老师满嘴灌,或者一味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浪费课堂教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