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答题技巧
1.问题特征:
选择题是考察学生记忆、理解和辨别能力的一种题型。他们主要考察的是记忆和理解水平较低的基础知识,侧重于知识的识别能力。选择题由茎和肢组成。词干通常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是一个缺少某些成分的句子。一般来说,选择题可以转化为简答题。选择题的主要特点是答案唯一最优,所以也是比较容易的题型,也是学生选择准确率比较高,分数比较高的题型。
2.解题思路和方法选择题可以采用以下解题步骤:复习-回忆-选择-检查。
(1)考试——通过对题型的仔细阅读和考查,找出题型的关键词,将选择题转化为简答题,采用直接答题法,即“问为什么”和“答什么”。注意,如果问题比较长,必须先复习肢体。
(2)回忆——根据关键词的要求回忆并确认正确答案。
(3)选择——根据记忆确认的知识和选择的肢体,选择正确答案。
(4)检查——根据题目要求,对备选题目逐一分析比较,用排除法检查前面的选择是否正确。
做好选择题,最重要的是认真审题,包括题、题、题。复习中要准确、扎实、到位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
解决简答题的思考
1.简答题是对题目的要求进行简要回答的问题。闭卷考试,简答题是客观题。它的作用是考察学生对概念、原理等知识的记忆和再现能力,学生的得分率一直比较高。开卷考试中,简答题是主观题。其作用是在记忆和再现概念、原理等知识点的基础上,考察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由于要求的提高,学生的得分率明显下降。
简答题一般思路清晰,要求回答简洁,不拖沓。
2.简答题的类型
(1)直接问答:即问题简短、直截了当、旗帜鲜明。比如,请你总结一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同?
(2)说明性公式:题目要求举例,用举例来说明概念、原理等知识点。比如表明执法机关在法律上对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3)材料分析:即通过对材料的思维分析,总结题目。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图表材料等。
(4)判别型:本质是分析题的缩略版。比如列宁指出:“技术越发展,劳动力越供大于求。资本家就越能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你如何理解列宁的观点?(需要注意的是,初二的案例分析一般属于分析题类型,但不是观点的分析,而是行为的分析。)
(5)其他表格:填表、填空、绘图、连线等。
(6)结合:其他题型和简答题的结合。
3.回答要求和步骤:
(1)回答步骤:
一、审题,确定构思范围;
二、审时度势,提取有效信息,明确思路;
第三,按要求整理答案。
(2)组织回答要求:
第一,明确组织;
第二,表达准确;
第三,内容完整。
4.题目材料类型及答题要点:
(1)案例分析(第二课,第九课)
重点:第一,是xx行为,属于xx行为,有xx危害。如违反xx法律法规,应承担xx法律责任;
第二,我国法律规定了xx,说明公民的xx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任何侵犯公民xx权利的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Xx需要法律的保护和保障;
第三,你从这个事件或案例中学到了什么?
应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A.在我国,公民的xx权利受法律保护,由国家强制力强制执行。
b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自觉运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
C.同时也要依法自律,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尊重他人的xx权利。
D.自觉履行xx的义务,勇于和善于同侵害xx权益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2)案例分析(第十一课)
主要观点:第一,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a .公民的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任何人不得非法侵犯;b .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必须接受的,由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保障的国民教育;c .义务教育是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由国家提供保障。任何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d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e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等等。
第三,(消极)xx未尽到法律责任,侵害了xx的权利,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正面)xx正确履行了法律规定的xx的责任,对适龄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权利给予了有力保障。
第四,青少年应当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珍惜接受教育的机会,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受教育权,依法与侵犯其受教育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青少年应该如何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首先,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必须接受的,由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保障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由国家强制实施,其实施由国家强制力保障。从法律责任的角度来说,要自觉自觉地接受教育的义务。
第二,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尤其应该按时上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遵守学校纪律,尊重教师,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和其他基本义务。
第三,在当代,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丰富和提高自己,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和享受现代文明,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四,接受教育,权利和义务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我们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同时,作为一种义务,教育是必须履行的。
第五,今天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父母辛苦供孩子上学不容易。当代青少年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把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对理想的追求转化为学习的巨大动力,全面发展,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4)成果描述:
重点:一、成就内容:50年来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某项具体工作的成果,如经济、政治、教育、规划、环保等。
二、取得成绩的原因: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 * *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实施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等。
第三:未来计划:继续坚持以上内容。
(5)这个例子说明了方法:
重点:向xx学习,第一,树立远大理想;第二,牢记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第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第四,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第五,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第六,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历史使命:
要点:一、历史使命是什么?
第二:如何承担历史使命?
(7)社会热点:
重点:主要是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分析性问题的类型分析
分析是近几年中考的新题型。早年有分析判断的问题,所以可以说分析的出现是能力要求的提升。分析题是在区分题和判断解释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解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上高于前者。判断题一般只判断观点的对错,或者补充修正。判断解释,一般是先判断观点的对错,再进行解释。
而分析题明显提高了难度。首先,对题目,或者给定的观点本身,一般不容易做出简单的对错判断。其次,从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说,要注重对观点本身的分析,进而对观点做出判断。判断不同于判断。判断只讲对错,判断要说明对的原因和错的原因。
分析简答题的时候。我们对分析型简答做了一定的阐述,这里将对题型中可能出现的分析型题型,或者通俗地说,如何将分析型题型作为大题来回答。
分类分析题可以分为两类:正题和反题或错题。所谓题目,观点完全正确;所谓逆题或错题,是指观点不正确或不完整的题目。
考试中,反题比较常见。形式也更加多样。总结起来,大部分属于以下四类:
1,判断标准误差。我们通常要有一个标准才能做出某种判断。比如一个人的身材比较高。它的标准是普通人的身高,而不是其他标准。当然,因为标准不同,结论也不一样。例子(小马过河的故事)
2.条件并不充分。做出判断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正确的判断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一旦条件不满足或不足,就会导致误判。
3.照顾一件事,失去另一件事。我们得出结论,我们应该考虑一切。但有时在一些问题上,会出现片面夸大某一方面或片面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的情况。导致错误的结论。
4.多视点歧视。即一个问题有两个以上的观点。这类问题,我们可以把它当成多个问题来做,一个一个来分析判断。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要求:
1,仔细审题,不要急于判断。
2、紧扣考点,层层分析。
3.清晰准确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方法。
案例分析是法律考试的必答题。简答题一般有一到两个案例分析题、分析题或解释题(就是以前叫的大题)。
案例分析是根据法律的规定对案例(通常是行为)进行分析的一类题目。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个判决解释题,但一般的判决解释题是对观点的判断和解释,而案例分析是对行为的判断和解释;一般判断题以事实或客观规律为依据,案例分析以法律条文为依据。
案例分析的解决方案是最典型的。基本上有三个方面:判断、评价、延伸。
判决:是依据法律对某一行为的性质、情节、量刑的判决。
点评:就是分析行为如何构成法律规定的行为,所有的法律依据。
引申:从案例本身总结出一些做事的原则和方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行为要求。
换句话说,案例分析的答案应该包括以上三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案例分析题往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多个相关主体的行为,既有违法行为,也有守法守法行为。你应该一个一个地分析和回答问题。
问题解决方法的分析和解释
分析解释题是中考中最难的题,最能体现能力考核。对知识和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解决分析解释题主要从题型的思维方式入手。
分析和解释问题的思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归纳型:主要考察学生的归纳能力,即对所呈现的材料进行分析,得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这类问题一般采取“以上材料反映了哪些问题”和“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材料进行分析解释”的形式。有些题目采取多问的形式,逐层分析。
2.演绎型:考察学生的演绎能力,即要求学生找出关于给定结论性知识的论证材料,或运用所学结论性知识对材料内容进行解释、分析和说明。题目通常用“用xx材料解释xx结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xx问题的理解(或认识)”等问题。
3.延伸型:即话题从一个问题延伸到另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学生需要熟练、到位地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
4.混合型:即在一个问题中,有归纳、演绎、引申等几种混合形式。这类题目是比较难的题目,主要要求学生非常熟练,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经历各种思维形式的跳跃。所以在中考题中很少见。
开放式问题的解决方案
开放式问题,严格来说,一般不属于单独的题型。这里单独拿出来主要是因为学生往往很难把握这类问题。开放性问题从题目本身来说有几个特点:一是情境设置的多样性(即问题的来源材料广泛,不易捕捉);二是提问参与的开放性(即问题设置基本没有限制,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空间很大);第三是答案的多样性(所谓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就得分)。
开放题主要有三点需要注意:一是要贴近中考热点;二是罗列点多,深度少;第三,观点明确。也就是说,答题的时候一定要多利用大纲的要求,不要深挖,止步于此。
一、选择题
1.考查题干,抓住关键词。
2.你一眼就能知道错误的选项,首先要排除(逆向选择除外)。
3.肢体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不符合问题,也排除。
4.相信第一个选择,除非真的错了,否则不要改。
附:十种情况不选-
(1)不要选表达错误的那个。
(2)不选四肢不匹配者。
(3)双肢双躯干者不选。
(4)因果者不选。
(5)混淆是非者不入选。
(6)有矛盾问题者不入选。
(7)未选择间接联系人
(8)不符合范围者不入选。
(9)要求单个人不要选择
(10)倒档选择器不正确。
二、简答题
1.明确题目的含义。通常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最近怎么样?
2.抓住题目的局限性。
3.从题目中的关键词揭示题目的看点。
4.分层。
5.注意回答的全面性。6.写作过程可以简洁明了。
第三,分析题通常测试学生的辩证或类分析知识。有些合理,有些不合理,有些必不可少。
(1)从综合的角度分析,抓住关键词,努力找到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2)凡涉及资本主义、国家和民主的,必须注意阶级性。
回答问题时请注意:
(1)发现过程中的下一个结论
(2)文字原理的使用是否合理:原理+简要分析(说明为什么合理)
不合理:原理+分析(解释为什么不合理,指出什么合理)
四、论述题的考查
(1)逆向考试:先问什么?有多少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材料。
(2)抓住关键词,努力找出每段材料的中心意思。
(3)一大块材料要分层,明确每一层的含义。
(4)材料的注释包含了大量的信息,不容忽视。
回答问题时请注意:
(1)凡是问现象的,看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会展开。
(2)任何“分析”或“评论”都需要有原则的材料分析的演绎。如果是哲学部分,在《原理》后面要加上方法论的要求。答案是什么?为什么?最近怎么样?那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分层回答,注意书写的规范,得到准确的答案。
三年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二、三、四”。
“一”:“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1。“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两次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即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3.“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两次高潮”,即1917-1923形成的欧洲革命浪潮和1945-1959形成的欧亚革命浪潮。
“一国两制”,即一国两制。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长期保持原有制度。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6.“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即一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前一项任务已经完成。后一项任务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努力。
7.“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即和平与发展。
“三”:1。“三级社会”,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2.“三次科技革命”,即工业革命、电力革命和新科技革命。它们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原子能和空间科学技术。
3.“中国探索资本主义道路的三次尝试”,即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辛亥革命。
4.“三大改造”,即在1956年底以前基本完成中国* * *生产党领导的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至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全面确立。
5.“三个有利于标准”,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6.“基本国情三大问题”,即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7.“三个大台阶”,即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8.“三个代表”,即中国* * *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三步走战略”,即党的十三大制定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国民生产总值从1981翻一番,到1990,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到2050年,到21世纪中叶,人均GN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10.“三尊重”,即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应当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11.“三次历史性变革”和“三大伟人”,即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我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相应的三个伟大人物是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
“四”:1。“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生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个阶段”,即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3.“四有公民”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教育、有纪律的公民。培养“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4.西部大开发中的"四大工程",即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