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2010高考题
(10上海秋卷)
(4)阅读以下散曲,完成14-16题。(8分)
[粤调]平湖音乐
尧庙秋舍王云
社坛烟轻散,酒足饭饱。霹雳(1)琴弦高高低低,笑语喧哗,亭外山色如画。早晨有事,西山凉,不羡一日之美。
【注】①霹雳:琴名。
14.简述村民在尧庙社交日的活动。(2分)
15.这首散曲不正确的分析是(3分)。
A.这首歌描述了尧庙的社会活动,展示了当地的民俗风情。
B.“散落在社区祭坛上的乌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了远山的美景,突出了社交日的活动。
D.这首歌用词清新淡雅,但整体来说还是通俗朴实的。
16.《不要羡慕白天的美好》用的是高中课本里的诗?这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3分)
2009年高考试题
重庆卷(09)阅读以下歌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任尚
问秦淮旧窗,碎纸在风中,烂槛在潮中,眼破。当年戴笠在哪里唱萧?关掉灯和船,停止噪音是很无聊的。白鸟在飘动,绿水在涌动,一些黄色的花在飞舞,没有人能看到新的红叶。
(1)“黛黛在哪里唱过?”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
答案是转喻和修辞。
分析“黛黛”指艺妓,“萧声”指箫声,两者都属于转喻;“去哪里玩?”自然是一个反问句。“黛黛”在文中有“借艺妓”的注解。即使不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这属于借代,因为在你学过的文言文中,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与“代代”相似的还有刘一传和峨眉。
《舒舒》中的“峨眉”在文中也有注释,代指美女,如“美人,倾国倾城”等。
与《萧声》类似的,还有《丝竹、胡琴、羌笛》这首大诗中的音乐。
(2)“白鸟飘飘,绿水涌动,黄花几飞,新红叶无人看”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请简要分析一下。
答:
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和新红叶描绘了初秋的景色。还通过“飘飘”、“风起云涌”、“几只蝴蝶飞来飞去”、“没人看”来表达过去的风风雨雨所带来的冷清和孤独。
《月桂令》解析《问秦淮》出自孔《伤逝·江南》,入选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教材中所选的七首歌曲是根据作曲家傅的南京之行而创作的。由远及近,从郊区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老院,描写了南明灭亡后南京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对风景的描写中,有对故国思念的无限哀思,在风景中感到自在,而不抒发自己的感情。测试素材选自第四首《归归岭》,描写了苏昆生重游秦淮时的所见所感,突出了南京的荒凉与破败景象,表达了他对昔日繁华与衰败的感受。
第一个问题:“黄花”指的是菊花,“红叶”指的是秋霜染过的叶子,然后还有一丝“嫩新”,应该是写初秋的景象。
第二题:《飘飘》《风起云涌》《几只蝴蝶飞》《无人看》写出了山川的孤寂,人事的缺席,以及无人回报的黄花红叶。既然是故地重游,与曾经灯红酒绿、游人如织的秦淮河相比,歌者自然会感受到昔日繁华落尽的感觉。
注:诗歌鉴赏素材像今年一样直接来源于高中语文课本,这是独一无二的。即便如此,分数也不一定尽如人意,尤其是第二个小问题。另一方面,今年诗歌鉴赏中设置的问题与诗歌单元第三册的教学内容高度相关,可见重视文本教学的重要性。比如“白鸟飘飘,绿水涌动,嫩黄花飞,新红叶无人见”这句话,问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想想吧。这与姜夔的《扬州慢》和“二十四桥犹在,浪摇不已”有关。看了桥边的红药就知道每年为谁而活了!“多么相似啊。这验证了“考题来自课外,知识来自课内”。
附赞赏:
苏昆生带着一曲《折桂令》重游秦淮。秦淮河贯穿南京,两岸都是风景秀丽、繁华之地,而现在苏坤生看到的却是一片废墟。
“碎纸在风中,烂门槛在潮中”这几个字,用声音衬托出孤独。窗户上,碎纸在风中沙沙作响,烂门外,潮从空城而来。风和潮衬托出声音的沉寂,是一种压抑。然后,作者将人物和节日与过去进行了对比,突出了今天秦淮河的空虚。以前这里游客很多,美女云集,通宵歌舞。在河里,五颜六色的画构成了一个场景,在岸边,酒旗耸立,庆祝九周年。作者用富有特色的“粉黛”、“萧声”、“轻舟”、“酒旗”来描绘秦淮河昔日的繁华景象。现在,歌者散,丝竹不闻,秦淮河也没有当年的韵味。即使恰逢放假,也是“太阳不吵”“重九无聊”。“端阳”和“重阳节”取代了南方的重大节日,“不闹”和“无聊”则凸显了一种凄凉凄凉的局面。“不要闹”从环境氛围来说,虽然是喜庆的节日,但没有热烈欢乐的气氛。《无聊》从情感的角度,写人无兴趣无情绪的无精打采的精神状态。节日尚且如此,平日更是可想而知。作者对人民亡国之痛挖掘得多么深刻,表达得多么生动!在秦淮河舞蹈中稍事休息,也与南明美丽的歌舞亭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相比之下,它加深了人们的兴亡感。今昔对比之后,《白鸟飘飘》四句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拓展了意境。鸟儿在白云中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满溢,两岸红叶似火,黄花盛开,蝴蝶飞舞。一个什么都追求自由的学校充满了活力。这种葱郁永恒的自然与萧条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艺术的对比中深化了主题。
的表情。
2008高考试题
1.(08四川)阅读下面的元散曲,然后回答这个问题。?
[双音]鹅落在赢单后面。
吴·
春花闻杜鹃花,秋月见雁。人情薄如云,风景病如箭。留下来买银子,进桑园。茅山三宅(3),苗肥数顷。床边,放一本冰冷而深刻的传记;在窗前,印着几张清杜甫文章的票据。
〔1〕吴注:身世不明,曾经当过小官,最后看破红尘而隐退。这首歌是他退役前后写的。②:抓紧时间。③覆草。
(1)从隐逸的角度来看,这部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一下。
答: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着去欣赏它。
答:
答案(1)分两层写。前四句是第一关,主要写向往隐居的原因。春花秋月引起的时光叹息如箭,鸟鸣雁归生出淡漠的感觉。最后几句是第二个层次,主要讲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分为两层。第一层是从“留”到“苗肥”的句子,描写退休后的物质生活;《床边》后的文字是第二层,写的是他退休后的精神生活。
(2)①对偶性,如“秋月”句对“春花”句;②比喻,如把“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作“箭”;
3夸张,把“风景”比作“箭”,同时使用夸张手法。
要分析这首歌的水平,一定要仔细阅读作品,看看写的是什么,从中梳理出作者的思路。前两句是春花秋月,杜鹃归雁;三四句话写出了由此产生的感受——岁月如箭,人情如云。下面的句子描述了想象中的隐居生活——种田生活,读诗。修辞手法的鉴赏要在具体的句子中进行,要分析其作用。
2.(08辽宁)阅读下面的元散曲,然后回答这个问题。
[巩峥]赛·邱虹
旬阳风光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胡爱山山绿如湖(2);
范姜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霞露,新月初学,赛虹字来似行。
注①周德清(1277 ~ 1365),高安(今江西)人。②色淀:靛蓝,蓝色染料。
(1)请举例说明这首散曲使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
(2)此散曲的一句一景,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旬阳山水图。请从景物书写的先后顺序和动静结合的角度对这首散曲做一个简要的赏析。
答:
答案(1)①比喻,如把长江比作白练,把长江的帆比作利箭,把下山的山泉比作闪电,把天上的洪飞比作一条线等等②对偶性,如一两句、三四句、五六句等。3比较,如新月《学记》中的范。
(2)从景物书写的顺序来说:一两句写的是长江万里,远山多,写的是大局观和远景;三四句写河上轻帆,山泉流淌,写个人,近观;五六句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晚上,再从地上转到天上。?
从动静来看:第一句和第二句侧重于河山的壮美,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于江帆的迅捷,山泉的湍急,是动态的。
分析散曲前两句写远景,可以看“万里”,远山似乎在“算点”;并与秋景紧密相连,所以秋江清澈,静如白练,秋山青绿如靛。用三四句话写一个特写,远眺江面轻帆,仰望庐山飞泉。江面宽阔辽阔,所以江帆看似几片芦苇叶,实则轻盈敏捷,所以飞如箭;庐山巍峨,所以瀑泉看似降落如千尺银河,却因其陡峭而飞如闪电。五六句关于云与月的变化,是整个画面的背景。傍晚时分,天空云朵漂浮、回旋、凝结,逐渐变成露珠气,笼罩在河流的低空,一片黑暗;晚霞消失在地平线上,第一个月从地平线上的冉冉升起,仿佛是一把半圆形的团扇。这是明。北堡天鹅的到来,秋高气爽的季节,让人想起“夕阳孤齐飞,秋水* * *天一色”的辽阔雄壮境界。
2005 ~ 2007年高考试题
1.(06上海)阅读下面的说明,完成下面的问题。
【黄忠】?人月圈
山里的书
张可久
永恒的梦的兴衰,诗意的眼睛厌倦了世界。孔穆,吴公,楚寺西寒鸦。几间小屋,几千本书,投资在这个古老的村庄里。山里发生了什么事?松花酿酒,泉水泡茶。
①《黄钟》是这首诗的曲调,《满月》是。
答题卡的名称
本文分析了《黄钟》是萧陵的曲子,《人月满》是萧陵的曲子,《写在山上》是萧陵的歌名。?
(2)正确欣赏作品的是()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结合现实,意境广阔,回味耐人寻味。
B.第一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感觉,历代的繁华,随着历史的兴衰,只是一个瞬间,一个梦。
C.“孔林”、“武功”、“楚庙”三句,意在歌颂儒家圣贤英雄。
D.结尾对“山里怎么了”这个问题的回答,描述了酿酒喝茶的惬意生活。
答案b
分析A项中的“委婉语”错误;C项意图分析错误;d项“舒适的生活”是错误的。?
⑶《诗眼厌世》中的“累”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原因。
答:
答案“累”不仅包含了作者奔波的艰辛,落后的愤懑,还有人间的辛酸!也为后文退隐山村,以诗酒自娱做了铺垫。
分析诗词音乐作品的鉴赏,最终还是要落脚在一些词语上。文字的鉴赏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体会到用字的好处。分析《累》的好处,首先要分析作者用《累》表达的感情,然后再分析整首歌中用词表达的感情。
2.(06浙江)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这个问题。
[主宫]秩序
某人
船过溪径,门前水清如玉。青山阻隔红尘路,白云遍地。都说我找不到和你在一起的哥哥,但是我找不到我的哥哥,我本来是住在鹦鹉岛的。
注1农:一、②鹦鹉螺岛:此处有“渔家居”之名。
(1)这首歌的前四句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其中的意象体现出润泽柔美的特点,而
图像给人一种飘逸悠远的感觉。
⑵请用整首歌简要分析《雀元弄的鹦鹉洲比邻而居》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1)流水白云
(2)指出渔夫(隐士)生活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出他对所处环境的热爱和自豪。
爱情;②写出渔夫(隐士)超然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在(1)的分析中,我们牢牢抓住“温柔柔美”和“飘逸悠远”,框定前四句,沿着特征寻找意象。⑵要明白是借景抒情的一种方式,要从景中分析作者的感受。也要调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理解。
评论考察的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能力水平为e级,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没有文字只能看懂。掌握鉴赏技巧,了解解题规律应该是重点。
3.(05上海春招)看下面元曲,完成题(1) ~ (3)。
【粤调】小粉红?江安水上灯
(元)龙溪村
千灯使春桥,十里光照,舞妙。可怜的夜晚,海浪涌出蓬莱岛。香烟飘来飘去,歌声嘹亮,飞向玉楼腰。
⑴作品描述了传统节日的盛况。
⑵作品中的“涌”、“乱”、“飞”等词颇有味道,选其一欣赏。
答:
⑶想象作品中划线的句子,描述两个场景。(80字左右)
答:
答案(1)元宵节
(2)比如“浪涌”,先把灯比作“波浪”,灯笼层出不穷,犹如“浪涌”之美。“飞”字把看不见的声音形象化,写出了热闹的场面。
(3)如:“万家灯火,沿江十里,绚烂明亮。水上浮灯,五彩缤纷;船上有灯笼,一边飞一边跳。灯光映在河面上,带着
水波闪烁变幻,河岸上的水相互辉映。在美丽可爱的元宵之夜,灯笼和小船在水面上闪烁、巡游,让人仿佛进入了蓬莱仙子。
条件。到处都是香烟,音乐很响很响,整个城市就像一朵祥云。真是如梦如幻的世界。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的推断。从诗的题目“江岸水上灯”和句子“千灯作春桥”“穷夜”就可以推断出来。
⑵本题考查诗歌中重要词语的鉴赏。问题往往是动词或形容词,要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搞清楚。
⑶这个题目是对文意的个性化表达,是一个创新性的题目。突出关键词,如“灯光”和“噪音”
《桥》想象合理,描写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