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考试的历史和政治问题

抓住机遇,挑战未来

全球化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过程。全球化的基础是经济全球化。全球化的驱动力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生产力和科技革命,它们为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手段;第二,生产关系和制度,资本为了获得更大和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为了维持和扩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空前加强,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体现为外部失衡,很快就会影响到与之密切相关的国家,很有可能使世界各国都陷入失衡和危机的境地。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子。这就要求中国必须提高经济管理智能,防范经济波动和金融风险。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灵活的汇率安排是减少失衡和外部冲击的有效手段。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管理职能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际经济组织的挑战,二是跨国公司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面临贸易、投资等诸多问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独解决,不得不求助于国际组织。这使得国际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也意味着原有主权国家部分经济管理权的消失或转变。

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国家的经济主权将受到威胁。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政策和措施有一种本能的抵触和规避。他们经常利用法律和政策的漏洞,从事投机活动。因此,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受到国际因素的限制和制约,使其作用的发挥更加困难。中国应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对国家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要求,适时做出调整。否则,会危害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总的来说,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不能动摇,也不应该动摇。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我们必须继续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浪潮到来之际,我们决不能消极退缩,而必须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经济全球化改变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制度环境,中国对外开放由政策开放向制度开放转变。市场经济体制是全球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是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基础,市场经济规则是所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都必须遵守的规则。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越来越快,对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产生了深刻而频繁的影响。只有市场开放了,它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能马上无条件全面开放市场,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开放,以符合自身发展水平,产生有利于贸易双方的利益。同时,我们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因为市场经济在某种程度上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并参与规则的制定。发展资本市场也是必要的。任何一个国家要想让企业家取得巨大成就,就必须发展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