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传承面试问题

“小背篓,悠悠摇……”一曲《小背篓》不仅让湘西走红,也让湘西的竹篓走进了大众的视野。篮子里不是有东西就是有孩子。即使在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竹篮依然是湘西人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湘西竹编历史悠久,是传统手工艺的典型代表。主要分布在永顺县的芙蓉、小溪、郎溪、永茂、石堤、沙坝、宛平等乡镇。

清朝乾隆年间的《永顺县志》曾描述:“二三月间,妇女背笼合力……”同治年间《永顺县志》中也有记载“出门时挑筐,帮山收工钱……”。这里记载的背笼和篮子都是竹编的一种。通过加工,主要编织产品有:箩筐、簸箕、米筛、床、椅、竹席等。永顺的竹编技艺自古以来都是由工匠代代传授,在实践中逐渐掌握编织技艺。竹编工艺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竹编工具主要有小锯、小刀、刮刀、偶刀、夹子、锥子、竹尺等。竹编的工艺流程是先选料,根据不同的竹具选择不同的竹子,然后将竹子切割。切好后,把竹关节压平,用竹刀切,再切成细竹条。切竹条是竹匠的基本功。将竹条裁好,然后刮掉表层,使其大小均匀。在古代,植物的果汁被用于染色。先将水果捣碎,取汁,感染,然后阴干,这样就可以编织了,各种图案就可以编织成精致的工艺品了。在土家族的发展历史中,民俗民情的变化也可以在竹编的形成中找到,竹编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这些技能是人们长期智慧的结晶,其技术是现代机器难以替代的,其独特的技术是独一无二的。

“湘西竹编”是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姚本顺10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竹编。67岁的他,已经做了60年的织布工。少年时就跟随父亲到四川古丈、永顺、龙山等地制作竹编。清洁球、竹席、竹篮是最畅销的产品。在父亲的指导和自己的实践下,姚本顺的竹编技艺越来越精湛,逐渐家喻户晓。

在生活资料丰富的今天,手艺人姚本顺依然用自己的双手与竹子较劲,用竹条编织了不一样的绚烂人生。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展厅里有湘西竹编的展示。感兴趣的人可以访问该网站,了解竹编的传统工艺。当然,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还有很多其他的非物质项目,可以领略湖湘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