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资料。

历史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历史阐释、历史叙述、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孟子,名客,邹仁,是孔子孙子子思的弟子。他认为人与生俱来的仁、义、礼、智,即同情他人的苦难,羞辱不义的人,听天由命,即明辨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重,国为次,君为轻”,即主张民贵于君;他还说“君无情,君有义,军有正”,社会上一切不人道、不正义的行为,根源都在君。这种民主观不如后世儒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1)文中有哪些史料?

(2)有哪些历史解释?

(3)有哪些历史评价?

材料一:孝,公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富国强,民享其乐,诸侯亲服,得楚魏之师,养育千里,治国至今。

——李斯《谏驱逐书》。

材料二太史公说:尚军,其才卑鄙,迹其欲尽孝,用帝术持浮,非其性也。更何况惩罚神子,欺负魏建刚,无视赵亮的话,也足以发明商君的小恩小惠,我试着看了尚军的战书,和别人的做法差不多。卒在秦恶名昭彰,有夫之妇!

——《史记》?商君传。

材料三:秦孝公用尚军,坏矿田,开建筑,被奖励急耕。虽然不是古道,但还是以商为理,向周边国家倾斜,成为男性附庸。然而君主制被摧毁,暴政程度之差:庶人富人精疲力尽,穷人吃糠咽菜;有强国,有国家领土,弱国失国。

-汉书?食物记录

材料四(公元前338年)孝卒,及后汪卉之辈...人们说,汪卉说:“太重的大臣有国家的危险,那些离他太近的人也有危险。如今妇孺皆谈尚军之法,而莫言王之法是尚军为王,王更为臣。”

-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

(1)料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如何评价「民富国强」这句话?

(2)材料二如何评价商鞅?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材料三对商鞅变法是什么态度?“五本”和“知望隋简”是什么意思?

(4)材料IV客观上代表了哪个阶层的利益?这是什么意思?

答:(1)充分肯定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民富国强”是夸张的恭维,但说明商鞅变法发展了封建经济。

(2)认为商鞅卑鄙,忘恩负义。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应过于看重个人的品质,更应看重其对历史发展的贡献。

(3)持否定态度。“服务型”就是重视农业生产。“君主制被摧毁”意味着奴隶制被废除。

(4)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说明重大改革总会遇到阻力,经历反复斗争。

15,阅读以下材料:

料使人何以武,与牧部坐在一起。不告卖国贼,赏斩敌人首级,藏匿卖国贼,罚降敌人...那些有军事功勋的人将被授予各种荣誉。事末懒贫者,以为必领赏(官奴婢)宗室必有军论,必不归族...并将小城镇和城市聚集成县,并使成,其中有31个县。开疆拓土,税平。平斗称重尺。

-历史记录?商君传。

料二孝公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富国强,民乐用之,诸侯亲服,得了楚魏之师,养育千里,治国至今。

——李斯《谏驱逐书》。

本文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对商鞅变法的措施和结果进行了评述。

要求:表述要有文字,不超过180字。

意见应包括:

(1)背景: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各国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进行政治改革活动。

(2)措施:建立严格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重农抑商,重奖农织;奖励军功;开辟野战边疆,废除矿田制;实行县制;统一测量。

(3)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的旧俗,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为秦国富国强兵及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3.(19分)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根据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坏矿田,开楼房,急农战。

奖励虽非古道,但仍以服为主,且向邻国倾斜。

男性王子。然而,君主制被摧毁,暴君死了:庶人富人的图片,见“中国古代史”32对开本P23。

厌倦了百万,穷人吃糠;有强国有邦,废矿田开楼房。

弱者失去了他们的国家。

-汉书?食物记录

材料二:露地40亩,男桑园20亩;给妇女20亩开阔地,而不是桑园。凡年满70岁后死亡或免课者,在开阔地归还国家。桑园是世界产业,需要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等。不适宜养蚕的,改授马田,男10亩,女5亩。开田和麻田不允许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

(2)材料1中“坏矿田,开楼房”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国古代历史上实际实行的是什么样的土地制度?有什么影响?这个体系是在什么时期,什么原因逐渐瓦解的?

(4)试分析说明材料1和材料2中反映的两次重大改革或政治改革有哪些相似之处?

33.答:(1)秦国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变法。(4分)

(2)含义:废除矿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作用: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6分)

(3)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使失地农民获得了无主荒地,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唐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严重,卖地频繁,安史之乱的破坏,逐渐瓦解。(6分)

(4)都成功了;都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3分)

33.(19分)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根据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

见历史选修课1第23页。

上方胜

见历史选修课1第23页。

奖励耕作(砖画)

见历史选修课1第24页。

商阳大戟

材料二秦孝公用尚军,坏矿田,开建筑,赏他急耕。虽然不是古道,但他还是以商为理,倾斜邻国,领导诸侯。然而君主制被摧毁,暴政程度之差:庶人富人精疲力尽,穷人吃糠咽菜;有强国,有国家领土,弱国失国。

——“韩曙?食物记录

料三孝,公商鞅之法,移风易俗,使民昌盛,使国富强,民享,臣奉。得楚魏之师,养育千里,治国至今。

——李斯《谏驱逐书》。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图片反映了商映射法的哪些信息?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认什么?

(3)材料三评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从材料2的角度看有什么区别?

(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

答案:(1)赏耕织布,统测,军功,军改。

(2)肯定了改革对丰富强兵的现实作用,否定了改革对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和奴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

(3)着眼于改革的实际政治经济效果,可以看出改革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材料2不同的是,它肯定了改革建立的新秩序。

(4)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