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的社会事业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60元,比2006年增加46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90元,比2006年增加4490元。桐城产生了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百科全书派学者方以智是明末中国科学发展与西方科学传入碰撞的代表人物。他的《物理学小知识》和《通雅》是明代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著作。他是中国第一个把知识分为自然科学(物理学)、社会科学(屠宰科学)、哲学(唯物主义)三类的人。他是第一个明确提出空间和时间相互依存的唯物主义观点的人。他关于炼焦和使用焦炭的记录比欧洲早了一个多世纪。他的儿子钟通的《数独言》是一部完整的数学著作,他是中国第一个讲“对数”的人。

其他科技名人包括明代水利专家左光斗,清代天文学家马茂功,棉花种植专家方冠成,地理学家姚颖。民国以后,公路建设专家头、测量专家、冶炼专家孙德和、化学家朱自清成为学会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农业科技在该县蓬勃发展。从65438到0975,全县初步形成了县、社、大队、生产队四级农业科研网络。1987年全县有工、农、林、牧、医等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专业学会、研究会11个,会员653人。有49个乡(镇)分会,2800名会员;现有各类科技人员5282人,其中4574人获得技术职称。从1978到1987,该县* * *承担了省、地方政府下达的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中22项获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7-2011这五年间,桐城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实施科技项目150项,授予专利260项。科普工作扎实开展,日全食科普节成功举办。桐城成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和全国科普示范城市。桐城人非常重视读书,一直以“穷而不丢书”为家训。据《桐城旧传》记载,明清时期的桐城满大街小巷,午夜时分诵经声不绝于耳。乡间的竹棚,清晨的弦歌。“口头写作,教学相长,相互继承,不断创新,在科举考试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私立学校遍布城乡,形式不拘一格。书院始建于明代嘉靖初年,先后以郁秀、培文、天成、白鹤峰、丰乐、桐乡书院闻名。郡学创办于元延祐初,大批郡生从这里踏上科举之路,过关斩将,荣登金榜。清末教育家吴汝纶废除科举,兴学。他访日归李后,创办了安徽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的桐城派,旨在倡导中西合璧,培养济世之才。从那以后,新的学习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县。

1950年,全县有小学438所,学生25732人;普通中学2所,学生657人。1985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初等教育普及证书。1987年,全县有普通中学72所,在校生34578人。中等师范学校1所,在校生412人;职业中学6所,在校生1659人;470所小学,98,805名学生;幼儿园有112所,在园幼儿3410人。全县有教职工7262人。此外,还有38个企事业单位,4657名员工参加了学习。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87年,全县* * *向全国各高校输送新生6299人,其中国内外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数百人。

2007-2011五年间,桐城被授予安徽省“教育强市、义务教育先进市”称号,高考各项考核指标连年跃升。王茜职业学校成为第一批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桐城师范学校成功争创师范学院。学校安保工程全面启动。加固校舍32万平方米,新建校舍654.38+0.6万平方米。高等学校桐城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于2010年4月成立的。桐城中学中等教育百年名校,由吴汝纶先生于1902年创办,1999年被命名为安徽省示范性高中。天成中学源于1826创办的天成书院,私立天成初级中学创办于1945。桐城二中源于1912创办的三育小学,1928扩建为三育中学,1974更名为桐城二中。桐城市实验中学桐城市实验中学是由桐城市第十二中学和第十三中学合并搬迁新建的。桐城五中元氏河高级中学,创建于1969,是桐城最早的单一建制普通高中。桐城六中原曹青高级中学成立于1944,位于曹青镇。2002年升级为安庆市示范性高中。桐城中学范岗分校原为桐城市第七中学,位于范岗镇,创建于1958,是安庆市示范性高中。桐城八中,原大观高级中学,位于大观镇洒铺。创建于1958,是安徽省示范性高中。桐城九中,原孔城高级中学,位于孔城镇,安庆市示范性高中。桐城市第十中学,前身为金审高中,位于金审镇,安庆市示范性高中。桐城市第十一中学,前身为青草地中学,位于曹青镇,是安庆市示范性高中。中等职业教育桐城市王茜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79,前身为桐城市第三中学,是一所国家级公办重点职业学校。桐城中华职业学校,创建于1993,是非国有公益性集体中等职业学校。桐城海峡技工学校原名桐城技工学校,创建于1991,是省级重点技工学校。安庆市杜文科技职业学校,前身为桐城现代计算机学校,创建于1996,是该市第一所专业计算机教育机构。吴汝纶公立学校成立于2003年9月,是一所民办教育学校,位于新都镇老美。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全日制寄宿制学校。桐城流传下来的医学名著有30多种,如吴偶遇的《寻医案》、林玉的《安痫》、古曦的《海印指南》、徐丽菁的《新方剂学》等。西医是民国初年传入的。然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于社会动荡和缺乏医疗保健,人们的健康得不到保障。特别是血吸虫病肆虐,出现了许多“无儿村”、“寡妇村”、“罗汉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乡普遍建立了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开展了疾病预防和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人民健康水平大大提高。1985获得“全国计划免疫工作先进县”称号。1987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75个,医院(诊所)63个,床位838张,卫生人员1269人。脑电图仪、超声波诊断仪等精密医疗仪器300余台套。

2007-2011五年间,桐城市建成中心(镇)医院12所,村卫生室208所,药包材产业园跻身省医药产业九大园区行列。姐妹城市地区时间省萧县2014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