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
蒂希
1.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和地位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2、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3.消费结构分类
不同消费支出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构成了消费结构。
4、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方式,也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财产的一种形式。基本特征:1,强制2,自由3,相对固定。
依法纳税是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包括:1,申报纳税的义务,2,及时提供信息的义务,3,按时纳税的义务。
6.中国实行纸币本位制,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
我国实行纸币本位制,民族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7、债券和股票的含义
债券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凭证。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财产所有权凭证。
8.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国情决定的。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9、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形式。
1.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相对落后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只有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才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1,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由经济和政治决定和反映的。文化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3)(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知活动和思维方式。(3)特点:含蓄;深刻而持久(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的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的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现状: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②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为什么:世界各民族间具有* * *和普遍规律的社会实践决定了文化属于世界;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的差异决定了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点;文化是属于世界的,各民族的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色彩。它们是性和人格的关系。)
4.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5.文化传播的方式方法?
(1)途径:①商业贸易;②人口迁移;③教育;④亲友小型聚会、郊游,以及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2)主要手段——大众传媒:功能与特点——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汇聚世界各地的信息,展现文化传播、交流、享受的强大功能。
6.文化交流的意义是什么?
①从“走出去”的角度看: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繁荣。②从“引进来”的角度看,有利于借鉴其他民族游戏文化的成果,促进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
7.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
特点:(1)继承性(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保留其基本特征,而其具体内涵随时间而变化。(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液里,始终有一种强烈的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8.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1)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清精华和糟粕。(2)保持和发扬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对于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有意识地改造或淘汰。(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9.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什么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传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把握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
10,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2)科学技术的进步;③思想运动;4教育。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人类传承文化的独特动力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影响。
11,文化创新之道?
①根本途径:以社会实践为基础。②(基本途径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同时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③(基本途径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体,为我所用。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⑤文化创新依靠人民,满足人民需求。
12,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1)历史悠久:汉字是文化的载体。汉字在书写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1)独特性——独一无二、独一无二。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2)地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3)民族——中国的瑰宝,民族的骄傲。
13,发展民族文化的意义?
意义: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 * *共享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4.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什么?
包容含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在文化交流中可以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意义:①有利于和谐关系中的民族文化交流。(2)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来文化的了解。
15,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
(1)幸福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2)“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媒体的商业化。
16,发展大众文化——大众文化。
(1)发展大众文化的原因: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二)发展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反映人民群众利益和呼声、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17.如何净化文化环境或者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国家——①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②弘扬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③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扶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文化落后,抵制腐朽文化。④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风尚。文化企业要强化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切实履行文化传承的义务——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视力,拒绝污染,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18.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2)必要性:随着多元文化的共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
③重要性:引领社会思潮,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9,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教育、有纪律的公民。
(2)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投入、设施)
③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④开展群众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20、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能有效抵御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21.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1)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2)主要内容:——核心:为人民服务原则:集体主义重点:增强诚信意识(3)要求:适应市场经济;与法律规范相协调;继承传统美德
2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地位:
它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3.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学习科学理论,树立远大理想,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24.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者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立足中德实践,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借鉴世界文化优势,不断创新,满足群众需求,发展大众文化。
④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改造文化落后,抵制腐朽文化。
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
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