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择题【谈解决生物选择题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生物高考选择题方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632文献识别码A文号1674-4810(2011)22-0144-02。
选择题在高考生物试卷中占有很大比重,包括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实验、计算以及相关知识的应用。选择题是客观题的一种,由题干和备选答案组成,可以设置很广的情境。但也有同学因为选择题在考试中失分严重,或者分数太低,或者回答其他问题时间太长。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选择题的特点,或者解题方法不当等原因。因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高考题的特点,提出一些快速解答选择题的见解。
直截了当-直接方法
这是解决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其程序是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借助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直接得出结论。
例如,为了研究水果的贮藏效率与氧浓度的关系,将质量相同的苹果果肉放入不同氧浓度的密闭容器中,一小时后测量其吸氧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结果如下:
根据上述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苹果储存时,也可采取低温、干燥等措施;
B.仓库储存苹果时,相对氧气浓度为5%,为最佳;
c当氧浓度为5%时,每小时的葡萄糖厌氧分解量为0mol;
d .当氧浓度为3%时,每小时需氧分解葡萄糖的量为0.05mol
解析:此题与题干中所说无关,可以直接选A项。选项C和D需要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个反应式进行定量计算。所以正确答案是a。
2.去伪存真排除法
有些问题如果直接根据已知条件找到答案,可能找不到、不完整或不准确。根据给定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每个选项进行考查,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逐一筛选。不能否定的答案才是正确答案。
例如,rrSs基因型的个体与RrSs杂交后,后代的表型比例为()。
A.1∶2∶1B。3∶1∶3∶1
C.1∶1∶1∶1
解析:A项是三种表现型的比例,直接淘汰;C项是子代的表型比例;D项是两个杂合子个体自交后代的表型比例,都不符合问题中的条件,被一一剔除,所以答案只能是b项,为了准确,也可以对每个性状分别分析。第一性状的分离比为1: 1,第二性状的分离比为3: 1,两性状的组合为3: 1: 3: 1。
所以正确答案是b。
三打一是关键方法。
找关键法就是从众多已知条件中找出一个条件是解题的起点,从而得到答案。
如水溶性染料(PI)能与核酸结合使细胞核染色,可应用于细胞生死鉴定。当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PI中时,只有死细胞的细胞核会被染色,而活细胞不会被染色。但是,当PI注入细胞时,细胞核会被染色。利用圆周率识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A.死细胞的核酸结构与活细胞不同;
B.死细胞的核酸含量与活细胞不同;
C.活细胞可以分解染料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进入。
解析: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是活细胞的细胞膜是选择性渗透膜,会阻止染料不着色就进入;如果细胞死亡,细胞膜就失去了选择性通透性,染料就能进入染核。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细胞膜的通透性,正确答案是d。
四条路通向同一个目标——转化法
对于一些选择题,由于情况不熟悉或者内容复杂,可以通过思维转换将题目信息转化为熟悉、易懂的形式,从而化不熟悉为熟悉,化困难为容易,快速解决。
例如,病虫害防治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略)显示了一个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形成一个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A的人口增加,可能的后果是()。
A.B和D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B.B和D的种群数量均下降;
C.B和C的种群数量均下降;
D、B、C群体均增加。
解析:该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但它以圆形区域的形式出现,增加了考试的难度。在解决一个问题时,我们可以先根据图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将它们的关系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食物链形式。不难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质的量从多到少依次为:C、D、A、B。根据生态系统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将四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写成:C → D → A → B,然后根据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推断出数量的变化。当A的数量增加时,D的数量会因为大量的猎物而减少,而C的数量会因为D的减少而增加,B的数量会因为A的增加和充足的食物来源而增加。所以答案是d。
五从这里到那里——联想法
有些问题的答案很难根据已知条件直接找到。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首先要利用不同的联想方式,找到与已知条件相关联的已掌握的知识,然后根据这些知识得出答案。
例如,首先在一堆垃圾有机物中检测到放射性,然后在附近的植物中,然后在生活在它周围的动物中。如果放射性只来自一种元素,你认为哪种元素最有可能?( )
A.O B. C C. N D. H
解析: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附近”和“周围”。放射性元素是垃圾堆→植物→动物产生的;认为植物吸收矿物元素,所以这种元素极有可能是矿物元素。所以答案是c。
六逻辑联系法
有些试题涉及题干中不同章节的知识,构成了思维的空白,架起了思维的桥梁。需要根据生物学原理和规律找到它们的联系点。
例如,水稻中的一个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48条染色体。一般来说,水稻的珠被细胞、胚细胞和胚乳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A.24、24、24 B. 12、12、12
C.12、24、36天
解析:此题涉及植物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个体发育,思维跨度较大。根据已知条件,有丝分裂后期有48条染色体,寻找思维桥梁,即体细胞是24条染色体,那么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卵细胞和极核都是12条染色体。珠被细胞属于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胚胎细胞是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由有丝分裂形成,其染色体为24;胚乳细胞由一个精子和两个极核形成的受精极核发育而成,染色体为36。所以答案是d。
此外,还有其他方法,如图解法、草图法等。图解法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思维过程,简单快捷。但是,有些试题虽然已知条件较短,但推导过程非常复杂。在推导这类试题答案时,可以通过制图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从而降低答题难度,提高解题效率。所以在面对高考生物选择题时,要随机应变,选择合适的方法。
[责任编辑:李]
本文为原文全文。没有PDF浏览器的用户应该先下载并安装原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