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农阳」的由来是什么?揭秘“弘农杨”的兴衰历史

公元前202年,楚汉最后一战打响,楚军大败如山倒,逐渐走向尾声。Xi楚霸王一代英雄项羽,面对滚滚乌江,不远渡过江东,毅然自杀,这也标志着刘邦的最后胜利。然而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王锦取了他的首级,我骑马过来为国王而战,杀了几十个人。最后,郎中骑杨和司马,郎中吕升和杨武各得一个。五个人全部* * *会了身。故一分为五。”

这里说的是项羽死后,五个人得到了他的尸体,拿去给汉王刘邦喜欢。

最后,其中一个名叫杨的被封为赤泉侯,拥有1900户。从此,杨的后人发展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家族——“弘农杨”。

在此基础上,有人说霸王之死间接促成了这个家族的繁荣,但这确实是言过其实。

那么,“红农杨”是如何崛起的呢?今天,我们作如下反驳。

一、“弘农杨”的创始人——杨昌父子

古今中外,一个大家庭的建立,一般不是一代人能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杨父子孙虽然是汉初的军事成就之一,但却没有人担任过官职或政府官员,更谈不上对西汉的政治事务产生影响。

汉武帝时期,杨的孙子杨并没有因为犯罪而受到伤害甚至被剥夺封地和爵位,家道中落。

“孝景四年,侯阳不害嗣,六年,给人坐骗臧六百,免了。第五年,杨武复职,第十二年,元光第二年有罪,免了。”(汉书)

但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个人的出现,为家族的兴旺点燃了火花。他就是杨武的曾孙杨昌。而杨昌之所以发迹,并不是因为杨Xi的光芒。

《杨涵长史传》记载:“杨昌,华阴人,侍奉大将军莫府,为军功司马,霍光所爱。”

本来杨昌能够占据高位,靠的就是大将军霍光的支持,官至丞相。

后来,霍光计划废除昌邑王,建立汉武帝宣帝。杨昌在妻子司马(司马迁的女儿)的劝说下,举双手赞成。后来,他还被汉武帝宣帝授予美食城。

杨昌的两个儿子杨忠和·杨云也是优秀的人才。特别是杨云,因为他后来指控霍光积极叛乱,被授予通侯的头衔并被任命为中郎将。

虽然杨云后来被罢官,失去了他的头衔,但他作为一名官员诚实正直,帮助他人节省金钱,在世界各地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地位、财富、名声,杨昌父子无疑为家族的振兴奠定了基础。

二是“弘农杨”——杨震的崛起

东汉时期,儒家出现了一位伟人,他有一个著名的绰号——“关西孔子”。他是杨云的曾孙杨震。

杨震年轻时好学,师从精通《尚书》的大学者玉环。玉环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也是东汉张皇帝和何皇帝的老师。

由于玉环的御史地位,加上东汉对儒学的高度重视,杨震较早进入仕途也就顺理成章了。

杨真先是在地方官署干了几年,进了朝廷之后,得到了迅速的升迁。最后,他成了司徒和太尉,一个非常重要的大臣。更难能可贵的是,杨震有着极高的个人操守。

当时有很多人暗中向杨震行贿,但他坚持不收任何钱,并说了“天知道,天知道,我知道,我知道”的话,警告他们不要贪赃枉法。

除了这句名言,《后汉书·杨震列传》还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杨震)后代经常吃菜,走路,所以老长辈可能想开一个产业,但又不愿意动摇,说‘不嫌厚,留作遗产!’"

杨真的后人吃不起肉,骑不起马。有人劝杨震为子孙办产业,他拒绝了,坚持“清白”。因此,杨振家也获得了“清白之家,家风四知”的美誉。

当然,杨真为人正直,不愿与当权的宦官同流合污,最后被排挤出朝廷,送回弘农。

年过七旬的杨震最终选择了借酒消愁做最后一搏。

杨震临死前要求“以杂木为棺,裁布片盖形,故不可再回家,不设祭祀词”(《后汉书·杨震传》),再次显示了他的节操。

三、“弘农扬”的鼎盛时期——“四世四雄”

杨真死后一年,汉安帝病逝,汉顺帝即位。朝廷风云突变,开始赞扬杨真清正廉洁的生活,他的两个儿子都进了朝廷做官。

杨震为官多年,亲信门生遍布天下,为“弘农杨”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振有五个儿子,其中三个很有名,分别是杨牧、宾洋和杨奉。其中,成就最大的是宾洋。

历任州刺史、左中郎将、尚书等职,汉高祖颜夕到太尉为官五年;他的儿子杨慈是邱的官员,他的继任者是什么;杨赐之子,为太尉太常之臣。

东汉时,把“太尉、司徒、司空”视为“三公”,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东汉末年,袁绍的袁氏家族以“四世三公”闻名于世。

不过比起杨家来,袁家还是差了一点。从杨真到,杨家四代有四人到“三公”,都是“三公”中的最高者,所以名副其实的“四代四公”。

所以《后汉书·杨震传》说:“自震至表,第四太尉,德业先后,袁氏皆东京名云。”

第四,“弘农杨”的复兴——“第十一任宰相”

东汉中后期,以杨震为首的四代,使弘农杨成为一个大家族。

但因为他们是清官,忠于汉朝,所以他们不可能像袁绍、袁术那样治国。

所以在汉末三国乱世,杨姓必然衰落。尤其是统一北方后,曹操刻意打压世家大族。

杨修,杨彪之子,锋芒毕露,参与曹丕与曹植皇太子之争,被曹操所杀。在司马氏篡曹之后,杨的后代为了自保,失去了直接向祖先杨真进谏的精神。

西晋时期,虽有所谓“三阳”,其中曾为太尉,掌管中外一切军事事务,但由于朝中动乱,人心不古,很快受到三族的惩罚。

东晋时期,杨家因渡河太晚,未能获得发展机会。虽然也有个别人物另辟蹊径,弃文从武,但最终都落得悲惨下场,没能成为“王谢”式的士大夫。

南北朝时期,杨家有弃文从军的无奈,但也是乱世生存之道。

其中,北朝西魏时,“弘农杨氏”的一个分支,也是以马庄为核心成员的“观龙氏”。与“京兆韦氏、河东裴氏、、河东薛、京兆杜氏”一起,成为当时北方最流行的姓氏。

“关龙族”跟随宇文氏家族对抗东魏,建立北周取代西魏,灭北齐统一北方。最后,隋文帝作为“弘农杨”的一员,夺取了皇位,建立了隋朝。

隋朝虽然短暂,但与“关陇氏”关系密切的李渊(李渊是隋文帝的妻子和侄子,是皇帝的姑母和表妹)却着手建立唐朝。

“弘农杨”的地位并没有因为隋朝的灭亡而下降。唐王朝建立后,李渊采取与“关龙族”合作的策略,采取联姻等多种方式继续巩固杨家的地位。

比如唐太宗的费阳就出自“弘农杨”。

整个唐代,虽然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但杨家依然凭借其文化“软实力”,有11的朝拜者和近90名学生报名参加考试,因此也被称为“十一宰相”家族。

从东汉到唐代,“弘农师洋”几经沉浮,经久不衰。

结论:一个家族可能因为一个大人物的出现而辉煌两三代,但要想延续千年,一定是因为他们有好的家风。

我想,被称为“四知先生”的杨震,已经用一句“天知,地知,我知,你知”的名言,把它送给了“弘农杨”。

注射了这种基因

因此,“弘农师洋”也视杨震为“开基之祖”,并以“四知堂”为堂名。

让一个家族因为项羽的死而延续千年?这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