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考试内容

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11

一、术语解释经济区域:一个国家内部具有特定地理要素和独立权益,在专业经济区域化中承担一定功能,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区域。经济增长:通常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增加。的确,经济增长是指在提高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区域经济规模的数量扩张。配第克拉克定理: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全社会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的克拉克定理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将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人们把这种产业结构变化规律称为配第-克拉克定理。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是使资源要素和某些经济活动趋于聚集的力量及其作用的结果。扩散效应是指使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由过度集中转向分散分布的力量和作用的结果,是使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主动而非被动避免集聚不经济现象的力量和作用的结果。前向效益和后向效应:前向效应是指对上游产业的劳动效应。从前向受益和后向效应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需求将带动传统商品等一系列上游产业的发展。后向效应是指对下游产业的推力效应。老年产业的形成将为服装、食品、特产、交通、旅游、娱乐、老年福利设施、住房、社区服务等行业和产业带来多种发展机遇。

经济区划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既定的区划原则,正确识别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索引经济区划和标准,划分其空间边界;二是分析各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条件、经济现状和潜力,找出其优势和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据国家或上级经济区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战略,对各经济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分析。区域差异和区域优势:区域差异和区域优势代表了经济发展中区域结构的各种差异,如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条件、经济总量和结构、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的差异。区域优势是指一个地区客观存在的相对有利的自然、经济、科技和社会条件,以及在这些条件基础上通过区域经济运行形成的具有跨区域意义的经济门户。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先发优势通常存在于发达国家或地区,是指率先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或地区在发展中拥有更有利的条件。后发优势通常存在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是指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和地区在发展中的有利条件,使其处于追赶发达国家的状态。区域分工: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根据自身条件和国外分工的环境,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前提下,进行产业和产品生产的分工与合作,是社会经济活动在区域空间上的有机结合。初级区际贸易和高级区际贸易:初级区际贸易和高级区际贸易是指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导致的产品差异而产生的贸易,主要在互通有无中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的作用。高级区际贸易是指不同生产结构在社会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交换关系,最高级别的区际贸易是在高度分工基础上形成的高度合作关系。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城市和城市化为主体,密集的人口和经济,具有一定空间边界的复杂社会综合体。城市化是指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分散在农村的人口、劳动力和农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不断聚集,并逐渐转化为城市经济要素。县域经济:是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重叠的区域经济。作为一个县级经济体,其行政管辖的边界是划定的。作为一个长期发展并与周边城乡紧密联系的自然区域经济,其经济活动的边界是动态的、模糊的。二、简答1什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什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它们对支撑和促进区域经济运行的意义是什么?(意思?P(19-20))答: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①自然条件和历史基础;自然资源是一种基本的物质要素,对提高区域劳动生产率、形成产业结构和资本原始积累具有重要作用。历史基础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凝聚力。历史生产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②人口和劳动力;从消费的角度来看,人的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一定的人口和适当的人口增长是保证区域劳动力供给的前提。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3资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表明,积累资金、引进资金、争取资金确实是经济腾飞。

其中的关键环节,区域资本的形成和有效利用,对最各种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凝聚作用。④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导。⑤组织管理;区域组织管理的效率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能力。2区域经济增长可以分为哪些阶段?区域经济增长可以分为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P 36-38)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A:经济增长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起步阶段是工业化准备阶段;经济增长呈上升趋势,但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仍相当低,资金、技术和人才是发展的瓶颈。(2)起飞阶段,即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及其随后的持续增长阶段;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地区经济和居民收入持续增长。(3)成熟阶段是工业化的后期;经过长时间的持续增长,区域经济已经进入稳定增长和产业更替阶段。城市和农村的关系趋于协调和融合。④提升阶段是工业化时期新的增长阶段;在宏观背景上,它意味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现代化的任务已经实现,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将让位于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有哪些类型?他们有什么特点?P(93-95)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有哪些类型?他们有什么特点?()A: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类型和特征:①极空间结构;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增长极成为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极核,对区域其他部分的经济社会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区域空间结构。增长极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区域要素的极化过程。它以其强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功能,对该地区其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主导作用。②点轴空间结构;它是在极核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区域内的增长极及其周围的其他经济活动聚集点出发,借助交通

信息供能与其他线路相连,具有紧密联系或功能互补的点轴空间结构。经济轴形成后,位于轴上的增长极和其他点会因发展条件的改善而加速发展,扩大规模,进而引起轴规模的相应扩大。③网络空间结构;在点轴空间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以各种交通、通讯供电线路为枢纽带,连接和疏导区域内不同等级、不同功能的经济活动聚集点。一个点可能与多个点相联系,以满足获得足够的资源要素用于发展和开拓市场的需要。4.区域空间经济活动中的区位方向性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区域空间经济活动中区位方向性的类型和含义是什么?(P97)答:所谓区位方向性,是指经济活动(或产业部门、行业和企业)在选择最佳区位时,向能够满足自身主要布局要求或适合自身技术特点的特定区位靠近的倾向。有以下几种:①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导向。这种区位导向是指经济活动的区位受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分布的强烈制约,在空间分布上趋向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适宜和集中的地方。(2)原材料到点。一些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原材料或者不适合长途、长时间运输的经济活动,往往会选择原材料的集中供应地,从而表现出这类原材料的导向性。(3)燃料动力指向。一些经济活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劳动力供给,在区位选择上一般倾向于尽可能靠近燃料动力供给地。(4)劳动力定位。一些经济活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劳动力或者对某一类劳动力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其区位选择明显倾向于适合劳动力集中、供给丰富的地区。

党,从而显示劳动力。(5)消费者市场导向。有些经济活动直接为消费者服务,或者其生产经营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状况的波动非常敏感,或者其产品因笨重、体积大、易腐等原因不适合长途运输,因此其区位选择倾向于消费市场。⑥交通枢纽点。一些经济活动的运输成本在其产品总成本中占很大比重,要么是为了方便从不同地方获取燃料的原材料,要么是为了方便将产品运送到多个市场。它们在区位选择上往往是运费最低或者交通便利的地方,所以往往分布在交通枢纽。5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用可持续发展观察区域经济有哪些新特点?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用可持续发展观察区域经济有哪些新特点?P(136-138)()答: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它包括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和同性原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可以观察到以下区域经济特征:第一,区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载体,既有经济地域特征,又有自然地理特征。比如,在西部大开发中,四川提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西北沙漠地区提出“再造秀美山川”。第二,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活动,其经济增长和结构基础更依赖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生态的良性循环。自然资源、环境和生态能否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供给,已成为区域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关键。第三,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溢出特性,因此城乡区域协调更具有特殊意义。由于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客观上存在地区差异和发展差距,因此可持续发展是

区域协调和城乡协调有了新的含义和重要性。地方政府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手段是什么?(P242)地方政府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手段有哪些?答:1,公共投资政策。这是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改革开放,特别是65438年至0994年中国实行的分税制改革,从经济利益的角度重新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政府实施有效的公共投资政策成为现实。2.市场政策。主要是指经济杠杆的运用。比如地方政府为调节生产要素外流而采取的区域市场政策——财政补贴、减免税等。,以及吸引生产要素进入该地区的区域市场政策——吸引人才的高工资,以及提供有利投资环境的政策等。3.边境政策。区域的边缘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并对这些边缘地区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扶持政策,以调节生产要素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