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上如何区分“真假”和“是非”?
我觉得两者的区别在于应用对象。
(1)是非题:关键词是陈述和事实;
陈述在逻辑学中称为命题或判断;
真或假是对一个陈述的判断;
一个陈述为真当且仅当它为真;
(2)是非题:关键词是问题、答案、标准答案;
标准答案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答案,也可以是一套规则或要求,这取决于问题的形式;
对错是对一个问题答案的判断;
当且仅当一个问题的答案符合标准答案时,它才是正确的;
从上面的定义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联系:
第一,真理必须构成标准答案;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真理可言——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只能靠时间来寻找答案。所以,在一定的时空里,真理和标准答案是可以划等号的。
二、问题+答案是陈述,任何陈述也可以分解成一组或几组问题+答案。当然,提问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一般提问,也有特殊提问;有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
例如:
(1)声明:李四来自中国;(假设这是真命题)
问题:李四是中国人吗?回答:是的。-答案正确(对);
问题:李四是哪里人?答案:美国人。-回答错误(错误);
(2)问题:请按要求A建造一座建筑物..回答:(建了一栋X);
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是所有符合要求的建筑。所以这个答案对不对,要看建的楼是不是这些标准答案之一。
陈述:建筑物X满足要求a。当且仅当上述问题的答案正确时,该命题为真。
综上所述,我认为真与假、对与错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因为词性不同,所以用途不同。
(3)问题:孔融该不该让梨?
这是一个道德伦理问题,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标准答案。但是只要我们能确定标准答案,那么我们就能判断出这个问题的答案。相比之下,问题:孔融有没有放弃过梨?——这个历史问题就好回答多了。
最后,逻辑学只负责研究命题的真与假(确切地说,是真与假的关系),各种具体问题的标准答案——有无标准答案——属于其他学科的研究范围。
逻辑上如何区分矛盾和对立,在于它们既不能为真,也不能为假。一个真理可以导致另一个谬误,一个谬误可以导致另一个真理。换句话说,P为真,Q为假,Q为假,P为假,Q为真,Q为假。
对立关系是两者可假不可真。一个真理可以导致另一个谬误,但一个谬误不能导致另一个真理。换句话说,P为真,Q为假,P为假,P为假,Q为假,P为假。
这两种关系可以是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好”和“坏”是矛盾关系,“好”和“坏”是对立关系。
这两种关系也可以是命题之间的关系,比如“一切金属都是固体”和“有些金属不是固体”是矛盾的,“一切金属都是固体”和“一切金属都不是固体”是对立的。
老师您好:逻辑学中如何区分矛盾和对立?逻辑中对立和矛盾的区别是什么?对立和矛盾都属于不相容的关系,或者说完全不同的关系,但又是不同的。矛盾关系是指两种对立的情况,没有第三种情况,非此即彼。比如“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不仅仅是战争而是非正义的战争。对立是指除了两种对立的情况之外,还有其他的情况,不一定非此即彼。比如“红”“白”。不是“红”就是“白”。
在逻辑学中,对立意味着两个命题必然是假的,并且可以是假的;下对立是指两个命题必须有一个真理,并且可以相同。对立关系的推理规则是一个命题为真,另一个命题可以推导为假。但是,不可能从一个命题为假的事实推导出另一个命题为真。下对立关系的推理规则是一个命题为假,另一个命题可以推导为真。但是一个命题的真理不能从另一个命题的真理中推断出来。
如何理解逻辑中的矛盾逻辑中的“矛盾”有两种——概念之间的矛盾和判断(命题)之间的矛盾。
以下是《逻辑学》中对这两种关系的解释(杨树森,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版):
如果完全相异关系中的两个概念S和P(意思是没有* * *相同的对象)有一个* * *相同的相邻概念Q,那么完全相异关系就可以分为矛盾关系和对立关系。
矛盾关系
如果S和P完全不同,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它们相邻概念Q的外延,那么S和P的关系就是矛盾的。
正义战争(S)-非正义战争(P)...这个概念就是“战争”。
成人-未成年人...属的概念是“人”。
偶数(S)-奇数(P)...通用概念是“自然数”。
反对意见(略)——本书第41页
逻辑中的充要条件是什么关系?A可以推导出B,这是B and B的充分条件,是A的必要条件..
A可以引入B,B也可以引入A,A和B互为充要条件。
A能推出B,B不能推出A,A是B的充要条件。
A不能推出B,B可以推出A,A是B的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