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细菌”讲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一份讲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讲稿?以下是我为你收集的八年级生物《细菌》的讲稿,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为四个方面。

(一)首先是对教材现状的分析。

这一节是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二节。本章教材的介绍是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入手,在学生学习了植物、动物和生态系统的组成后进行的,为以后学习真菌做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其次是教材内容。

学生虽然对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细菌的繁殖、结构特点、营养方法等知识缺乏,难以理解。因此,教学内容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启发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环境进入微观环境。本节将教材内容安排在科学探究的背景下,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总结细菌的主要特征,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本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学习这一课也是为后面讨论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做铺垫。

(3)课程标准:

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而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是生命观、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感,这是生物科学的终极目标。《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中,细菌是生物多样性的第八个一级主题。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通过调查、数据收集、处理和交流,引导学生了解各种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在二级主题“生物多样性”中,课程标准如下: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最后,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上述内容,将课程目标转化为班级目标,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了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重视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我们试图推断细菌的营养方式。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识到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认识到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要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细菌的营养和繁殖。

难点:细菌的繁殖及其广泛分布的原因。

第二,说学生

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植物、动物、细胞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知识,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对细菌的发现历史和形态结构不熟悉。所以,展示一些常见的细菌图片,制作多媒体动画效果,让他们对细菌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运用直觉原理,为所有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挑战,学生才能主动参与,才能使全体学生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描述现象和表达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口语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自主学习、直观教学、比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实施本课教学;制作多媒体,插入相关图片,动画演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

四、说和学的方法:

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让学生先自学教材,找出难点问题,再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从而总结知识要点,得出结论,突破重难点。

五、教学方法的过程和策略。

引入新课程:

从生活事例出发,问:吃饭前,妈妈总是让你先洗手。为什么?你的书桌、书、笔上有细菌吗?通过简单的提问,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和细菌打交道,然后提出“细菌是一种什么生物”这个问题“你了解细菌吗?”激发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课程教学

老师提出学习要求。在学生自学期间,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巡视和指导,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大致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细菌的发现:从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开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问:细菌是从哪里来的?谁首先发现了它们?(列文虎克,巴斯德)巴斯德是如何从实验中得出细菌最初存在的结论的?(鹅颈瓶实验),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讨论。看完这个故事,你对科学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通过交流,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2.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因为细菌很小,只有用高倍放大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在这里我们设计多媒体展示三种不同形态的细菌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图片,供学生分析、分类、总结,然后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给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例子,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接下来,提出三个问题。第一,“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课堂上展示细菌结构的模式图,让学生逐一识别对应的结构名称,从而加深学生对细菌结构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最终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征。第二个问题是“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什么区别?”这一部分把三种细胞的结构图放在幻灯片里让学生比较,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对比讨论,还解决了第三个问题“推断细菌的营养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比较推理能力,又突破了本节的难点。

3.细菌繁殖:除了展示细菌裂变和繁殖的电镜照片,这里还插入了细菌繁殖过程的视频,设计了这部分书的技能训练。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解决这一节的难点,让他们了解细菌的快速繁殖,从而认识到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使学生对细菌繁殖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介绍了孢子的形成,强调孢子是休眠的,不是生殖细胞,然后讨论:细菌为什么分布广泛?学生讨论后,老师总结道:

(1)在分裂和繁殖方面速度快,数量多。

(2)能形成休眠孢子,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也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四处漂浮和下落,并能萌发成细菌。

(3)细菌的个体很小,容易被各种媒介携带。然后设计学以致用——走进生活的环节,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三个问题,用细菌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起到检验是否达到目标、评价和教学一致性的作用。

(1)为什么自然界没有大量的动植物遗迹?

(2)为什么食物可以长时间保存在冷的地方?

(3)外科医生术前应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消毒是以杀灭细菌为基础的吗?

(三)课堂总结,标准测试

学生积极参与归纳总结,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然后练习巩固,检验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做到学以致用,体现生物价值。

第六,说黑板设计

1,细菌的发现

荷兰-莱文钩形显微镜

法国人巴斯德微生物之父

2.细菌的形态结构

形态:球形杆状螺旋。

(2)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浓缩区

特殊结构:囊(保护),鞭毛(运动)

(3)营养方式:异养。

3、细菌的繁殖

模式:裂变繁殖

孢子:细菌的休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