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资格知识点:教学反思
第七章教学评价与反思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考察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具备小学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本章主要以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应了解小学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类型和主要方法;了解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类型和主要方法,以及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能够正确评价小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第二节教学反思
高频考点汇总
1.教学反思的概念;2.教学反思的基本特征;3.教学反思的内容;4.教学反思的意义;5.教学反思的类型;6.教学反思的原则;7.教学反思的方法。
高频考点速记
一,教学反思的概念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意识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一种方式。
二,教学反思的基本特征
(一)课堂教学是教学反思的起点和归宿。
(二)探究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教学反思的重点。
(三)对教学环节的追求是教学反思的不竭动力
(四)学会教和学会学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反思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的发展”。反思教学是否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体验性能否得到充分体现。反思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否到位,学生在师生关系中是否得到尊重和欣赏。无论是与学生的平等对话,还是与同事在教学方法上的合作。
(二)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对教学目标的反思主要包括:每节课是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是否完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并自觉贯穿教学过程。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教案设计过程是否合理;师生在教学情境中是否情感交融,学生的“智慧火花”和“创新火花”能否被点燃和闪现,学生是否提出独到的见解和尖锐的问题,教师如何驾驭;教学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备课时往往没有预设,教学过程中如何应对。这些都是反思的内容。
(四)反思教学得失
详细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片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片段,以便日后自己或他人在教学中使用。回顾分析教学缺陷,找出原因,分析关键因素,探索解决方法,形成新的教学环节。
教学重新设计
这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通过反思,获得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知识面扩大,教学设计趋于合理,教学过程重新梳理、重新发现、重新研究、重新创新。编写新的教学设计或案例。不断升华,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教学反思的意义
(一)教学反思有利于教案的改进。
教案的编写很重要,但课后反思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课后,老师们认真反思,吸取教训,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感悟。其实他们也在备课。老师记录自己的教学感受,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既能及时纠正错误,又能为第二节的备课或研究提供素材,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课和研究能力。
(二)教学反思为撰写教学研究和论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的结束,也是一个新的教学实践的开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就一定会提高我们对教学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发展我们的智慧。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有助于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培养教师的批判性思维,提高教师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实现从“经验”到“研究”和“创造”的转变。
[page]五、教学反思的类型
(1)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
根据教学的基本过程,教学反思可以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反思和教学后反思。
1.教学前的反思
教学前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前对如何组织教材、课堂上应注意的内容、具体实施方法、学生的需求和满足这些需求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思考。在规划本学科、本教材、本单元、本课时的教学时,也要列出反思的重点项目。需要向学生传授哪些关键概念、结论和事实;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否适合学生;设计了哪些活动来帮助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什么条件会影响上课的效果等等。
2.教学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是课堂反思,也叫规范反思。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课堂教学中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及时思考和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教师要善于把握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因势利导,根据学生反馈修改调整教学计划,不能大修。顺应学生发展需求,保证课堂教学顺利有效,达到教学效果。
3.教学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指在一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进行回顾和评价。课后反思也是最广泛的反思形式。课后反思可以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第三,课后反思有利于培养教师的思维分析能力、研究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自我反思和集体反思
根据反思的主体,教学反思可以分为自我反思和集体反思
1.自我反省
自我反思是通过自我反思的反思。自我反思源于反思主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是反思最重要的形式和境界。
2.集体反恩典
集体反思是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和同事的教学实践,并就实践问题与他们进行对话和讨论。它是一种互动活动,关注教师间的成功分享、合作学习和* * *的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 * *认同。
垂直反射和水平反射
根据反射的对象,反射可分为垂直反射和水平反射。
1.纵向反射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知对象在历史进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获得学生的反馈,作为另一个认知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知对象整合起来思考。
2.横向反射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要经常在课堂上交流,学习别人的教学长处,通过学习比较,找出思想上的差异,分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高自己。
(四)理论反思和经验反思
根据教学理论的深度,教学反思可以分为理论反思和经验反思。
理论反思是指通过理论学习或理论与实践的比较进行的反思,是对教学的宏观反思。经验反思是指对总结个人教学经验的反思,是对教学的微观反思。
[page]六。教学反思的原则
自主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发现问题。他们对我们通常意识不到的教学行为和欠考虑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学实践,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策略,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现实性原则
教学反思大多反馈课堂教学的主观感受。要使教学反思具有实践价值,就必须如实反映每堂课的优劣,包括教学目标是否落实,教学原则是否贯彻,教学方法的优劣,教学内容的完整与遗漏,教学效果的好坏。
(3)及时性原则
要坚持教学反思的时效性,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只有教学反思及时,才能保证其真实性、有效性和较强的针对性,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教学的时候,通过“扬弃”来更新我们的教学,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个性原则
虽然教学反思有时需要同伴的支持,但其性质仍然是个人行为,取决于教师的独立思考。教学反思使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魅力、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七、教学反思的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教学反思中的行动研究是指教师、教育理论家或其他成员去研究自己班级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一种研究。行动研究直接关注教学实践的改进。行动研究的程序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环节。其中,策划和反思最为重要。规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它需要研究人员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和对问题的诊断,找出现状是什么,存在什么问题。创造什么条件,用什么方法提高。
(2)自我提问法
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整、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问题,以提高自我反思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整个教学过程。
(3)教学诊断方法
教师可以从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入手,挖掘隐藏的教学理念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和小组头脑风暴收集各种教学“案例”,然后进行分类分析,找出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理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4)比较法
老师要多看看其他老师的课,多和他们对话。通过观察公开课、听专家讲座来关注最新的教学动态,在观察、比较、反思、修正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教学更加合理。通过学习和比较,找出思路和方法的不同,从别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从而提高自己。
(5)阅读新知识。
阅读新知识是指教师采取各种手段收集有关所要解决问题的信息,通过阅读相关信息获得新的思想和概念,帮助教师获得新的信息和观点,为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新的见解和可能的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