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推理的基本答题方法有哪些?

翻译推理是国考的必考题,有一定难度。面对这类问题,很多考生无从下手。今天我就为广大考生总结一下翻译推理的基本解题技巧,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答案。事实上,在逻辑学中,并没有翻译推理这个概念。翻译推理是对试题的一种归纳和总结。发现有这样一类问题是用先翻译后推理的基本思路来解决的,所以叫翻译推理。因此,广大考生需要掌握翻译推理的思维:先翻译后推理。

翻译:按照特定的逻辑规则,将词干中的文本信息翻译成逻辑表达式。也就是a→ B。

推理:在翻译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推理方法进行演绎。

特定的关联词出现在问题识别的词干中,关联词基本有两类:如果…那么…;仅仅......仅仅......

文本表达式“如果A,那么B”的翻译为“A→B”

“只有A,只有B”的字面意思翻译成“B→A”

推理公式:前愿后愿,后不愿。

下面举个例子说明一下,让考生掌握第二种关联词翻译推理题目。

比如中国作家莫言的文学作品,受到了世界读者的关注,赢得了国际文坛的认可,再次证明了这个判断: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根据这一判断,可以得出结论:

A.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性的。

B.如果不是全国性的,就不是全球性的。

C.只要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D.只有世界是国家的。

答案b

解决方案思维

第一步:问题识别。关联词“仅适用于”

第二步:翻译。按照逻辑规则,“只有B是A”的字面表达翻译成“A→B”。即世界→民族。

第三步:推理。

A项:翻译为民族→世界,错误。

B项:翻译为非民族→非世界,根据推理规则,“无在之前”,即世界→民族。正确。

C项:选项中出现“只要A,B”的文字表述,翻译为“A→B”。即民族→世界。错误。

D项:选项中“只有A,只有B”的字面表达翻译为“B→A”。即民族→世界,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