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词条真题电子版
《中国文化概论》的复习资料和文献,在WAP上看可能很差。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者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中国文化复习资料介绍1。知识题1。华夏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2.中国文化可以分为四种: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二、名词解释1、文化产品广义上的文化产品是指一切由人类创造并提供给社会的有形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是指精神产品。纯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能源一般不叫文化产品。2.文化内涵事物的文化内涵是指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的人文特征。3.文化现象是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某种外在状态和联系。文化现象包括文化现象。4.文化事件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再现时,它现在包含着在某个历史时期、某个国家的文化发展中有规律地成为典型的、象征性的东西。这些现象被称为文化事件。5.文化观念一定时期某一层次或某一行业的人对文化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件中所表达的意识形态,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称为文化观念。6.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和与之相关的文化事件在一定时期、一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和追捧,形成一种趋势,称为文化思潮。7.文化政策是指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条件下,行政机关就文化疆域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8.两个文化层面指的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上层文化是宫廷文化和上层文人创造并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是指民间文化,即由广大人民群众及其独立于统治阶级的精英所创造和拥有的文化。三、问答1、“文化”的名称来源A“文化”的本义是“错画”,即花卉图案。在人类认知领域,“文”是指后天的道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在政治领域,“文”引申为“文化治”,即礼治与“武”相对B“化”的本义是改变事物。包括宇宙产生后的“进化”和“分化”。2.文化的古今意义A 1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和精神物质创造。修养属于改造主观世界的领域,创造属于改造客观世界的领域。基于对汉语中“文化”概念的传统解释,学术界常将其翻译为英语文化。文化的本义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因为物质创造包含了人类的智慧和精神文明,两者很难完全割裂开来。3.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定义A: 1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存在的总和。要把握三点:广义的文化是与人及其创造活动相关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b广义的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涵盖了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包括所有的物质和精神创造。狭义的文化也叫人文文化,是一个社会集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通过传承和积淀而形成的自然凝聚力。要把握三点:狭义的文化不仅是以人为中心,而且是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以对物化世界及其人文精神的观察为核心。b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人的精神活动,而是通过历史传承积累起来的成人体系的人文精神。c狭义文化既注重全人类的普遍性,又注重不同民族、阶层、群体的人文精神特征。因此,狭义文化的定义不仅适用于人类文化学,也适用于民族文化学、国家文化学等特定领域。4、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化及其特点A: 1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差异和特点,这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相反,在社会学领域,民族性也是文化划分的基础。以民族特色为标志的文化,就是民族文化。它的特点是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失去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中华文化,又称中国文化、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以一个国家为分裂文化的社会,是建立在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基础上的,即统一国家中同一民族的文化。民族文化基于一个国家独特的历史和国情。其特点是中华文化是多维的,是由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 * *同构文化。5.传统文化与对传统文化的错误理解A: 1中国传统文化是指起源于中华文化,由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经过长期历史发展积淀而成的文化。2误解有些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认为重视传统就是复古。他们甚至认为传统和现代化不能共存,或者说现代化一定是反传统的。这种理解恰恰忽略了现代化的过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部分。传统的现代化和民族特色,也就是中国特色,一旦被否定,就与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不符。有些人认为弘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者认为中国传统和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理解也是片面的。任何一个民族传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而一旦其他文化成为现实,也就是说,这些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己的文化融合,就会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6.文化传统及其性质答: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是因时而异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文化传承是贯穿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种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所拥有的,尽管他们的表达方式并不完全一致。其性质是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传统不是不可改变的。7.关于中国文化分支的知识答:文化的分支是二分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分法的物质质、制度、精神,四部曲物质、制度、习俗、意识形态价值取向或物质、制度、精神、语言。以及更多的分类方法,如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习俗等。本课程采用四点法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8《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答案:中国文化史主要以中国文化的历时演变为主线。《中国文化概论》虽然有一定的篇幅来梳理中国文化的发展,但其目的是让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树立一个传统的文化史观念。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知识专题1。饥荒主要指旱灾、水灾、蝗灾、风灾、冰雹等。2.司马迁把当时的世界划分为四个基本经济区:山西地区、山东地区、龙门-碣石地区以北的农牧交错带和江南地区。中国现代自然地理区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3.在保护自然方面,古代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孟子的不违天道时观。4.在保护西北地区环境方面最重要的作用是南北朝至中唐时期马牧场的广泛分布。5.古代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开凿运河。春秋战国时期,楚、吴、齐、魏都修建了运河,如汉沟、峡。吴的运河与黄河和吉水相连。从秦汉到南北朝,挖了很多河。秦汉时期,有连接湘江和漓江的灵渠,加强长江水运的草渠,还有贯穿河北平原的白沟、平陆运河、全州运河、新河和曹丽运河等,先秦时期的各种旧的输水沟渠也得到改造。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连接江河、淮河、河海的运河体系。此外,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和汴水河也进行了疏浚,被称为曹彤四大河道。还有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北起通州,南至杭州。6.古代开发利用的主要失误是过度开荒和过度开采森林资源。北方砍伐森林的灾难性后果更为严重。长江、黄河、淮河的危害越来越大,与片面的重农思想有关。两个名词解释1,三个自然区观察中国地理的自然面貌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广袤的中国疆域可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2.古九州即冀、燕、青、徐、杨、荆、虞、梁、雍九州。冀州西河以东,东河以西,兖州古济水河与黄河之间,青州渤海与泰山之间,徐州黄海、泰山与淮河之间,扬州淮河以南,大海以西,荆州荆山以南,恒山以北,荆州荆山以北,黄河以南,四川盆地汉中凉州华山以南,永州西河以西,黑水河以东。《尚书·龚宇3》。地方志时期,我国大部分地方都有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对区域气候做了较为详细的记录,尤其有助于了解各种异常气候造成的灾害。因此,竺可桢将公元1400年至1900年的第三次大气候时期称为“地方志时期”。地方志时期也被称为寒冷时期。4.仪器观察期由于1900以来就有测量温度和气象观测的仪器,竺可桢把这段时期称为“仪器观察期”。5.地理概念不同于现代的领土概念。指的是中原文化中心与北方更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的关系。6.曹彤四大运河是指四条人工运河,即汴河或通济河、广济河、金水河和惠民河。三、问题1、关中与陕北的位置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关中与陕北的地理位置在中国极其重要。关中地区是四面封锁之地。黄河西、北、东三面被秦岭、西北的六盘山、贺兰山北的阴山、东的吕梁山和铜官山环绕,水镜和渭水穿流而过。而且此地经济富庶,交通便利,可攻可退可守,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繁盛之地之一。周、秦、汉、唐都在这里建都,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山西省北部位于山西省的高原上,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据说尧舜时期在山谷的南部建立了都城。山西北部与蒙古高原相连,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的重要途径。再加上太行山的一些断层可以直通华北,所以一直说山西“天下第一”。总之,正是由于关中和陕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仅大量的人口聚集在这里,而且便利的交通让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中国的地形特征答:中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在中国境内,地势西高东低。第一步是西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中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第二级是青藏高原向东到北海八斗,2000m以下到1000m。有云贵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汾河流域。第三阶梯北起大兴安岭,贯穿太行山,南至巫山线以东,云贵高原东缘。它的平均海拔不到500米,沿海地区甚至不到50米。3.中国地理总体特点答:作为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中国的地理面积差异并不比整个欧洲大多少。虽然地形复杂多变,但不失大陆的完整性。首先,许多河流像血液一样连接着大陆的广大地区。其次是地域准入。虽然地形多样,山多,但无论地势多陡,大自然总是留给人们便利的交通。大致沿着渭水、黄河、吉水,从遥远的古代就形成了连接东西的交通线。与这条东西向线相交的是三条南北向交通线,一条在太行山以东不远,北起曲阳,南至河南新乡,另一条在太行山西侧的汾水河流域。更西部的一条从陕西南部的Xi安开始,穿越崇山峻岭,到达北部的榆林和府谷。4.过去几千年的气候变化和饥荒。答: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辽阔的温带东部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降雨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灾害性,干旱多,其次是洪水和相关的蝗虫病虫害。过去五千年的温带气候也发生了变化。著名学者竺可桢指出,中国五千年来气温变化的总趋势是由暖转冷。他把过去5000年的气候变化分为四大时期:3000年前的温暖期——1100年前的寒冷期。具体表现为温暖程度低于温暖期的一个短时期。气候与饥荒和疾病的情况直接相关。饥荒主要是指旱、涝、蝗、风、雹等水灾,其次是瘟疫和旱灾,再其次是蝗灾,所以饥荒和疾病是相互联系的。总的趋势是频率越来越密。像这种趋势,后来鼠疫的流行越来越严重。5.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诸多影响A: 1辽阔的地域决定了中华文明的道路和文化走向。世界上几个古老的文明,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和巴比伦,发生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古希腊文化起源于地中海的半岛和岛屿。中国文化的发源地虽然也是黄河流域,但依靠的是其众多支流形成的蜿蜒湿润的地域。2.“大一统”的概念是在广大地区形成的。3地理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地理是指中国原始中心的形成与北方更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的关系。6.地理特征与文化命运自中原文化中心形成以来,就与更广大的北方草原牧歌文化发生了冲突与融合。据文献记载,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最早的民族有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党项、金、蒙古、满族。除了满族,这些民族基本上都是在前一个民族迁徙,草原空虚的时候,从原来的居住地跳出来充当新的高原主人。中原政治兴盛的时候,他们四处游荡,研究中原的文化体系。有些人被强大的中原王朝打败,或远迁或内迁。前朝政治混乱衰弱时,大举进攻,然后进入中原,造成中原固有居民南迁,他们成为中国原始文字的接受者和新的创造者。经过短暂的停滞,文明沿着中原确立的文化方向升温繁荣。每隔一百两年或稍长一点的时间重复上述情况。虽然这种回复被重复了很多次,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原文化一直在带动着各个地域文化的同步发展,从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命运。7.广阔的地理舞台和悠久的中国文化历史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旋转舞台。世界上的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都被毁灭了。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应该和它的地理条件有关。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周围都是广阔的沙漠,人类能够生存的地方是如此之少,人与人之间对于生存之地的争夺太过残酷。虽然中国文化起源于中国的黄河流域,但其广阔的地域为它准备了一个潜在的历史舞台。每当北方边疆民族大举南进时,中原的文化人都有一个南方国家作为后方。所以每当北方进入全国一体化,南方就进入发展高潮。其实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文化中心南移,然后经济中心南移。所以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南北对峙经常发生,南方的经济高潮和北方激烈的民族融合同时构成了南北不同的历史观。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同时充当了这一文化高潮的两个历史阶段。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宽阔的旋转舞台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先决条件之一。8.形成地域文化的几个因素A: 1自然环境决定了一个地区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状态。2地理条件特殊或独特。3特定地区的人有明确的地域意识,与其他地区的人形成竞争关系。4典型人物的潜移默化也能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9.先秦时期几个重要的文化区域答:先秦时期是区域文化大发展时期。儒家文化发源于齐鲁,法家文化发源于三晋,道家和楚辞文化发源于南楚,经过融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主干。10.初唐南方文化概况。唐初南方的形势有了很大的改善。丹阳、毗陵和吴军已经是文明之地。岭南20多个县已经有了南海、胶东等人杰地灵的城市。11,地域文化在统一文化中的作用答:1从逻辑上讲,一开始就不存在所谓的正统文化。当初中原文化其实是一种地域文化。经过一些吸收后,它上升为一种正统文化。所以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源。屈原“以楚声写楚语”的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根源。区域文化的相互融合可以产生文化的典型人物和作品,从而弘扬正统文化,作用于区域文化的发展。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时会面临各种深重的灾难。我们的文化从未断绝,地域保存的贡献真的很大。12、古代保护资源的措施答:1在农忙季节,为了保证粮食丰收,不要求人们服役。2.在大池塘捕鱼不需要太密集的网来保护鱼类繁殖。而且一些大型狩猎活动一般安排在秋季,以保护哺乳动物的繁殖。3.砍伐树木要在一定的时间进行,甚至朝廷禁止私自砍伐树木,山林资源归王朝所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森林免受乱砍滥伐的破坏。4.皇室建造了大量的园林和陵墓,对保护环境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5.政府倡导和领导的植树造林运动使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绿化。6.13,古德尔吉用自然成就回答:一、开荒;二是水利建设;第三,运河开挖。14.古代利用自然的一些错误应该得到解答。开发利用大自然的主要失误是过度开垦土地和过度开采森林资源。北方森林砍伐的灾难性后果更加严重。长江、黄河、淮河的危害越来越大,与重视农业的片面思想有关。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1.知识专题1。大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在此之前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大约在4000年前结束,持续了五六千年。农业的研磨和钻孔、制陶和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2.五帝的谱系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上中忠于君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4.夏是中国第一个王朝,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历时近500年。5.商朝建立于公元前65438年+07世纪初至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0世纪中叶* * *历65438年+07世纪365438年+0王。6.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771年。7.夏文化的重要特征是“服从命令”、“亲民”、“远离鬼神”。8.商文化的重要特征是“敬神”、“治鬼”、“先鬼后礼”。9.先秦时期重要的道家人物有老子、庄子10、韩非子。165438+ 12.阴阳家以战国时期的邹衍为代表。13、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成长时期,也是中国王朝政治的第一个繁荣时期。* * *经历了四个朝代:公元前2265438年秦公,公元前206年西汉,公元823年新朝,公元24220年东汉。14,三公,即丞相、太尉、钦差顾问,15。当地秦、西汉时为郡县二级制,东汉时为三级制。县级以下有乡、亭、村。16,皇帝之下是所谓的“三公”,即宰相、太尉、钦差大臣。17汉武帝时,宰相的权力分为、司马和司徒三部分。除了造纸术,火药、指针式和活字印刷术都是在唐宋时期发明或广泛使用的。18,人民力量的发展,商业的繁荣,使得原来的雕版印刷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北宋时期出现了活字印刷。它的发明者是毕升。孟茜碧潭出现于北宋。19,田主教的三位学者是利马斗、徐光启、李之藻。清朝初三明朝灭亡,强烈刺激了一代有志之士。因此,明末清初出现了以“三前辈”为代表的对中国文化历史的深刻反思。三先生指王夫之、顾、黄宗羲。20.清代文学艺术也有很大成就,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吴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及其他戏剧,如洪升的《长生殿》和孔的《桃花扇》。二、名词解释1,新石器时代人类从大约1万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到大约4000年前,左右延续了五六千年。新石器文化遍布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以及东南、西南、华北、东北。其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即仰韶文化前、仰韶文化前、龙山文化前。2.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因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首次发掘而得名。时间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之间。它以彩陶文化而闻名。3.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首次发现而得名。时间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黑陶文化最为著名。4.三大文明成就农业、陶器和石器的研磨和钻孔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成就。5.三皇五帝传说“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传奇时代。“三皇”的人物性格极不确定,但相似之处都是文化发明家。“五帝”形象的确定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6、何景顺昊天传说姚为了“敬人”,命何去四方丈量一年四季的顶点,将一年定为366年“与闰月四时相合”。7.在祭天的时候,在古代,人们是按照季节顺序祭天的。太阳、月亮和星星运行中的任何异常现象都会引起它们的恐慌。然而,在形式上对“天道秩序”的尊重中,却存在着古代天文科学的动态实践。人们处于一种宗教的心态。最近也考了。。。嘿。,。又到考试周了。。我把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的复习资料发给你
谁有《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的笔记,急!!!我通过了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总的来说,这门课不难。学习的关键是围绕教材的教学大纲,强调理解,因为很多知识点都是以记忆为主。因为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别人做的课程笔记不一定适合你。所以你可以去自学书店买“燕园教育”或者“考过”的辅导资料,包括练习本和试卷袋。在练习册中,根据教材的考点,划出考试知识点,并给出一些练习题进行练习。试卷包里有几套模拟试卷和历年试题,可以在考前一个月做。另外,试卷袋里还有一本小册子,里面收集了全书的知识点和考点。你可以看看。很有帮助。关键是做题,根据题目找到相关章节。我就是这么考的。我自己也考了很多年了,当时不需要考这门课。
哪里可以找到《新闻学导论》的电子版?可以直接在网上搜索。
数学教材电子版急需,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五年。这个不清楚。。。。。。高登人来了。
如果你对自考/成考有任何疑问,不了解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了解自考/成考地方政策,点击最下方咨询先生官网,免费获取复习资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