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综合试卷中物理、化学、生物试题的分布

物理学

解析一:2010高考理科综合(北京卷物理部分)试题分析。

2010是北京新课标高考第一年。在考前准备阶段,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研部门都认真研究了今年高考的走向,笔者也很关注。今天,备受瞩目的2010北京高考题终于露出真面目。作者恨不得再来一次,一颗悬着的心也算是落地了。

在高考前的教研中,基于新课标中培养物理思维和方法能力的原则,我指出了用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时注意横纵坐标等知识点的重要性,因为这些内容最容易体现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科学设计实验,科学分析物理问题。这些内容在今年高考的14,15,16,65438+中。

总体感觉今年的物理高考题从题的难度和知识点的分布来看都是合理的,符合我们以往的教学、科研和复习方向。以下是根据2010的考试说明和2009年的物理试题对今年高考试题的简单分析:

在北京2010高考考试说明中,对物理的考查是这样描述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五大知识板块改为力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四大板块,缩小了知识范围,但作为主要知识的力和电没有变化。我对比了09和10的试卷,分析了10北京模式一和模式二的试卷。2010试卷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选择题

今年在八道选择题的选择中,非重点章节重点内容考查了四道题。一题是狭义相对论的基础理论(13题),可以考虑替换热和气体的内容,三题比较常规,位置变化不大,比如光学(14题)、原子物理(15题)、天体运动。这四道题难度较小,但基本反映了今年考试说明中的思路。比如15题属于估算题,16题考察的是旋转不解体问题。这两类题都属于重点新题型,比较基础。17至19题基本考查重点章节的重点内容,20题考查基本公式的方式比较巧妙。总之,选题基本体现了考试说明中对能力的考查。总体感觉是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的应用能力。学生没有必要去掌握偏颇、艰深、陌生的知识,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基础上。

二、实验题

今年实验的考查与2009年略有不同。今年的实验是一道18分的大题,分为两部分,但两部分都考查电学,主要包括半偏法的考察、实验仪器的选择、电流表的改装、供电电路的选择等知识。可以说,实验将是今年高考物理分值中的一个题目,因为虽然复习是重点,但是遇到问题就会丢失细节。

(一)加强审读能力的训练,正确理解情景,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

(2)细节决定成败,在复习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细节。

三、计算问题

22题16分,主要考察平抛运动和机械能守恒,只属于常规的给分问题,同学们在答题时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第23题体现了新课标的考试理念。主要知识点是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受力以及电磁场的一些基础知识。像2009年的电磁流量计,主要考察学生对已有知识的信息提取和应用,以处理新的信息。这是探究能力的体现,要求学生加强审读能力的训练,正确了解题目设置情况,提取信息,分析处理实际问题。

24题与2009年的24题相同。要考查的主要知识是动量完全非弹性碰撞。难点主要在于归纳法的应用。最后得出归纳结论。这其实是对北京中学生探究能力的考验。其实以学生的能力来说,解决这类问题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学生心里觉得这是个难题,另外就是要给这个问题足够的时间去解决。

总之,2010的物理高考题,对于这个夏天的北京理科考生来说,应该是一股清凉的空气。试题似曾相识,起点低,会让他们的高考成绩锦上添花。

分析二:

化学

解析一:2010北京高考综合试题分析化学部分。

2010高考已经落下帷幕。这张北京市实施新课改后的第一张化学试卷,基本上顺利完成了向新课改的过渡。总分从108降低到100,实践题目的思维能力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比2009年降低了不少。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今年的化学题目整体难度“简直诡异”。有机化学中略难的酚醛树脂的考点,第二册甲醇与硝酸的反应也被我们成功拿下。但根据我们的分析,由于是新课改后的第一张试卷,今年的简单化学题目很可能是平稳过渡和缓冲。也就是说,未来几年,题目的难度很可能会有明显的提升。这种情况对于2011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其实是严峻的。好了,花言巧语说够了。下面具体举例分析,希望对2011参加高考的同学有所帮助。

我们先来看一卷:

今年综合化学第一册选择题不是很难,选项的对错很明显。考点和涉及的问题没有偏、难、怪的题目,如金属腐蚀、原理公式的对错判断、SO2的性质、电离和水解的谜题、化学平衡等。稍微新一点的题目可能属于危险品种类的判断,当然也不是很难。可能是因为某老师命题的变化,题目难度比2009年明显下降,没有出现2009年选择题10和12那样的“悲剧”。

让我们看看第二卷:

根据同学们的反馈,今年的二卷题目并不是很难。

有一个关于判断抗酸药单组分元素的问题,结合沉淀pH的信息点来考察铝的性质。相比之前2008年对京卷混合料可能成分的判断,有一个以工业生产为背景的题目就简单多了。这个话题从来都是高起点低起点,比如西城碳酸锂的话题。本题目主要考查热化学方程式,根据能量图判断吸热和放热,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原理。我们班甚至讲了甲醇和硝酸反应的原问题!我相信这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并不难。值得注意的是,本题中有一个关于原理的问题,要求学生真正知道它是什么,为什么。

一个探索性实验的题目,不同于我们之前在同一个模子里看到的各种复杂的探索性实验。这个题目选择了一个很简单的原理:探究卤素的氧化规律。题目还是针对原理和遗漏的步骤,要求学生对整个实验的原理、步骤、结论甚至设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两个题目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另一个题目,有机推断:由苯甲醛引发的合成题目,在酯的合成和碱水解中已经仔细考察过,我们课上已经详细讲解过了。相信新东方的同学们对“检查氧气,补充水分”这个小技巧一定很熟悉。信息方程涉及酚醛树脂的测试中心。考完试,有同学激动的给我打电话,说6分被秒死了。的确,在最后,我们详细地解释了酚醛树脂合成的原理和普及。广大同学应该可以秒答这个问题,这可能是最有差异化的问题了。

好了,2010的话题结束了。2011学生高考需要注意什么?我先说两点。希望大家仔细看看,相信对你有帮助。

先说“有机”:今年北京各区“一模”后,学生开始普遍反映有机推断的大题有点吃不消,压力来自三个方面:

1,有机化学知识体系不完善。我们很多同学都知道基本知识点,会写基本方程。但是还是解不出题,得不到分数。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学生除了复习基础知识点,还要做题。然后在题目上,总结出来的唯一技巧就是有时候根本没用的“倒推法”。放弃写一个异构体,对于自己几乎写不出来的方程式,忘记写反应条件,基本上得不到分。

2.综合管理上有很多物理和生物的压力。化学经常写到最后写不完,草草填了几个空的。但是除了官能团名称,反应型的幻想不能随便写...

3、题目分值提高到20分左右。其中有不熟悉的反应原理,现在正在学习和使用,原理看不懂,更不用说使用了。

虽然2010“有机”并不难,但还是要未雨绸缪。大家有理由相信,未来几年有机化学的难度很有可能是波动上升的!如果要啃这一大段,单纯背知识点已经没用了。我们要加强的是推理技巧的训练,以及对不熟悉的原理快速反应的能力。希望我的学生今年能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们,让更多的考生可以处理有机化学。

探索试验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试题中涌现出了许多探究性实验的题型。题目变化很多,很多同学在复习的时候觉得无从下手。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些所谓的“探究”话题,我们会发现这类话题往往由两部分组成:

1,大纲中已经被“包装”的考点,也就是所谓的“高起点,低起点”。

2.“动态变化”、“异常变化”、“结果未知”等创新考点。

了解对方的写题习惯,可以有针对性的做准备。可惜今年高考没有体现探究实验的难度。但希望新高三的同学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会在考前对学员进行专项培训,内容是从两个方面入手:

1,熟悉考点打包的一些基本套路。

2、主动迎接,培养多维综合思维能力。

限于篇幅,不再多讲了。其实化学考高分并不难,高一高二基础不好也没关系。只要你肯努力,一切还是会来的。

c生物学

解析一:2010北京高考综合试卷生物部分点评

2010北京高考生物部分整体难度比往年略低。大多数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了基础知识,正确回答率较高。非选考部分考察对知识的理解和科学史的相关内容。阅读分析量大,学生在考场上的时间分配还不够合理。很多同学只给生物非选择题15分钟左右,不足以完成阅读和思考。

新课改后,高考生物由72分提高到80分,选择题多一道题(6分),简答题多一道空白(2分)。考试范围涵盖必修一、二、三册和选修一、三册的内容。其中一门选修课只要求考微生物学的内容,其他题目这次考试不要求,但不代表以后不要求。所以建议同学们关注选修教材,比如:今年选的第一道题考察的是果酒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只要做过的同学都很容易回答。

今年的高考题呈现了大纲中所有的新内容。比如接班部分结合稳态,考几个基础知识(选5题);生物科学史(非选择题30题),以科学家对DNA复制的研究为题,检验实验分析,发现历史上的重大成就。题目的阅读和分析量很大,但实际上并没有脱离课本。课本上关于DNA复制的研究是选修内容,所以在复习中,认真看过书的同学会觉得很轻松。

总的来说,今年的生物题目比以前简单,尤其是选择题。只要把基础知识和知识的逻辑关系搞清楚,就很容易留出一些思考的时间。充分体现了对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单纯靠死记硬背的同学今年会吃大亏。而且,抓住教材中给出的例子也很重要。希望新高三的同学们能尽快回归课本,分析课本上给出的例题,建立生物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死记硬背的只是名词,而不是知识本身。

对于2011即将高考的同学来说,今年的生物综合考试是一个很好的复习备考指南。

首先,在高三的初始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沿着科学家的发现过程梳理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为什么被奉为经典。为什么要测试DNA的复制?了解这些经典之所以经典的原因,以便在考试中灵活运用。

其次,教具一定不能代替课本,要注意课本上的所有内容,包括习题和边栏。不要陷入问题的海洋。毕竟题目只是为了考察某些内容。在过去,它们更多的是考试的问题。新课标下,他们更多的是如何应用知识分析问题。

最后,要不断的练习知识迁移的能力,尝试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样才能适应各种干料。

分析二:2010北京高考生物试卷分析。

变化最大的学科

2010高考是北京新课改的第一年,新课改变化最大的是生物,这一点在本文中有充分的展现。试卷反映了新课程对学生四种能力的考察,即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能力,其中信息获取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比较强。考题遵循的是稳中求变的思路,但不可否认的是变化的步子大了一点。

为什么说步伐有点太大?以往高考重点知识,今年高考没有或很少考察,比如必修1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部分;必修2中突出的遗传部分;必修3的生态系统部分,也就是以往每次都会考察的知识,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分数。但是今年高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基本上全篇都没有考,遗传部分和生态部分只考了一道非常难的选择题。

稳定的变化

但是,高考笔记中确实有很多知识点是在二级要求中的,所以过去简单的重点突击是达不到满意的效果的。题型正在从知识点的集中、课本的死记硬背、题型的难度向知识点的分散、信息的扩展、考察的灵活转变。

新课改重在考察学生的静倾向能力。对于明年参加高考的同学来说,你首先要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这样你的能力才能得到提升。不要只是背诵,大量做题,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应用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今年的试卷让我们逐渐改变对生物的认识,让生物逐渐进入科学,但不是靠计算,而是靠推理。生物学越来越重视对逻辑思维等一些能力的考察。

试卷具体分析:

问题1:考察的是选修课1中的实验,但这个问题也是选修课1和必修课1中呼吸部分的结合,隐藏了酵母无氧呼吸会产生CO2气体的知识。

问题2:主要研究细胞类型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四个选项中使用了四种生物,以展示提问者的调查思路,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但是重点还是很明确的。

问题3:研究神经调节和细胞结构之间的关系。AB可能会让一些同学感到困惑,但是和第二题差不多,点很清楚,和2009年高考很接近。

问题4:考察基因自由组合的基本规律。问题比较简单,但由于所处的位置,对学生的自信心有一定的考察。

问题5:我调查过必修3生态学中的一些知识,学生需要一些耐心来选择合适的。

总的来说,选择题不难,和以前的高考有明显的区别。

三个非选择题都可以看作是实验题。29题有点类似于探究实验,30题题目是验证实验,31题是对实验结果和现象的分析。难度比以前高考高多了。变化也比较大。以前学生可以不看题回答80%的空白。今年,他们只能回答32个空格中的8个空格。

问题29:生长素B类似物的主题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但整个问题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10个空格中只有7个是完全按照题目中的汉字来分析的。

问题30:是必修2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的典型实验。验证另一个现象,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不能死记硬背课本。12空必修课全部根据题干中的图文分析得出。

问题31:调查了环保热点话题与生物产卵量的关系。本题10有五个空格,可以直接回答,但是同学们对本题的一些空格还不熟悉,第四个子题基本没有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