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区中考物理真题
10.(2011沈阳)在美丽的城市广场有一个美妙的音乐喷泉。池底发出的光束会用优美的音乐照亮喷泉。在某一瞬间,一束光从池底穿过水面斜射入空中,光在水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如果入射角为30o,反射角为_ _ _ _ _ _ _ _ _;当入射光远离水面时,折射光会_ _ _ _ _ _水面。离... 30度
1.(2011沈阳)下列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来解释:(a)
A.游泳池看到的池底比实际要浅。
B.晚上在路灯下看到人的影子
C.通过后视镜看到车后更广的范围。
D.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的中午,我看见树下有一个圆形的斑点。
22.(2011沈阳)(4分)在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cm的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学实验台上,如图10所示,将蜡烛火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在同一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50。
(1)把蜡烛放在A点,光屏放在b点,为了找到清晰的图像,光屏要移到_ _ _ _ _(填“左”或“右”)。
(2)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图像。记录的数据如下。
乘以1 234 56
物距(厘米)40 35 30 25 20 15
像距(厘米)13.5 14 15 16.7 20 30
(1)在1-4实验中,图像被倒置并_ _ _ _ _ _ _ _。
②第6次的图像比第5次好(填“大”或“小”)。
(3)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蜡烛火焰的直立放大虚像后,如果想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移动到_ _ _ _ _ _(填“左”或“右”)。
(1)左(2),约化(3),左
(2011陕西)关于光学元件的说法是正确的。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光通过棱镜时不会偏转。
平面镜不能改变光传播的方向。
回答a
解析凸透镜可以聚光,选项B错误;光线通过棱镜时发生偏转,选项C错误;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但不能改变光束的性质。选项D错误。
15,(2011天津)身高1.75m的小刚,正站在一面垂直放置的平面镜前,镜中的他的影像离他有m远。如果他向镜面移动0.5m,他的像高就是1.75m(选择“大于”、“小于”或“等于”)。
3等于
6.(2011天津)某学生在探索“凸透镜成像定律”时,总结出如表1所示的三个实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
一、实验1
实验二
c,实验三
d、实验二和实验三
2.(2011天津)夜晚,当汽车的灯光照在自行车的尾灯上时,司机看到的是尾灯。
可以及时避开反射光。图2自行车尾灯光路图为正。
确实(a)
10,(2011吉林)图3是微型手电筒中使用的小灯泡,小灯泡的前部相当于对光有作用。凸透镜会聚
3.(2011吉林)如图1,用相机拍摄左边的景物,在底片上形成的像是正确的(B)。
21,(2011赤峰市)(6分)阅读书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镜头焦距f的长度表示屈光力的大小,焦距越短,屈光力越大。通常镜头焦距的倒数称为镜头的光焦度,用φ表示,即φ = 1/f。
如果一个镜头的焦距为0.5m,则其光焦度为:φ = 1/0.5m = 2m-1。
通常眼镜镜片度数是镜片度数乘以100的值。比如400度远视镜片的镜片角度是4m-1,
它的焦距是0.25米
注: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为正,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为负。
(1)如图15所示,小明看物体时眼睛有成像,需要矫正他的眼疾。
的镜片是()
a、近视凸透镜B、近视凹透镜
c、远视凸透镜D、远视凹透镜
(2)如果他佩戴的眼镜镜片焦距为0.2m,则镜片的光焦度为m-1。
度就是度。
(1)、B (2)、5 -500
2、(2011赤峰市)下列相关性正确的是(D)
a、光的直线传播——把铅笔斜插进装满水的玻璃杯里,好像断了。
b、光线折射——岸上的树木倒映在水中。
c、光的反射——阴影的形成
d、光反射——人可以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影像。
20.(2011柳州)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就是光的_ _ _ _ _ _ _ _ _现象。如图6所示,当一支铅笔斜插在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里时,铅笔似乎断在了水芯上。这种现象是由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造成的。20、色散(折射)、折射
9.(2011柳州)下列各项中,A不适用凸透镜成像原理。
A.镜子b .投影仪c .照相机d .放大镜
5.(2011柳州)一个同学站在1 m处的平面镜前,镜中影像距离平面镜d远。
A.0米B.0.5米C.0.8米D.1米
26.(2011达州)每天早上当你以1m/s的速度面带微笑走进整容镜时,你在镜中的影像以m/s的速度向你靠近,你在镜中影像的大小(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
26,2不变
10.(2011达州)潜水员潜入水中看到岸边的树梢变高了。下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c。
28.(2011鸡西)在实验中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吴洋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上,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A),看到了手指的图像。然后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子(如图B),看到房子的图像。(选择“放大”、“等尺寸”或“缩小”)
(2)他猜测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有关。于是,他不停地改变图C所示的光台上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幕进行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反对
凸透镜/厘米图像在屏幕上的距离
凸透镜在屏幕上的距离/厘米
图像尺寸
3.00屏幕上没有图像。
5.00屏幕上没有图像。
12.00 60.00放大倍数
20.00 20.00等。
25.00 16.67还原
30.00 15.00减少
根据分析数据,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屏幕上的图像越大。
(3)吴洋同学拍毕业照的时候,摄影师发现两边还有同学没进框。摄影师让相机远离学生,同时要(选择“增加”、“缩短”或“不改变”)相机的黑盒长度,才能在画面中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
28.(65438+每格0分)
(1)放大和缩小
(2)小
(3)缩短
21.(2011鸡西)学生学习很努力,很多学生视力有变化,影响学习生活,需要矫正。请从下面两张图中正确选择:矫正近视的那张是;矫正远视的是。(选择“A”或“B”)
21.一家
3.(2011绩溪)在图中所示的现象中,(a)属于光的反射。
24(2011莆田),(5分)如图,一个同学在做“探索平面镜成像的特性”实验时,在一把尺子上垂直放一个玻璃板,取两根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垂直立在尺子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边。
(1)点亮蜡烛A,调整蜡烛B的位置,当它是时,蜡烛B的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
(2)在实验中,尺子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图像和物体之间的关系;两根蜡烛一样,是为了比较事物和物体之间的关系。
(3)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进行上述实验(填“能”或“不能”)是因为。
4.(2011莆田)下列现象中,(c)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a、墙上有一面大镜子,有增加空间的感觉。
b、清澈的河底看起来很浅。
c,路灯下走着的人,一个人影。
d、清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了。
16,(2011自贡)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反射。如果反射角为30°,入射角为b。
a、0;b、30;c、45;d、90 .
18,(2011自贡)很多相机的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摄影师在某次拍摄前已经“调好了焦距”,使拍摄对象在胶片上形成清晰的影像。如果拍摄前被摄主体与拍摄者的距离变远,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为清晰的影像,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应该是a。
a,更小;b、变大;c、先变小再变大;d、先变大再变小。
37、(2011自贡)小明看着平静的湖面,鱼儿在白云中游来游去,他看到的鱼是光的_ _ _ _ _形成的虚像;如果湖中水深为3m,则白云形成的影像到水面的距离为_ _ _ _ _ _ _ _ _ 3m。(可选“大于”、“小于”或“等于”)折叠大于
19,(2011) (6分)(1)萧蔷做光的色散实验,看到白光经棱镜折射后,屏幕上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带,产生一个问题:红光。于是他用红光和紫光平行注入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进行验证。
A.请画出图12中一个凸透镜折射的红光和紫光(图中F1和F2表示焦点)。
B.萧蔷得出结论说:
(2)如图13,小丽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适当移动光具座上的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以在光学屏幕上获得缩小的图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移动镜头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图像;然后,将蜡烛和镜头保持在同一位置,将原镜头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进行实验,移动屏幕即可得到清晰的图像。此时,与更换镜头之前相比,图像的尺寸发生了变化。
10,(2011)把一个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20厘米的地方,在距离另一侧凸透镜6厘米的地方,屏幕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图像。那么透镜的焦距可以是(b)
3厘米、5厘米、7厘米、9厘米
6.(201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影像变得越来越小。
b、物体通过小孔的像是一个直立的、缩小的实像。
c、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必然改变。
D.图3中的空心气泡对入射的平行光有发散作用。
48.(2011哈尔滨)(2分)入射光和出射光如图,说明盒子里的光学元件对光有影响。请画出盒子里的元素。趋同。
42.(2011哈尔滨)(2分)学校前厅竖起了一面平面镜。当学生走近镜子时,看到镜子中自己影像的大小_ _ _ _ _(选择“变大”、“变小”或“不变”);两个学生站在镜子前,能透过镜子看到对方的脸,说明光路是_ _ _ _ _ _ _ _。
不变可逆的
25.(2011哈尔滨)小明用凸透镜观察了两遍书上的字,看到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场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图A显示的是实像;图B中形成的是虚像。
B.图A中的书出了2倍凸透镜焦距;图B中的书在凸透镜焦距的L倍以内。
C.图A中凸透镜靠近书本,图像变小;图B中凸透镜远离书本,图像变小。
D.图A中的成像规则可以应用于投影仪;图B中的成像定律可以应用于相机。
25.(2011烟台)图18A为小红的“探索平面镜成像”实验装置,其中A、B为两根相同的蜡烛,C为平面白纸,E为玻璃板。
(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玻璃板后蜡烛的像A’。此时,将蜡烛B移到玻璃板后面,使其与图像A’完全重合。但是小红无论怎么移动b都无法与蜡烛的图像A '完全重合,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
(2)发现问题并改进后,小红又做了一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了多次实验后图像对应物体的位置,如图18B所示。请写出在得出实验结论之前,如何对实验室记录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6.(2011丽水)图中所示的光现象中,A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1.(2011北京)小华想探索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台上有三个凸透镜A、B、C,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
是10cm,凸透镜B的焦距是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学平台上刻度尺的刻度范围如图15所示。
(1)小华想探索凸透镜形成实像的规律,应该选择凸透镜(选择“A”或“B”)。实验
在这个过程中,当他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5厘米的地方时,他移动光屏,直到它出现在光屏上。
如果有清晰的蜡烛火焰图像,那应该是一个倒置的真实图像。(可选“放大”或“缩小”)
(2)小花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的划线处,当蜡烛火焰在光具座上刻出30cm至40cm时。
字里行间,烛火的形象是放大倒置的实像;当蜡烛火焰在光具座上从0厘米划到30厘米时。
有时候,蜡烛火焰的形象是一个缩小和倒立的真实形象。可以判断当蜡烛火焰在光具座上的45厘米划线处时,
蜡烛火焰的形象被放大,栩栩如生。
31.(1)减少
(二)正与假
20.(2011北京)白光经棱镜折射后照射在光屏上,形成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光组成的。颜色
18.(2011北京)近视眼镜的镜片是镜片。(可选“凸”或“凹”)凹
2.(2011北京)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C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37.(2011山西)小豪利用如图10所示的实验设备,探索“平面镜的成像特性”。请帮助他完成以下问题: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在环境中进行(填写“较亮”或“较暗”);
(2)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图像,这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3)如果蜡烛A靠近玻璃板,图像的尺寸会减小。
37.(1)深色玻璃板(2)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