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

一、多项选择题

1.?一个人只有经过适当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

A.传播社会经验的活动b .使人们能够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d .维护人类文明的活动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本质。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问题是干啥?一个人只有经过适当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指出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可见选项ABD与题意不符,选项C符合题干要求。

选项a,传递社会经验只是教育内容的一个方面,不能代替整个教育,不符合题意。

选项b,使人能够生存,侧重于教育给人带来的生存技能,只说明了教育的一个方面,不能完全代替教育,不符合题意。

选项d,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是教育的功能在文化上的体现,即教育的文化功能。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2.在协调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

A.社区b .家庭c .学校d .政府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广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道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三种教育形式对于一个人在现代社会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

在婴儿期,因为主要的活动场所是家庭,所以主要是家庭教育;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其活动场所扩大到学校和社会,同时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当然学校教育是主体;成年后,进入社会,开始独立生活。为了更好地满足工作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我还是要继续接受不同形式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此,三种教育形式总是以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组合作用于个体的发展。

选项A社区教育和选项D政府属于社会教育,不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

选项b,家庭教育是婴儿期的主要教育力量。

选项c,学校教育在儿童青少年教育中起主导作用。

ABD不符合题意,所以c。

3.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随时代变迁而消失的教育传统,这说明教育有()。

A.继承性b .永恒性c .历史性d .长寿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教育的属性。教育属性是否基于教育的本质?什么是教育?进一步的理解是对教育本质是什么的进一步阐述。教育的属性主要包括教育的永恒性、生产性、历史性、传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和民族性。

选项A继承是指教育不可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凭空产生,但同时又是由以前的教育发展而来,两者都与以前的教育有来源关系。正是由于这种继承性,在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同的国家,教育才会有不同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教育会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

选项b,永恒是指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选项C,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和内容是不同的,每个时期的教育都有自己的特点。

选项d,长期,是指从一个教育活动的完成或者个人的教育成长的角度来看,时间周期比较长。

所以根据题目,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教育传统,体现了教育的传承,所以本题选a。

二、简答题

1.简述谈话法和讨论法的区别。

1.参考答案

会话和讨论都是基于语言传递的教学方法,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1)含义不同。

①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一种方法。谈话可分为回顾性谈话和启发性谈话。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方式。

(2)不同的特点

①谈话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谈话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时检验其教学效果。

(2)讨论法有助于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加深理解,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和理解,所以在高年级使用较多。

(3)应用的基本要求不同。

①谈话法需要做到:准备提问;问题应该清晰而令人兴奋;善于启发和诱导;要做好归纳总结。

(2)讨论法需要做到:讨论前充分准备;应该在讨论中启发和诱导学生;在讨论结束时做一个总结。

2.学校教学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参考答案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

(1)课前备课是教好一堂课的前提。

(2)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

四、案例分析题

李老师正在科学课上上课。她发现班上代表着张超的同学,他们心不在焉,不耐烦地翻着书。李灿小姐情不自禁,想用困难的科学问题提问?警告?他,但我没想到,这些问题并没有困扰到张超,甚至还有我还没学会的东西。这时,李老师有了主意。Juck Zhang可以利用他的科学课时间去学校图书馆查资料,研究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吗?

李老师的想法得到了学校的支持。从那以后,Juck Zhang去学校图书馆查阅科学资料,研究他感兴趣的问题,如气候变化和雾霾污染。李老师经常给张出主意并指导他写小论文。一个学期后,张超的文章在当地报纸上发表了。

李老师的这种做法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本文结合案例阐述了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

(1)案例中的李老师遵循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启发教学的原则。

①能力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的提出是为了防止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张超在教材上的学习能力比一般学生要高。李老师根据张超的特点,允许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和学习,并给他布置略高于平均水平的学习任务,不断指导和提高他的学习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张超学生的发展。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在材料中,李先生并没有因为张瑞敏读书时的急躁而生气,而是了解到了背后的原因。根据张的特殊优势和具体问题,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在学习上给予他更多的自由,鼓励他积极尝试和探索,最终使他在学业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3)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原则。在材料中,李老师根据张超的特殊情况,没有限制张超的发展,而是批准张超去图书馆自主学习。这说明老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启发和引导学生,给予相应的教学指导;也说明老师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实践,努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应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其思想、言行、科学知识和教育技能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所施加的积极影响。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懂两头,因材施教。一端是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师要正确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另一端是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态、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教师的教学工作既要面向大多数,又要照顾少数。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教育。在教材中,张老师对学生采取了特殊的教育措施,体现了因材施教。

②树立质量观念,明确努力方向。教学的好坏必然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应该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而不仅仅是分数。教师要对学生全面负责,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身体健康的劳动者。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方向。在教材中,老师们不仅关注张超的学习成绩,更关注提高张超的学习能力,促进张超的全面发展。

(3)多说多练,认真补。教师要对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全过程负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组织教学活动,真正做到课堂为主,课外为辅;注重精讲多练,认真查补,以讲为主,讲练查补结合。

④开导诱导,耐心帮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学预期效果的关键是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让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保持独立思考和深入学习的精神,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立的。要经常启发诱导,严格要求,耐心帮助,逐步完成这个任务。教师重视学生在教材中的主体地位,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老师也以身作则,耐心地给予张超相应的支持和帮助,解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