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理解高考地理知识

一、自然地理-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作为自然地理模块中的一个重要题目,在每年的高考中都与这个题目有关。大部分考生都会记住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三进一出”图,但关于三种岩石性质的知识往往存在“空白”。以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告知花岗岩致密,玄武岩疏松多孔,石灰岩和页岩是层状节理等。,或者给学生看了一些图片,很快被人议论,课堂效果值得商榷。

新东方徐亚辉老师根据北京考生对生活的感悟,结合往年三种岩石考点的形式,认为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直观感受三种岩石的外观,进行区别,从而更好地了解它们的性质。比如花岗岩,你可以选择八达岭长城脚下的关沟地区密集的花岗岩。玄武岩可以选择“爸爸去哪儿”的门头沟姚笛村疏松多孔的玄武岩被拍了下来。页岩可以是紫竹院公园绿道等层状节理页岩。让学生亲自参与岩石鉴定,不仅可以记忆知识点,还可以提高考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考生的地理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二、人文地理——新工业区

这个知识点属于人文地理行业的题目。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大部分考题都是基于对区域优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在传统教学中,经常使用美国的教科书例子“硅谷”进行区位分析,并将这种分析方法应用于印度的班加罗尔工业区和中国的中关村工业区。从课堂效果来看,大部分考生对区位因素的含义理解不深,区分不清,导致答题错误率较高。

新东方老师通过分析近三年北京高考的真题和各区的模拟题来考察这个知识点,发现大部分题目都是以京津冀当地的地理来提出新的工业区。因此,在教学中,新东方老师从学生身边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区区位分析入手,融合北京本地地理知识,设计教学流程。比如西北地区三四环外的土地租金可以和物价挂钩;交通可以算出中关村的地铁和公交线路数量;技术可以考虑院校分布等等。这种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含义,大大提高区位分析题的准确性。

三。区域地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考生在学习区域地理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当地的文化背景,对当地知识的理解往往会出现偏差。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中,多参加考试基本就是“背”着去考试。题目稍有变动,就会出错。在传统的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套路逐一讲解,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课堂效果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东方一对一徐亚辉老师以《东方明珠-港澳》为例,从考生身边带前缀“特”的公交车开始,抓住一个“特”字开始教学(下图为我的教学设计)。通过课后学生的反馈,这种教学设计更容易被考生接受,也能充分体现学科特点。

“所有的地理教学,都必须是未知的已知,从孩子们日常习惯看到听到的,到他们从未听说过的,从个人环境的影响,到整个社会,所以地理教学必须从当地的地理开始。”竺可桢教授的这段话解释了认知的一般规律。没有对周围环境事物如山脉、道路、天气变化的感知,很难形成抽象的地理概念。因此,在课堂上讲解北京本地地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促进课堂效果。